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梦阅

作品数:21 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针灸
  • 7篇电针
  • 4篇依从
  • 4篇依从性
  • 4篇疗效
  • 3篇电针治疗
  • 3篇血性
  • 3篇针灸疗法
  • 3篇随机对照试验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卒中
  • 3篇灸疗
  • 3篇灸疗法
  • 3篇便秘
  • 2篇针灸学
  • 2篇针灸治疗
  • 2篇术后

机构

  • 17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1篇刘梦阅
  • 16篇李宁
  • 13篇文谦
  • 11篇王成伟
  • 10篇赵雨
  • 8篇吕建琴
  • 6篇杨扬
  • 4篇潘慧
  • 3篇李佳
  • 3篇闫江华
  • 2篇张霖欣
  • 1篇伍静
  • 1篇夏庆
  • 1篇薛奇明
  • 1篇罗云婷

传媒

  • 9篇中国针灸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医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医眼耳鼻喉...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改善针灸临床研究受试者依从性--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体会
一项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顺利完成需要许多环节协同与协作,其中临床研究受试者的依从性高低可直接影响结论的可信程度及推广.如何提高受试者依从性对保证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近年参与的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与尿失禁等临床研...
文谦刘梦阅王成伟杨扬赵雨李佳李宁
关键词:针灸学
提高研究者依从性,提升针灸临床研究质量--关于针灸医生和针灸研究者角色冲突思考被引量:7
2016年
一项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顺利完成需要许多环节协同与协作,其中作为对临床研究质量和研究中受试者安全与权益负责的研究者的依从程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最终结果与质量。围绕研究者依从性这一焦点,认为研究者依从性提高对临床研究证据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指出目前常见的研究者低依从性表现,如不按照研究方案规定执行各项操作(如纳入患者不符合标准、不按规定的顺序入组病例等)、不按相关标准操作规程采集与收集数据、不重视保存原始文件而随意修改数据、汇报不良事件不及时等,并从临床研究监察者角度对研究者这些低依从性表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文谦吕建琴杨扬刘梦阅王成伟李宁
关键词:针灸依从性
成都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1341例横断面调查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41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且居住时间≥5年)采用横断面调查,填写调查表,数据收集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候诊断要素相关资料,统计患者主要中医症状与体征分布、主要证候分布情况,并以性别(男、女)、偏瘫侧肢体(左、右)、年龄段(≤40岁、>40岁但≤70岁、>70岁)及病程(≤72 h、>72 h)分类探讨影响证候分型的相关因素。结果 40种中医症状与体征可分为风、火、痰、气虚、瘀和阴虚6类,其中包含症状与体征数最多的是气虚证,包含症状与体征数最少的是瘀证。1341例患者中中经络1073例,中脏腑268例。中经络的证候分型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风痰阻络、阴虚风动、痰瘀阻络、气虚血瘀和痰热腑实;中脏腑的证候分型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痰蒙清窍、痰热内闭。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2 h患者多以风痰阻络证候为主,而>72 h患者多以阴虚风动证候为主。右侧肢体偏瘫多以痰蒙清窍、痰瘀阻络与痰热内闭3种证候为主;而左侧肢体偏瘫多以风痰阻络与阴虚风动两种证候为主。结论成都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风痰阻络、痰蒙清窍、阴虚风动证候为主,病程长短及肢体瘫痪偏侧部位可能对中医证候分布有影响。
王成伟刘梦阅文谦李佳赵雨吕建琴杨扬潘慧李宁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
术前心动过速案
2016年
患者,女,63岁,因"右下腹疼痛1月余,体重减轻5kg"于2015年1月25日收入我院胃肠外科。入院查体: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下腹扪及大小约5cm×4cm包块、质硬、活动度欠佳。行CT检查提示:右中下腹肠道改变,多系肿瘤性病变,考虑回盲部来源可能大,并侵犯升结肠,系淋巴瘤?诊断:①回盲部包块,性质?
潘慧刘梦阅李宁
关键词:心动过速肿瘤性病变手厥阴心包经围手术期并发症络穴心律不齐
运用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管理提高针灸受试者依从性被引量:3
2017年
临床研究受试者的依从性可直接影响该研究的结果与质量,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团队的可量化综合分析技术,强调组建团队,并根据研究过程绘制流程图,区分主流程与子流程,对主流程及子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修正方案与措施。在针灸临床研究中引入了过程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针灸临床研究受试者依从性。
文谦刘梦阅王成伟杨扬赵雨李佳李宁
关键词:针灸依从性
