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娟 作品数:12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临床分离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进行种间鉴定。方法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提取待鉴定细菌基因组DNA,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16S r DNA,测序后上传至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与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应用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可对因受抗菌药治疗影响,培养困难,糖发酵特征发生改变而无法通过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的菌株做出准确鉴定。结论在无法通过生化试验方法对细菌作出准确鉴定时,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是一种可靠的鉴定方法。 陆笑 刘少娟 章锦才 林珊 刘芹关键词:草绿色链球菌 主动外排抑制剂对环丙沙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主动外排抑制剂对喹诺酮类药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并了解本院主动外排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对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分别检测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利血平和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环丙沙星MIC的变化情况。结果利血平可减少菌体对环丙沙星的外排作用,降低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而加入CCCP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不生长。结论利血平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动外排,降低耐药菌株的MIC,是一种好的主动外排抑制剂。 彭湘明 谭学贤 刘少娟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血平 主动外排 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LuxS基因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一个含有红霉素抗性基因和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LuxS基因上下游区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为后续进行LuxS基因敲除实验做准备。方法:设计合成引物,分别以质粒PMG36E、草绿色链球菌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红霉素抗性基因DNA片断和LuxS基因上下游序列,经双酶切反应插入pUC19质粒的多克隆酶切位点中,转化大肠杆菌的感受态中,氨苄青霉和红霉素培养基筛选。结果:红霉素抗性基因和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成功连入到Puc19质粒相应酶切位点,PCR凝胶电泳、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多药耐药草绿色链球菌LuxS基因敲除同源重组质粒,为进一步构建LuxS突变株打下基础。 陆笑 刘少娟 章锦才 刘芹 林珊 彭湘明关键词:草绿色链球菌 LUXS基因 静脉导管微生物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本院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1月本院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130份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4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48.05%,其中又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占54.79%;革兰阴性杆菌占分离菌的37.66%,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7.93%;真菌占14.2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静脉导管的相关性感染的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根据药敏结果选取抗菌药物。 赖艳榕 彭湘明 刘少娟 梁颖菌关键词:病原 静脉导管 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变化趋势与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烧伤病房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从烧伤患者中分离病原菌54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4%),其中居首位者为铜绿假单胞菌(23.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6%)、嗜麦芽假单胞菌(6.1%)、肺炎克雷伯菌(5.9%)、大肠埃希菌(3.1%)等;革兰阳性球菌占31.9%,居首位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5%)和真菌(7.8%)。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真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为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3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虽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保持0.0%的耐药率,但两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高达87.5%和84.2%;革兰阳性球菌对多肽类抗菌药物和利奈唑胺虽保持100.0%敏感性,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高达91.3%和95.5%。结论该院烧伤病房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微生物实验人员应认真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刘少娟 彭湘明 赖艳榕 梁颖茵关键词:烧伤病房 抗药性 病原菌 合理用药 三种泵抑制剂对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筛选的比较、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三种泵抑制剂对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筛选效果,选择适合的主动外排抑制剂。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对7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分别检测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后,MIC的变化情况,MIC降低4倍以上的菌株为外排泵阳性。结果加入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三种泵抑制剂后均可不同程度地减少菌体对环丙沙星的外排作用,降低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三者的MIC50、MIC90分别为16μg/ml、64μg/ml,32μg/ml、168μg/ml,32μg/ml、168μg/ml,三者检出外排泵阳性率分别为26.3%、10.5%、9.2%。结论CCCP、利血平、奥美拉唑均可不同程度地减少菌体对环丙沙星的外排作用,但CCCP更适合作为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泵的抑制剂。 彭湘明 赖艳榕 刘少娟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主动外排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探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鲍曼不菌动杆菌(Aba)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分离的Aba临床分布情况及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出菌株1 690株,Aba 282株,位居第2位,但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占第1位;282株Aba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4.3%,其次是烧伤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等住院患者的标本;以痰液标本为主,占78%;多黏菌素E的敏感率最高,为99.27%,其次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但耐药率也高达68.68%和68.5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6%。结论:Aba分离率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治疗上建议联合用药,临床医生应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防止Aba的播散和流行。 刘少娟 彭湘明 赖艳榕 梁颖茵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联合用药 广州市健康成人静脉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范围调查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广州市健康成人静脉血液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百分比范围。方法 663例广州市健康成人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分组,采用“城墙式”移动法进行静脉血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同时采用Sysmex Kx~21型血细胞计数仪进行白细胞计数,计算出淋巴细胞百分比,分析白细胞总数与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淋巴细胞百分比范围21%~47%。95%可信区间(95%CI)为33.7%~34.3%,各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回归方程为Y=46.29-1.73x(P〈0.05)。结论 广州市健康成人血液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范围高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参考值范围。健康成人白细胞总数与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供实验同行参考。 江雪霞 马福广 刘少娟 张婉华关键词:健康成人 淋巴细胞百分比 参考值 35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35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对其分布特点、临床检出率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2株Pae的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149株),占42.33%;其次为创面分泌物(107株),占30.40%.科室分布以烧伤科为主(107株),占30.40%;其次为ICU(47株),占13.35%.对多粘菌E的耐药率最低,仅为0.62%,其次是丁胺卡那(32.56%)、环丙沙星(37.04%)和美罗培南(38.00%),其余抗菌素耐药率均>40%.结论 我院Pae主要分布在烧伤病房、ICU等科室,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及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江雪霞 刘少娟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合理用药 比阿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评价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对临床分离出的3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MIC50和MIC90。结果: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MIC50分别为2、4、2、128μg/ml,MIC90分别为16、32、32μg/ml、512μg/ml,耐药率分别为20.0%、30.0%、33.3%、70.0%。结论:比阿培南与其他3种药物比较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更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赖艳榕 彭湘明 刘少娟 刘燕娣关键词:比阿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