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莲

作品数:29 被引量:285H指数:11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土壤
  • 8篇亚高山
  • 7篇冻融
  • 6篇凋落
  • 5篇凋落物
  • 5篇冻融循环
  • 4篇亚高山森林
  • 4篇土壤水
  • 4篇微生物
  • 4篇季节性冻融
  • 4篇柏木
  • 3篇丘陵
  • 3篇丘陵区
  • 3篇冷杉
  • 3篇酶活性
  • 3篇化学计量
  • 3篇变暖
  • 3篇川中丘陵
  • 3篇川中丘陵区
  • 2篇冻融环境

机构

  • 18篇四川农业大学
  • 16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四川省环境政...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生态学...

作者

  • 29篇杨玉莲
  • 12篇吴庆贵
  • 12篇吴福忠
  • 11篇杨万勤
  • 11篇谭波
  • 6篇王奥
  • 5篇张丽
  • 5篇徐振锋
  • 4篇刘洋
  • 3篇康丽娜
  • 3篇邹利娟
  • 2篇李卫忠
  • 1篇倪祥银
  • 1篇夏磊
  • 1篇张丹桔
  • 1篇张萍
  • 1篇朱鹏
  • 1篇石培礼
  • 1篇贺静
  • 1篇刘美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响应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根钻法,研究了绵阳游仙区森林公园柏木林区的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减小;柏木林柏木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体积也逐渐减小,细根的比根长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的体积、比根长、根长密度、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层的相关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显著相关.综合分析发现,柏木细根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土壤水分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吴庆贵曾艳张发娟邹利娟杨玉莲
关键词:柏木细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川中丘陵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某些植物和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关于川中丘陵区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推测柏木的土壤浸提液可能抑制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研究土壤浸提液(0.00 g/mL、0.01 g/mL、0.02 g/mL、0.05 g/mL和0.10 g/mL)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辣椒(Capsicum annuum)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浸提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与物种有关. 0.01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提高番茄的活力指数、降低根鲜重,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增加番茄的根长,而0.10 g/mL的土壤浸提液显著降低番茄的发芽率. 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降低辣椒的发芽势和苗鲜重,而辣椒的根长和根鲜重主要在0.01g/mL、0.02 g/mL和0.05 g/mL的土壤浸提液下降显著.对茄子而言,4种浓度的土壤浸提液均显著提高其活力指数、降低鲜根重.综合化感效应指数表明,柏木土壤浸提对番茄和茄子表现为抑制和促进作用,而辣椒仅表现为抑制作用,且3种作物的化感敏感性为辣椒>茄子>番茄.综上,柏木土壤浸提液能影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在川中丘陵区,辣椒可能不适合种植在以柏木为坡地防护林的坡耕地中.(图2表3参33)
杨玉莲刘小丽吴丽君刘瑶吴庆贵
关键词:柏木土壤浸提液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农作物
桤-柏带状改造对川中丘陵区柏木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川中丘陵区高密度柏木防护林存在林分结构单一、土壤地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为揭示桤木-柏木带状改造对土壤碳、氮、磷分配格局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分析桤-柏带状混交林和柏木纯林0-20 cm(M1)和20-40 cm(M2)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经桤-柏带状改造后,M1和M2土层OC分别增加46.80%和77.01%,TP分别降低67.98%和60.20%,TN无显著变化,土壤C:N、C:P和N:P比值以及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显著增加;随着土层加深,桤-柏混交林的土壤OC、TN、C:P、N:P和最大持水量显著降低,C:N和容重显著升高,TP无显著性变化,柏木纯林的土壤OC、TN和TP显著降低,C:N:P化学计量比、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无显著变化;同时,桤-柏带状改造还减弱了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对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加剧了表层土壤磷的限制.因此,桤-柏带状改造能够有效改善柏木纯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柏木林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建议在桤木—柏木混交林中补施磷肥以缓解土壤磷元素缺乏现象.(图4表3参50)
吴丽君李卫忠薛巍杨玉莲林浩吴庆贵
关键词:柏木低效林改造化学计量比持水能力川中丘陵区
亚热带同质园不同树种枝、叶氮磷含量及其重吸收特征
2024年
植物氮磷含量及其重吸收特征是揭示林木养分利用策略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关于不同树种枝、叶氮磷含量及其重吸收特征的研究结果尚不明确。为探究不同树种枝、叶氮磷化学计量及其重吸收效率的变化规律,以亚热带同质园中大叶樟(Cinnamomum platyphyllum)、油樟(C.longepaniculatum)、香樟(C.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红椿(T.ciliate)、天竺桂(C.japonicum)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7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枝、叶(成熟、凋落)样品,测定氮、磷含量,计算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1)桤木成熟(6.35 g/kg)和凋落枝(5.38 g/kg)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但其磷含量则相反,而红椿、香椿、桤木成熟(20.02~23.21 g/kg;1.59~2.75 g/kg)和凋落叶(17.69~21.43 g/kg;1.12~1.95 g/kg)氮、磷含量整体高于其他树种。香樟、油樟成熟叶以及桤木凋落枝、叶氮磷比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且树种枝叶氮磷比均<14,表明该区物种主要受到氮限制。(2)成熟叶氮磷元素的异速指数为0.744,符合氮磷计量关系的2/3法则,但成熟枝和凋落枝、叶则不符合。相较于成熟枝、叶,凋落枝、叶的氮元素变异性更大,但其磷元素则相反。(3)落叶树种桤木、红椿和香椿枝、叶氮重吸收效率均显著低于其他树种(香椿枝除外),但其枝、叶磷重吸收效率整体高于其他树种(桤木枝除外)。(4)叶片氮磷化学计量主要受林分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共同影响,而枝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乡土树种,选择桤木和红椿等落叶树种作为人工混交林的改造树种,可能更有利于提升亚热带人工林的质量。
赖明玥何樟儒朱鹏杨玉莲李婧李济宏贾世冰李晗张丽谭波徐振锋游成铭
关键词:乡土树种
川西亚高山典型针叶林凋落物有机碳归还特征
2024年