电针预防血管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初步评价术前电针干预对血管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是否具有预防意义。方法:将于相同全身麻醉处理方案下行血管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术前一天上、下午予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与上巨虚,其中足三里、上巨虚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15Hz,留针20min;对照组仅行常规手术,不予特殊电针干预。记录患者腹胀发生率及程度、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5/30)vs 36.7%(11/30),P>0.05];观察组术后72h的腹胀程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5.33±1.30)d vs(7.33±1.71)d,P<0.05]。结论:术前24h针刺内关、足三里和上巨虚穴对改善全麻下血管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治疗意义。
刘梦阅王成伟文谦李宁
关键词:血管外科电针随机对照试验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电针干预防治便秘临床观察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期电针介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3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170例。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取穴天枢、足三里,分别连接SDZ-Ⅴ型华佗牌电针仪,予以电流强度为0.1~1.0mA的疏密波(10Hz/50Hz)刺激,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每周2次;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比较治疗第1~4周和第4、8周随访时两组自主排便次数〈3次/周的实际病例数和12周期间服用具有通便作用的药物的情况。结果:治疗第1~4周便秘发生例数,电针组均少于常规治疗组[24.7%(42/170)vs 36.5%(62/170),18.8%(32/170)vs 30.6%(52/170),10.5%(17/162)vs 27.5%(44/160),9.3%(15/162)vs 19.4%(31/160),P〈0.05,P〈0.001);在第4周和第8周随访时,电针组便秘发生例数仍少于常规治疗组[9.0%(14/156)vs 18.1%(28/155),7.7%(12/155)vs16.9(26/154),均P〈0.05);在整个12周期间,电针组患者服用促进排便药物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21.2%(36/170)vs 34.7%(59/17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电针天枢、足三里穴配合基础综合治疗方案对防治便秘症状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王成伟刘梦阅文谦李宁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便秘针灸疗法电针
针灸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进展被引量:23
2016年
针灸在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中显现出了显著的疗效。笔者从穴位选取、针刺方法、灸法、穴位注射、耳针、电针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针灸在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进行梳理。
刘梦阅李宁
关键词: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针灸
腹部与四肢经穴配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比较电针腹部与四肢经穴不同配伍处方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上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选穴处方提供依据。方法:60例AP患者随机分为腹部组和四肢组,每组30例。在相同内科保守治疗方案基础上,腹部组以上脘、中脘、下脘、梁门(左)、太乙(左)、承满(左)、腹哀(左)、阴都(右)等腹部经穴配伍进行电针治疗,四肢组以合谷、内关、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均双侧)等肘膝关节以下特定经穴配伍进行电针治疗。两组电针干预参数相同,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5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患者自觉腹痛及腹胀程度评分、腹围、针刺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程度评分及腹围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电针干预第2、3、4天,腹部组较四肢组腹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 <0.05),腹胀程度评分及腹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AP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针刺不良事件。结论:电针刺激腹部与四肢经穴对AP患者腹痛、腹胀程度的改善及腹围的减小等均有良好效果,腹部经穴配伍对改善腹痛程度疗效更优,且针刺具有安全性。
李晗婧赵雨文谦刘劼吕建琴刘梦阅夏庆李宁
关键词:电针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腹围
电针治疗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
2013年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开展的逐渐普及,术后动眼神经麻痹逐渐进入临床医生的视野,本文介绍电针成功治疗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刘梦阅张霖欣
关键词:电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