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晔
- 作品数:348 被引量:1,26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X-连锁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ABCD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我国 X-连锁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X- 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X- AL D)患者 ABCD1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 2 5例 AL D患者外周血基因组 DNA,用 PCR扩增和 DNA直接测序的方法 ,分析 AL D患者 ABCD1基因突变。结果 2 5例患者中发现 18例有 17种不同的 ABCD1基因突变 ,突变存在于除 4、9和 10以外的每一个外显子 ,错义突变为最常见的类型。10例患者有 10种不同的错义突变 ,其中4种错义突变是国际首次报道 ;3例患者有 3种不同的无义突变 ;1例患者有碱基缺失导致移码突变 ;1例患者有剪切部位的碱基缺失 ;2例患者同时具有两个相同的同义突变。结论 我国 AL D患者大部分存在ABCD1基因突变 ,无突变热点。不同个体常有不同的突变点 ,检测到的突变率约为 70 %。突变类型和表型之间无特殊的相关关系。
- 潘虹熊晖张月华吴晔包新华姜玉武吴希如
- 关键词: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BCD1基因突变
- 一个伴脊髓与脑干受累以及脑白质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家系临床及DARS2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一个伴脊髓、脑干受累,脑白质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LBSL)家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检测其致病基因DARS2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并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应用PCR方法对DARS2基因的所有17个外显子及其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域进行扩增,采用DNA直接测序与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100条正常染色体对照验证的方法进行DARS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临床特点:先证者发病年龄为14岁,以运动倒退、走路姿势异常起病,下肢运动障碍重于上肢,智力基本正常,头颅核磁及磁共振波谱(MRS)符合LBSL特点。(2)基因突变分析:先证者DARS2基因发现第8外显子C.665G〉A(P.Gly222Asp)与第2内含子C.228—16C〉G,首次证实了我国LBSL患者中存在DARS2基因突变。家系突变分离研究结果表明,c.665G〉A(P.Gly222Asp)来自其父亲,c.228—16C〉G突变则来源于其母亲,其兄携带C.228—16C〉G,父母及其兄均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在国内诊断第1例LBSL病,明确了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突变及相关个体基因状况,为该家庭进行准确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可能。
- 黄琼辉肖江喜王静敏姜玉武吴晔
- 关键词:脑白质病进行性多灶性
- 婴儿痉挛症致病基因研究-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
- 目的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多种病因可导致此症,其中遗传性病因占重要地位。除结节性硬化等常见已知疾病可表现出IS外,近年来发现有12种基因的突变或拷贝数改变(CNV...
- 张雨佳张平平吴晔王静敏张月华黄琼辉吴希如姜玉武
-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
- 文献传递
- 70例佩梅病PLP1突变分析与16例产前诊断
- 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OMIM 3120160)是一种罕见的κ连锁隐性遗传的髓鞘形成障碍性疾病,国外报道的发病率约为1/300,000,临床表现以眼球振颤、进行性痉挛性...
- 李东晓吴晔顾强赵海娟尚晶杨艳玲孟岩方方秦炯施惠平吴希如姜玉武王静敏
- 关键词:突变产前诊断
- 文献传递
- 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患儿癫痫性负性肌阵挛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典型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ABPE)患儿癫痫性负性肌阵挛(ENM)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17例伴ENM的ABPE患儿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下行直立伸臂试验,9例同时监测双侧三角肌表面肌电图(EMG)。对ENM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对抗癫痫药物(AED)的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起病早期均符合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诊断标准,并已接受AED治疗。病程中出现手抖、掉物、点头、站立不稳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ENM。所有患儿均在VEEG监测时行直立伸臂试验并观察到ENM发作,与EEG对侧Rolandic区高波幅棘慢波发放同步出现。9例同时进行EMG记录,证实EEG的棘波与EMG的短暂肌电静息具有锁时关系。在出现ENM期间,原有的部分运动性发作频率及发作间期EEG放电明显增多,6例亦有不典型失神发作。部分患儿ENM的出现可能与加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巴比妥等药物或突然减停丙戊酸有关。丙戊酸、苯二氮革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不同方式联合治疗可消除多数患儿的ENM发作。结论ABPE病程中可出现ENM。VEEG监测时行直立伸臂试验及同步EMG记录有助于确诊ENM。ENM的出现常伴有原有惊厥发作频率的增多及发作问期EEG的恶化。卡马西平等AED可能诱发ENM。丙戊酸、苯二氮革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消除ENM发作有效。
- 杨志仙刘晓燕秦炯张月华包新华常杏芝吴晔熊晖
- 关键词:癫痫肌阵挛性儿童脑电描记术肌电描记术
