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庆贵

作品数:51 被引量:314H指数:11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土壤
  • 9篇植物
  • 6篇快速繁殖
  • 5篇凋落
  • 5篇亚高山
  • 5篇林窗
  • 5篇柏木
  • 4篇凋落叶
  • 4篇植株
  • 4篇丘陵
  • 4篇丘陵区
  • 3篇凋落物
  • 3篇冬虫夏草
  • 3篇亚高山森林
  • 3篇养分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植株再生
  • 3篇生芽
  • 3篇土壤酶

机构

  • 39篇绵阳师范学院
  • 13篇西华师范大学
  • 11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四川省生态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四川省环境政...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 1篇四川省林业厅
  • 1篇邻水县林业局

作者

  • 51篇吴庆贵
  • 16篇邹利娟
  • 13篇苏智先
  • 12篇胡进耀
  • 11篇杨玉莲
  • 8篇罗明华
  • 7篇杨万勤
  • 7篇吴福忠
  • 7篇谭波
  • 4篇苏瑞军
  • 4篇贺静
  • 3篇倪祥银
  • 3篇刘雷
  • 2篇何伟
  • 2篇李卫忠
  • 2篇杨冬生
  • 2篇李艳
  • 2篇张卢水
  • 1篇张丽
  • 1篇秦嘉励

传媒

  • 10篇绵阳师范学院...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中药材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现代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特征被引量:20
2014年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各海拔森林土壤在冬季维持着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并随土壤冻融过程不断变化。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冬季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均表现出受冻结初期土壤冻融循环影响显著降低,在冻结期变化不明显,在融化期急剧增加至融化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且土壤有机层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在融化期具有一个明显的年高峰值。海拔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酶活性,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相关显著。这表明季节性冻融期是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时期,土壤冻融格局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
谭波吴福忠秦嘉励吴庆贵杨万勤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
强德勒红心柚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以强德勒红心柚(Citrus grandis Osbeckcv. Chandler)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子叶、子叶节段、上胚轴、带芽的茎段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子叶节段是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诱导率100%;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05mg/L+蔗糖30g/L+活性炭0.4g/L,丛生芽增殖可达11.2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生根率达100%,移栽15d后成活率100%。
曾艳苏智先邹利娟吴庆贵毛艳萍程昌凤
关键词:强德勒红心柚离体培养丛生芽增殖
涪江流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被引量:32
2012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均以阔叶灌丛最高,草地最低,阔叶灌丛的平均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分别为草地的4.9,2.9,1.8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表现为草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灌丛;总孔隙度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土壤渗透速率和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以阔叶灌丛最高,其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贮水能力最弱。5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阔叶灌丛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
吴庆贵邹利娟吴福忠杨万勤张素兰
关键词:林冠截留土壤蓄水能力
北川不同海拔珙桐种群年龄结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按照珙桐的分布特点分海拔下限(1 400 m^1 500 m),中部(1 600 m^1 700 m),上限(1 800 m^1 900 m),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北川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海拔上限珙桐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幼苗及30 a^40 a的个体;在海拔中部,30 a^40 a的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争夺空间和资源的能力更强;海拔下限的实生幼苗较多。在中部海拔分布的珙桐较多,且年龄结构集中在30 a^40 a之间,低海拔的种群特征是以幼苗为优势,而高海拔面有的幼苗却很少,表明海拔对珙桐种群年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吴庆贵贺静曾艳邹利娟胡进耀
关键词:海拔梯度年龄结构
罗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罗勒组培快速繁殖技术,为罗勒种苗工厂化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培技术,以罗勒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外植体,开展丛生芽的诱导及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及生根培养和移栽一系列技术研究。结果:丛生芽的诱导及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IAA 0.1 mg/L+KT 3.0 mg/L+GA32.0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IAA 0.3 mg/L+IBA 0.5 mg/L,在此条件下,根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结论:建立了罗勒完整的植株再生体系。
邹利娟吴庆贵罗明华
关键词:茎段快速繁殖
瓦松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瓦松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培技术,以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IAA、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探索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结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IAA 1.0 mg/L+NAA 0.5 mg/L+KT 1.0 mg/L,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IAA 0.5 mg/L+6-BA 0.5 mg/L+KT 1.0 mg/L,MS+IAA 0.1 mg/L+KT 2.0 mg/L为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1/2 MS+IAA 0.2 mg/L培养基有利于不定根分化。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瓦松的植株再生体系。
苏瑞军邹利娟吴庆贵罗明华
关键词:叶片愈伤组织分化植株再生
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响应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根钻法,研究了绵阳游仙区森林公园柏木林区的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减小;柏木林柏木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体积也逐渐减小,细根的比根长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的体积、比根长、根长密度、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层的相关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显著相关.综合分析发现,柏木细根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土壤水分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吴庆贵曾艳张发娟邹利娟杨玉莲
关键词:柏木细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川中丘陵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某些植物和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关于川中丘陵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推测柏木的土壤浸提液可能抑制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研究土壤浸提液(0.00 g/mL、0.01 g/mL、0.02 g/mL、0.05 g/mL和0.10 g/mL)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辣椒(Capsicum annu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与物种有关. 0.01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提高番茄的活力指数、降低根鲜重,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增加番茄的根长,而0.10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降低番茄的发芽率. 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降低辣椒的发芽势和苗鲜重,而辣椒的根长和根鲜重主要在0.01g/mL、0.02 g/mL和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下降显著.对茄子而言,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提高其活力指数、降低鲜根重.综合化感效应指数表明,柏木土壤浸提对番茄和茄子表现为抑制和促进作用,而辣椒仅表现为抑制作用,且3种作物的化感敏感性为辣椒>茄子>番茄.综上,柏木土壤浸提液能影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在川中丘陵区,辣椒可能不适合种植在以柏木为坡地防护林的坡耕地中.(图2表3参33)
杨玉莲刘小丽吴丽君刘瑶吴庆贵
关键词:柏木土壤浸提液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农作物
桤-柏带状改造对川中丘陵区柏木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川中丘陵区高密度柏木防护林存在林分结构单一、土壤地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为揭示桤木-柏木带状改造对土壤碳、氮、磷分配格局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分析桤-柏带状混交林和柏木纯林0-20 cm(M1)和20-40 cm(M2)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经桤-柏带状改造后,M1和M2土层OC分别增加46.80%和77.01%,TP分别降低67.98%和60.20%,TN无显著变化,土壤C:N、C:P和N:P比值以及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显著增加;随着土层加深,桤-柏混交林的土壤OC、TN、C:P、N:P和最大持水量显著降低,C:N和容重显著升高,TP无显著性变化,柏木纯林的土壤OC、TN和TP显著降低,C:N:P化学计量比、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无显著变化;同时,桤-柏带状改造还减弱了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对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加剧了表层土壤磷的限制.因此,桤-柏带状改造能够有效改善柏木纯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柏木林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建议在桤木—柏木混交林中补施磷肥以缓解土壤磷元素缺乏现象.(图4表3参50)
吴丽君李卫忠薛巍杨玉莲林浩吴庆贵
关键词:柏木低效林改造化学计量比持水能力川中丘陵区
巴山水青冈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定位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野外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仪研究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水青冈原生林地及皆伐13年后林地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原生林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中,土壤呼吸作用最强的季节是7-8月,最弱季节是4月和11月;昼夜变化中最强呼吸出现在14:00-15:00,凌晨5:00左右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与近地面地表温度存在极显著指数关系。皆伐迹地经过自然恢复后土壤呼吸作用比原生林强。
胡进耀吴庆贵杨冬生胡庭兴陈光升
关键词: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温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