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龙根

作品数:50 被引量:212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语言文字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语义
  • 8篇哲学
  • 6篇义学
  • 6篇语境论
  • 6篇语言
  • 6篇语义学
  • 5篇新论
  • 5篇语言哲学
  • 5篇语用学
  • 5篇直觉
  • 5篇实证
  • 5篇实证研究
  • 4篇断言
  • 4篇语境
  • 4篇知识
  • 4篇直觉判断
  • 3篇道德
  • 3篇言语行为
  • 3篇听力
  • 3篇听力理解

机构

  • 3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吉林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作者

  • 50篇刘龙根
  • 6篇朱晓真
  • 4篇伍思静
  • 4篇周祥
  • 3篇崔敏
  • 3篇胡开宝
  • 2篇李金彩
  • 1篇杨枫
  • 1篇王延彬
  • 1篇王相锋
  • 1篇王晓飞
  • 1篇郭淑婉
  • 1篇许明
  • 1篇埃玛·博格
  • 1篇徐永智

传媒

  • 9篇当代外语研究
  • 5篇吉林大学社会...
  • 5篇中国外语
  • 3篇外语学刊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外国语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外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疑释惑的良师,指点迷津的益友——《语言哲学:经典诠释》述介
2016年
McGinn,C.2015.Philosophy of Language:The Classics Explained.Cambridge,Mass.:MIT Press.ISBN:978-0-262-02845-5.pp.x+225.1.引语众所周知,语言哲学是20世纪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哲学的主流。进入21世纪后,虽然语言哲学或许不再独执西方哲学之牛耳,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哲学业已走向终结。
刘龙根朱晓真
关键词:语言哲学句子意义指点迷津指示语克里普克
《意义新论》——第5章 反对最小词义的本体论论辩
2013年
本章论述最小论关于词汇意义的理解与阐释方法。作者基于语义最小论与乔姆斯基内在论语义学之间的联系,深入剖析并驳斥内在论反对指称性阐释的若干论据,提出最小论实际上隐含地持有总体上为指称性的理论立场。在本书作者看来,若要从句法层面深入到语义层面,进而揭示语义规范性,就必须关注客观世界,而不仅仅专注于心灵。词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分离的、不依赖语境的实体。这种实体按照句法加以组合,便能表达可判定为真伪的命题。
埃玛·博格刘龙根
维特根斯坦语义理论刍议被引量:11
2001年
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 ,即“图像论”和“工具 (用法 )论”。分析对比这两种关于意义的比喻方式被认为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进而认识它和早期哲学之差异的捷径”。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 ,(理想 )语言系统与世界本体论系统存在着对应性映现关系 ,这种关系通过“图像”比喻能够充分地得以显示 ;语言命题正是作为世界的逻辑图像才具有相应的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拒斥“图像论” ,提出了“工具 (用法 )论” ,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语词乃至整个语言就是一种工具 ,依据不同的目的 ,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意义就在于它的具体用法。
刘龙根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义理论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语言艺术被引量:2
1992年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词,早已为美国和世界广大读者所熟知。究其原委,除了内容上的因素之外,还在修辞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林肯在其短短的演说词中,运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巧妙地使用了修辞强势。修辞突出了逻辑重点,语法则把这些重点按逻辑次序表达出来。使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完美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许明刘龙根
关键词:葛底斯堡演说修辞语言艺术修辞效果修辞手法语法结构
是非曲直,当有明断——新表达论视角下的道德断言阐释
2018年
道德断言一般并不"描述"现实世界,而是"表达"言者态度。因此,各种形式的传统表达论通常严格区分道德断言与描述性断言,认为道德断言仅表达非认知心理状态而不表达命题。而且,传统表达论者虽承认道德断言与道德动机密切相关,却认为道德断言需借助道德判断或其他媒介才能表达道德动机。新表达论的发展为阐释道德断言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认为道德断言既与描述性断言相似又有其个性特征;道德断言不仅可表达命题、可嵌于复合句,还可通过表达言者意向与信念来表达道德动机。
梅轩刘龙根
关键词:道德动机
可取消性检验对显义的适用性——一项基于语义直觉判断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可取消性检验是格赖斯用以甄别"所言"与"所含"的重要手段。关联论者对格赖斯的意义理论做出了修正,提出以显义概念取代"所言"。显义作为对所言进行语用充实的产物是否具有可取消性,目前学界莫衷一是、尚无定论。然而,迄今对该论题的探讨大多倚重理论思辨,鲜见运用实验语言哲学方法开展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并分析了89名英语专业研究生关于显义可否取消之直觉判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语境信息和显义特性均对受试的判断产生影响。语境信息越丰富,受试越易识别话语的显义,显义也更难取消;在给定的语境中,受试对不同类型显义的识解以及对其可取消性的评判也存在差异,显义愈外显,愈加难以取消。
刘龙根朱晓真
关键词:显义可取消性实证研究
真值条件与意义阐释被引量:2
2004年
真值条件意义论的构建是由戴维森将塔尔斯语义学的真理论颠倒过来而实现的。真值条件意义论将真(理)作为当然的原初概念,以此对意义做出阐释,进而把语句的意义归结为语句的成真条件。真值条件意义论的创立被认为是,在新的基础上把意义理论构成逻辑语义学,并将从奎因开始的把深刻哲学思辨和高度技术性的逻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推进到更高水平而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意义毕竟不能等同于真值条件。因此,不妨把这一理论的建构看作意义问题研究中的一场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实验"。
刘龙根
关键词:塔尔斯基戴维森
知识语句语境敏感性直觉判断的实证研究
2017年
同样的知识状态,在某个语境中可以认为“知”,而处在另一个语境中却有可能被视为“不知”。这就涉及所谓的知识归赋问题。这个问题虽曾引起过语言哲学的精神教父维特根斯坦和言语行为论的创始人奥斯汀的兴趣,但对知识归赋全面系统的广泛关注则始于21世纪初叶。目前,围绕知识归赋语句(下文简称“知识语句”),语境敏感性的探究方兴未艾,不仅吸引了语言哲学家的踊跃参与,而且激发了心理学家与知识论者高昂的研究热情,继而催生了(知识)语境论、恒定论、对照论(contrastivism)等不同理论,旨在解决所谓的“知识归赋难题”。
周祥刘龙根
关键词:直觉判断知识状态奥斯汀语境论实证研究维特根斯坦
《意义新论》——第2章 最小语义学与心理学证据
2013年
本章集中探讨质疑最小论的几种主要理论立场,并初步作出回应。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最小论与所言的关系,提出最小论者认为语义理论应当旨在提供的是对句子意义的阐释,而不是针对关于言语行为内容的直觉判断做出阐释。然后,通过详细阐述最小论与心理学相关联的三种方式,突出强调最小论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即语义学对心理学论据具有形而上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剖析并反驳了怀疑最小论解释力的主要论调,诸如"直接获取观"、"可及性原则"、"真值条件语用学"。最后,作者以简表概述了自己所持的最小论与声称与之相对立的几种理论之间的共识与分歧。
埃玛·博格刘龙根
预设投射理论初探被引量:7
1995年
通过对西方语言学界预设投射理论专题研究中颇具代表性的框架模式的分析研究,试图说明预设投射行为的纷繁复杂,既涉及句法特征和词汇意义,又受言语交际因素的制约。预设及其投射特征无法在狭义的逻辑语义学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处理,必要时应置于语用学框架内进行探讨。
王相锋刘龙根
关键词:预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