- 检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脑发育迟缓儿染色体亚端粒重组突变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联合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amplification,MLPA)和Affimetrix SNP 6.0芯片检测并精确定位染色体亚端粒拷贝数异常,对不明原因智力障碍/脑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developmental delay,MR/DD)进行病因学研究。方法:收集不明原因MR/DD患儿,通过MLPA筛查亚端粒区拷贝数,检测到拷贝数异常者(阳性患儿)进一步检测是否为新发,对新发拷贝数异常者行AffymetrixSNP 6.0芯片验证并精确定位拷贝数异常范围。结果:阳性患儿41例(入组共627例),阳性率6.5%。其中30例单一缺失,6例单一重复,5例同时存在缺失及重复。缺失长度为0.6~12 Mb,包含5~202个基因;重复长度为0.26~11 Mb,包含6~143个基因。与阴性患儿(未检测到拷贝数异常)比,阳性患儿体表畸形(75.6%)和其他先天畸形(51.2%)发生率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端粒区拷贝数异常是不明原因MR/DD的重要病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了基础。4例拷贝数缺失片段和1例拷贝数重复片段的区域较小。亚端粒区拷贝数异常范围的精确定位为寻找MR/DD致病基因并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
- 季涛云吴晔王静敏肖静王慧芳李洁赵海娟杨艳玲秦炯吴希如姜玉武
-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发育障碍端粒基因重排
- 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总结儿童枕叶癫癎(CO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3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年龄5个月-13岁;癫癎发作表现为眼球偏转20例,呕吐15例,头偏转14例,头痛10例,口咽部或手自动症9例,黑朦8例,视幻觉7例,眼睑扑动7例,眼球阵挛3例;继发半侧阵挛11例,继发全身性发作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5例。有明确脑损伤病史和/或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枕叶有病变者23例,诊断为症状性COE,其余20例符合特发性COE。发作间期EEG有癎样放电41例,其中位于枕区19例,枕、后颞区15例,少数可在枕区以外。15例记录到发作期EEG。40例随访1~9 a,其中特发性19例,对抗癫癎药物疗效好,17例无复发,其中11例已停药。症状性COE对抗癫癎药物疗效欠佳,发作完全控制仅8例。结论COE发作的临床特点为跟球偏转、视觉症状、呕吐、头痛、眼睑扑动;发作间期EEG放电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少数可在枕区以外;特发性COE预后优于症状性COE。
- 刘振奎张月华刘晓燕吴晔杨志仙秦炯吴希如
- 关键词:枕叶癫痫儿童脑电图预后
- 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临床特点和PRRT2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 ICCA)的临床表型和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 (proline-rich transmenbrane protein 2, PRRT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ICC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对受累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采用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PRRT2基因突变。结果共收集11个ICCA家系和1例散发的ICCA患者。11个家系中共有49例受累者,其中15例仅表现为婴儿期惊厥;18例仅表现为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16例先后出现婴儿期惊厥和PKD。婴儿期惊厥起病年龄为3~12个月,PKD起病年龄为5~17岁,其中2个家系中共有4例受累者伴有偏头痛。1例散发ICCA患儿生后3个半月~4个月出现无热抽搐,3岁9个月出现发作性肢体扭动,4岁10个月开始服奥卡西平,运动障碍症状完全控制。11个ICCA家系均发现有PRRT2基因突变,其中突变c.649—650insC(P.R217PfsX8)最常见,占总突变的54.5%(6/11)。1例ICCA散发病例发现有PRRT2基因突变(c.649—650insC),且证实为新生突变。结论ICCA家系中PKD症状的发病年龄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少数家系的部分受累者可出现偏头痛PRRT2是ICCA的致病基因,其中突变c.649—650insC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PRRT2基因突变也可见于ICCA散发病例。
- 杨小玲张月华许小菁王爽杨志仙吴晔张秀菊刘晓燕吴希如
- 关键词:突变
- NDUFAF5基因变异致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2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目的探讨NDUFAF5基因变异所致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临床表型特点及基因型。方法回顾并随访2015年2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例NDUFAF5基因变异患儿临床资料。以"NDUFAF5"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中国期刊全文和中国维普数据库(1975年1月至2020年2月)文献报道病例,总结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结果病例1于1岁4个月感染后出现智力运动倒退,末次随访至5岁6个月病情未再反复。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额顶颞叶白质、基底核区、丘脑、小脑、脑干、胼胝体多发病变。例2于7岁4个月以急性视神经病起病,末次随访至8岁8个月,视力好转,无其他症状。头颅MRI示中脑大脑脚、导水管周围、延髓、壳核病变,脊髓MRI示颈1-4椎体水平长节段脊髓病变。2例患儿均检测到NDUFAF5基因双等位基因变异,例1为c.764C>T(p.Ala255Val)/c.508C>T(p.Arg170Trp),例2为c.836T>G(p.Met279Arg)纯合变异。符合检索条件的6篇文献共报道14例患者,常见临床表型为Leigh综合征。新生儿期起病2例,病情进展迅速,1岁内死亡。婴幼儿期起病11例,72.7%(8/11例)起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常见首发症状为发育倒退、喂养困难、肌张力障碍,72.7%(8/11例)为感染后急性/亚急性起病,发作性加重,幼儿期或儿童期死亡。儿童期1例以肌张力障碍起病,至成年期出现双眼视力障碍。结论NDUFAF5基因变异发病年龄范围广,临床表型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表型主要为Leigh综合征。常见婴幼儿期起病,多呈感染后发作性加重病程。少见儿童期起病。
- 张捷常旭婷魏翠洁包新华吴晔
- 关键词:线粒体病
- 结构性癫痫可能致病的遗传变异与手术适应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 2021年
- 手术治疗是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效的治疗手段。对各种可能致病的遗传变异与手术疗效关系的探讨,有利于癫痫外科在术前更好地评估并筛选患者。本文重点回顾了海马硬化、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结节性硬化、半侧巨脑畸形、下丘脑错构瘤以及海绵状血管瘤中胚系变异与手术疗效及手术适应证的关系,总结了癫痫相关肿瘤中的体细胞变异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并对现有的手术适应证提出建议。
- 周伯丞孙宇吴晔蔡立新
- 关键词:药物难治性癫痫体细胞变异手术适应证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