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华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分区域
  • 6篇粗糙面
  • 5篇物理光学
  • 3篇迭代物理光学...
  • 3篇频带
  • 3篇宽频
  • 3篇宽频带
  • 3篇极化
  • 3篇光学
  • 2篇电磁
  • 2篇天线
  • 2篇贴片
  • 2篇微带
  • 2篇微带贴片
  • 2篇物理光学法
  • 2篇宽频带天线
  • 2篇混合算法
  • 2篇极化变换
  • 1篇等效电磁流
  • 1篇等效电磁流法

机构

  • 9篇空军工程大学
  • 7篇东南大学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孙华龙
  • 8篇童创明
  • 6篇王童
  • 4篇彭鹏
  • 1篇李西敏
  • 1篇章文勋
  • 1篇黄亚林
  • 1篇赵敏
  • 1篇高飞

传媒

  • 2篇系统工程与电...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微波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弹箭与制导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宽频带变极化印刷传输阵的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宽频带高效率印刷传输阵天线,探索其工程应用。印刷传输阵天线是一种新型平面透镜天线,具有增益高、旁瓣低、多波束扫描且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易共形等优点。波的前向传输使其不存在馈源遮挡,利于高纯度极化变换的实现。 ...
孙华龙
文献传递
地海交界环境与其上方双目标复合散射的混合算法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模型,陆地区域采用高斯谱模拟,近海海面区域采用基于变浅系数的北海海浪工程(joint North Sea wave project,JONSWAP)谱模拟;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边界赋形方法,并运用多种反正切权函数处理实现了线型、月牙型、峡谷型和分形型边界的地海交界环境;基于矩量法和基尔霍夫近似的混合算法研究了地海交界环境与其上方双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特性,对比了双目标分别位于两种典型环境和地海交界环境上方时的复合散射系数曲线,研究了复合散射系数随入射角、陆地区域参数、海面参数、边界形状、双目标参数及双目标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数值仿真结果对地海交界环境上方目标的探测、遥感及成像具有借鉴意义。
邹高翔童创明黄亚林孙华龙孙华龙
关键词:混合算法
复杂陆地粗糙面及其上方坦克目标复合散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研究了复杂陆地粗糙面及其上方坦克目标的复合散射特性.基于Monte Carlo方法,利用高斯谱函数模拟不同统计特性的陆地表面,运用加权反正切函数滤波处理以构造边界和连接相邻区域,构建了复杂陆地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几何模型.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求解复杂陆地粗糙面及其上方坦克目标复合散射的混合方法,利用迭代物理光学法求解目标与环境间的多次耦合,运用等效电磁流法修正棱边绕射.分析了复杂陆地粗糙面的散射特性,研究了入射角、均方根高度、相关长度和粗糙面表面结构对复合散射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探测复杂环境上方的坦克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数值仿真结果对雷达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邹高翔童创明高飞孙华龙彭鹏王童
关键词:坦克目标迭代物理光学法等效电磁流法
空间与地面菲涅尔区的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雷达导引头在下视探测超低空目标时,集中在第一菲涅尔区的多径能量会影响雷达的探测能力。针对菲涅尔区的特性,定义了电磁波传输的空间菲涅尔区和超低空探测下的地面菲涅尔区。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定理,建立了空间和地面菲涅尔区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馈源与接收天线距离和工作波长对第一空间菲涅尔区的影响,得到了第一地面菲涅尔区随弹目投影间距离和投射余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处理多径信号、对反射面进行有限截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邹高翔童创明王童孙华龙
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2017年
提出了一种分区域复合表面模型来描述峡谷环境的天然腔型结构,研究了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利用高斯谱函数模拟峡谷环境的陆地粗糙面,利用Pierson-Moskowitz(PM)海洋谱模拟峡谷的海面部分,交界处运用加权反正切函数平滑处理,建立了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模型。考虑到自然环境中峡谷所具备的天然腔型结构,引入射线密度归一化(RDN)思想,采用改进射线弹跳法与物理光学法的混合方法,计算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对比了陆地粗糙面、海面和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了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散射系数,并讨论了峡谷开口范围、陆地粗糙面的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对峡谷型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对于反演峡谷环境的电磁特性以及遥感、探测具有借鉴意义。
邹高翔童创明孙华龙王童赵敏
关键词:物理光学法
