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爱平

作品数:76 被引量:396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委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5篇中医
  • 12篇虚证
  • 11篇中医基础
  • 10篇中医基础理论
  • 8篇肾藏精
  • 8篇中医学
  • 8篇藏精
  • 7篇脾虚
  • 7篇教学
  • 6篇思维
  • 5篇阳虚
  • 5篇阳虚证
  • 5篇肾论
  • 5篇生物学
  • 5篇脾虚证
  • 5篇情志
  • 4篇衰老
  • 4篇脾肾
  • 4篇脾阳虚
  • 4篇脾阳虚证

机构

  • 76篇辽宁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辽宁公安司法...

作者

  • 76篇吕爱平
  • 14篇崔家鹏
  • 13篇李德新
  • 12篇王彩霞
  • 8篇易杰
  • 7篇郑洪新
  • 6篇邓洋洋
  • 5篇林大勇
  • 5篇夏淑杰
  • 5篇朱鹏举
  • 5篇林庶茹
  • 5篇王梅
  • 5篇高明月
  • 4篇王伯庆
  • 4篇王拥军
  • 4篇王晶
  • 4篇孟静岩
  • 4篇杜立英
  • 4篇秦建设
  • 3篇孙小添

传媒

  • 16篇辽宁中医药大...
  • 14篇辽宁中医杂志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辽宁中医学院...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医函授通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 1篇“情绪与健康...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黄帝内经》建构藏象思维模型之认知心理被引量:1
2011年
《黄帝内经》所构建的藏象思维模型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可以考察出该思维模型自觉地运用了启发法、顿悟思维、心理定势及有意迁移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科学地完成了将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与古代哲学的完美结合。
杜立英吕爱平
关键词:黄帝内经认知心理启发法顿悟心理定势
仲景脾胃学说探析被引量:4
2013年
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为总的辨证纲领,但在其诊疗过程中,却十分重视脾胃的生理病理作用,以脾胃盛衰作为疾病治疗转归的重要依据,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理法方药各方面都有着体现,该文试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浅析仲景的脾胃学说。
高博禹吕爱平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学说
脾肾阴虚证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01年
探讨实验性脾、肾阴虚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了脾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 (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GSH -Px)、心肌黄酶(DTD)、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脾、肾阴虚模型大鼠LPO升高 ,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 ,且组间差异显著。滋脾阴和补肾阴药物具有降低LPO ,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 :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脾、肾阴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吕爱平李德新易杰林庶茹夏淑杰
关键词:脾阴虚证肾阴虚证分子生物学
基于“肾应冬”理论对健康人群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指标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肾应冬"理论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层面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比较"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指标在"生长壮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健康志愿者的变化规律,深入阐明其基本科学内涵。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时间从2011冬季开始到2013年夏季结束。1-70岁健康人群,经各医院体检中心常规体检检查无异常者。检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23个相关指标。结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18项指标冬季与夏季有所不同。其中人体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内分泌系统中的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雌二醇、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免疫系统中B细胞、NK细胞、IL-1、IFN-γ、TGF-β;在1-70岁各个年龄段的含量中冬季高于相应的夏季中的各个年龄段含量。在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内分泌系统中睾酮、β-内啡肽;免疫系统中CD_3^+、CD_4^+、CD_4^+/CD_8^+在0-70岁各个年龄段的含量中冬季低于相应的夏季中的各个年龄段含量。结论:"肾应冬"理论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层面的有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邓洋洋王梅吕爱平郑洪新王拥军王晶孟静岩杨帆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肾应冬
脾肾虚弱导致衰老的机制探讨被引量:29
2001年
引证古代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 ,分析了脾肾在抗衰老中的作用和地位。脾肾虚弱机体会产生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 ;机体过氧化产物增多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 ,进而导致衰老。指出正虚邪瘀是脾肾虚弱导致衰老的病理模式 ,自由基代谢失调是脾肾虚弱导致衰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吕爱平李德新
关键词:脾虚肾虚代谢失调衰老
脾虚证免疫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在脾虚证状态下,机体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改变。文章从免疫及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论述了脾虚证的最新研究进展。
秦建设吕爱平
关键词:脾虚证免疫分子生物学
补益脾胃方药防治脾虚衰老状态的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的机制研究
王彩霞李德新崔家鹏易杰王淑娟刘景峰马铁明朱爱松吕爱平王伯庆
该项研究表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必将导致及加速衰老的进程。补益脾胃方药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损伤,调节膜脂质的构成,改善细胞膜ATP酶的活性,有效调控脾虚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原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
关键词:
关键词:脾虚衰老分子生物学
从气血角度论治耳部疮肿
2016年
耳部疮肿是最常见的耳部疾病,一般病情轻,很少引起患者和医家重视。而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宗脉之气血是耳窍构成及功能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物质。故从气血的角度辨证论治耳部疮肿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可治愈耳部疾患之外,还能通过调节人体之气血来预防脏腑疾病的发生。
郑珮吕爱平
关键词:辨证论治
“生长壮老取决于肾”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生长壮老取决于肾"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表(成人用表)的预调查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方法:2010年立冬日开始到大寒日结束,在辽宁、上海、天津3个地区多中心,以10-70岁之间获得知情同意的体检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实施"生长壮老取决于肾"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表调查,其中有效样本165例。结果:165例有效样本的年龄为(34.92±16.99)岁,其中男性65例(39.4%),年龄(33.91±16.94)岁;女性100例(60.6%),年龄(35.57±17.08)岁。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男性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是0.825,女性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是0.711,说明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良好。分半信度:本研究男性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605,女性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524,结果较好。校标效度:本研究女性量表与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在总分上具有一定相关性Spearman’s r=0.44,P<0.05,头发、耳目、骨牙、四肢肌肉、女性生殖系统、智力及其他症状与SF-36量表生理维度具有相关性,男性二阴二便情况、女性生殖情况、智力、其他症状与SF-36量表的心理维度具有相关性。区分效度:年龄>40岁的男性20例,年龄≤40岁的男性45例,两组人群分别在头发、耳目、骨牙、皮肤、二阴二便、生殖方面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年龄>35的女性45例,年龄≤35的女性55例,此两组人群分别在头发、耳目、骨牙、皮肤、智力方面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结论:"生长壮老取决于肾"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集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健康人群随着生长壮老不同阶段而有着相应的外在指征变化。
邓洋洋王梅吕爱平郑洪新王拥军王晶孟静岩杨帆
关键词:肾藏精量表信度
脾虚三证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比较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探讨实验性脾虚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饮食加劳倦等复合因素分别复制脾虚不同证型动物模型。观察各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脂质过氧化物 (L PO)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心肌黄酶 (DTD)的活性变化。结果 :各脾虚模型大鼠 L PO呈不同程度升高 ,各种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 ,且组间差异显著。各治疗组药物具有降低 L PO、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 :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脾虚三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吕爱平李德新LIU Chunming刘春明林庶茹夏淑杰
关键词:脾虚证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中医病理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