凋落物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因素,也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以四川省理县毕棚沟自然保护区典型针叶林(岷江冷杉林)和粗枝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凋落物组成(叶、枝、树皮、附生植物、果、花)和不同类型凋落叶(乔木和灌木、常绿和落叶、针叶和阔叶)的总有机碳归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岷江冷杉林凋落物总有机碳归还量比粗枝云杉林高约37%。其中,叶和枝对凋落物总有机碳归还量的贡献之和高达70%。粗枝云杉林中,落叶和阔叶凋落叶总有机碳归还量高于常绿和针叶,而岷江冷杉林则相反。结果证实了原始岷江冷杉林在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提升区域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及固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
肖雪莲姜金祥邓招米董晴杨玉莲杨佳萍
关键词:植物器官碳库
珙桐幼苗生理生态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8
2014年
以珙桐种子萌发的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珙桐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质膜遭到损害,大量离子外渗,重度胁迫下质膜损害最严重;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在中度和重度胁迫后期增加显著,说明其对干旱亏缺的敏感性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上升—降低的趋势;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3种酶对干旱胁迫和活性氧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相互协调的作用。
吴庆贵杨敬天邹利娟贺静杨玉莲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理生化土壤
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2023年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养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改造模式下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特征,以绵阳市盐亭县林山乡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法和湿筛法比较分析疏伐改造(ET)、林窗改造(FG)、林带改造(SF)和柏木纯林(PC)4种模式0~4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特征和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在干筛处理下,4种模式的柏木人工林土壤机械性团聚体以>2 mm为主,含量为48.07%~74.74%,而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带改造,20~40 cm土层表现为柏木纯林显著高于林窗改造和林带改造.(2)在湿筛处理下,0~20 cm土层>2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表现为林带改造显著高于柏木纯林与林窗改造,0.053~0.25 mm粒径团聚体表现为林窗改造显著高于疏伐改造与林带改造.(3)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0.56~1.77,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在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窗改造.这表明,改造模式能够显著影响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特征,本研究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徐春晖何悦吴庆贵刘美杨玉莲张萍廖玥曾艳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2年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原始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冬季有机层和矿质层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降低了雪被形成初期至雪被融化后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受土壤温度和冻融交替的影响,土壤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雪被形成初期和雪被融化后期有所提高,但不同土层的土壤酶对雪被去除的响应存在差异。雪被处理、土壤层次和采样时间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土壤酶的活性。此外,川西高山冷杉林有机层土壤转化酶与土壤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与土壤温度关系密切,中性磷酸酶受土壤冻融循环影响较大,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温度和冻融循环的关系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暖所引起的雪被减少及冻融变化将改变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而影响到与C、N和P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过程。
杨玉莲吴福忠杨万勤谭波徐振锋刘洋康丽娜
关键词:全球变暖冻融循环土壤水解酶
涪江中游4种造林树种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涪江中游不同造林树种间植物-凋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为该区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涪江中游4种常见造林树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树种植物叶片、凋落叶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及叶片氮磷养分特征。【结果】①构树叶片和凋落叶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桉树和构树的叶片及凋落叶P含量显著高于柏木和马尾松,且马尾松土壤P含量最低;②桉树和构树叶片的养分重吸收效率总体上高于马尾松和柏木;③叶片和凋落叶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和P含量、凋落叶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凋落叶N∶P、土壤C∶P和N∶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涪江中游地区,这4种造林树种的叶片-凋落叶-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构树和桉树叶片N、P含量相对较高,养分重吸收能力较强,对养分限制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研究区域内改造马尾松、柏木等低效人工林时可以适量补植构树和桉树,有助于提升该区域人工林质量。
王强杨鸿淋徐春晖杨玉莲屈巧欣康四岚李佳芯吴庆贵
关键词:植物叶片凋落叶化学计量人工林
季节性冻融期间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净氮矿化特征被引量:32
2012年
气候变暖情景下季节性冻融格局的改变可能显著影响高寒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本文采用原状土壤移位培养的方法,以海拔梯度形成的温度差异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在生长季节和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在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从生长季节至冻结初期明显下降,完全冻结期明显增加,而在融化初期明显降低的变化过程.季节性冻融期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低于生长季节,并且出现明显的氮素固持现象.与低海拔相比,中海拔森林土壤的氮素固持作用相对较大,高海拔相对较小,可能与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温度变化及引起的冻融循环密切相关.在生长季节,土壤净氮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随海拔的降低呈明显增加趋势,尤其在低海拔处土壤的氮素矿化作用最为强烈.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的增加明显促进了生长季节土壤氮素矿化,并且通过提高冻融循环频次、缩短冻结时间来影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这一过程可能受到微环境的影响.
刘金玲吴福忠杨万勤石培礼王奥杨玉莲武志超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土壤氮素矿化气候变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