二维高斯随机粗糙面与其上方三维双立方体复合散射的混合算法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数值方法(MOM)与基尔霍夫近似(KA)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计算了二维随机粗糙面与其上方三维双立方体的复合散射特性。首先建立了随机粗糙面与其上方三维双目标的复合模型,将目标划分为MOM区域,粗糙面划分为KA区域,并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真实粗糙地面。在复合散射场的求解中,首先求出在仅有初始入射场时多目标表面的感应电流;其次,将目标表面感应电流产生的散射场与外部入射场作为KA区域的入射场,求出KA区域表面的感应电流;最后将KA区域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散射场与外部入射场作为MOM区域的入射场,利用导体目标表面的狄利克莱边界条件求出目标表面电流以及电流系数,并进一步求解出散射场。通过减小了粗糙面各面元的相互耦合及体-面的高阶耦合作用,极大提升了计算速率。在大小尺寸为L_x×L_y=100λ×100λ的粗糙面与棱边长度为l=2λ的立方体目标复合计算中,使用MoM算法产生了747 886个未知量,计算时间为8 821.5s;而使用MOM-KA混合算法产生未知量为26 868个,计算时间为423.8s,仿真结果同时验证了MOM-KA混合算法的准确性。最后,详细讨论了均方根高度、目标间距、高度及立方体尺寸及对复合散射系数的影响。
田贵龙童创明龙振国孙华龙
关键词:粗糙海面混合算法
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布儒斯特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随机粗糙面建模理论,研究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布儒斯特效应.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利用高斯谱函数模拟陆地粗糙面,利用Pierson-Moskowitz(PM)海洋谱模拟海面部分,运用加权反正切函数滤波处理以平滑交界,构建了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几何模型.考虑到粗糙陆地表面与海面各自内部面元的耦合作用以及区域之间和交界处面元的相互耦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地海交界分区域面元的迭代物理光学法,快速求解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镜向散射,分别就陆地粗糙面的均方根高度、相关长度,海面的风速、风向对其布儒斯特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上的"布儒斯特融合效应",并发现陆地粗糙面的均方根高度与海面风速能够显著影响布儒斯特角的"融合"现象.本研究为探测地海交界区域的真实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数值仿真结果对抗多径干扰、雷达目标的探测与识别、遥感信息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邹高翔童创明孙华龙王童彭鹏
关键词:迭代物理光学法
复杂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布儒斯特效应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复杂地表环境布儒斯特效应随环境参数的演变规律,通过分区域复合粗糙面建模方法,构建了多种复杂地表的粗糙面模型,并采用基于复杂分区域面元的自适应迭代物理光学法,研究了多种复杂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布儒斯特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表面的介电常数和粗糙度是决定布儒斯特角位置的重要因素,不同介电常数所对应的布儒斯特角位置不同,均方根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布儒斯特角的增大,而相关长度的增加会引起布儒斯特角的减小.在分区域复合粗糙面中,区域介电常数和区域粗糙度的改变均会引起布儒斯特角发生偏移的布儒斯特融合效应,且介电常数占优的区域粗糙度改变所引起的布儒斯特融合效应会更为显著.因此,对于复杂地表环境,在已知各区域表面介质常数与粗糙度的情况下,考虑布儒斯特融合效应即可确定该环境的布儒斯特角,为复杂环境下的超低空目标探测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邹高翔童创明孙华龙彭鹏王童
关键词:介电常数粗糙度
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建模及电磁散射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了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建模方法及其电磁散射特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模型,采用高斯谱模拟实际地面,采用变浅系数与北海联合海浪计划(joint north sea wave project,JONSWAP)谱结合而成的有限水深海谱模拟实际近海海面,基于分区域复合粗糙面建模理论,运用多种加权反正切函数处理实现了线型、月牙型、峡谷型自然环境。考虑了各介质区域内部的面元耦合以及区域之间和交界处面元的耦合作用,对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散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域面元的迭代物理光学法,采用快速远场近似(fast far field approximation,FaFFA)与局部耦合技术加速其迭代过程。对比了陆地粗糙面、海面和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计算了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散射系数,并讨论了极化方式、入射角、边界形状、陆地粗糙面的均方根高度、相关长度和近海海面的风速对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基于迭代物理光学法所获取的分区域复合粗糙面总散射场,采用正侧视条带式成像模式,选用距离多普勒算法对不同特点的地海分区域复合粗糙面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并讨论了陆地粗糙面与海面各自的相对介电常数对SAR成像的影响。该研究包括了地海交界环境的建模、电磁散射特性的求解及其SAR成像,由仿真结果得到了地海交界分区域复合粗糙面的SAR像特点,对反演地海交界环境的电磁特性以及遥感、探测具有借鉴意义。
邹高翔童创明王童孙华龙
关键词:迭代物理光学法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宽频带正交极化变换传输阵的设计
传输阵包含接收阵面和再辐射阵面,各由周期排列的单元组成,两个阵面被公共接地板隔开,经由过孔销钉或槽缝相耦合。接收阵面接收发自馈源的球面波,经校正相位并传向再辐射阵面以实现前向辐射。本文提出了两种宽频带正交极化变换的传输阵...
孙华龙章文勋
关键词:微带贴片宽频带天线极化变换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