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清
- 作品数:10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论说文的气场从哪来?
- 2017年
- 写论说文为的是阐明自己的观点,故当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不妨鼓励学生追求一下论说文的气场。古人讲气盛言宜,文章有了气场,就有了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往往能表现出很强的征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气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指中医里人练气功时在其体内外形成的气势;而百度百科则认为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越多,人越能顺应自然规律,气场也就越大。
- 沈周霄冯永清
- 关键词:论说文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规律条分缕析气盛言宜
- 职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探——张家港艺职中“带着我们的学生去读书”课题活动个案分析
- 本文是艺术职业高级中学“带着学生去读书”课题活动的一个总结。四年来,我们从职业高中不用高考、学生厌学语文的实际出发,试图通过老师的提供背景知识为学生走近文本架桥铺路或老师投入解读等途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大师,尽量提高...
- 冯永清
- 关键词:职中语文教学困境走进文本角色转变
- 文献传递
-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 2018年
- 张老师的这个教学安排是课堂教学现场生成,却很好地体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带给我们很多启发。第一个是张老师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的触发点,而不是以高三教学时间紧张为由,把这意外的兴奋点掐灭。即使是在高三,也没必要排除课堂生成,现在的生物考试考查的更多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并非直接识记概念性知识或者硬套某个例题。
- 冯永清
- 《芣苢》中的劳动之美
- 2021年
- 《芣苢》三段共四十八个字,主干就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两句,后面五句只是把这句倒数第二个字依次换为“有”“掇”“捋”“袺”“襭”,去掉反复出现的字,一共就十三个字。而这十三个字中,“薄言”还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真正表达不同意义的字就十一个。但就是这寥寥十一字却通过重章叠句、一咏三叹,把读者带到投入、自由、欢快、充实的劳动场景中,让我们感受到热烈而和谐的美。
- 冯永清
- 生而孤独,慰藉常因距离——《远和近》主旨探析
- 2015年
- 情感需求与生俱来,人际隔膜永恒存在,所以人生而寂寞,慰藉常因距离存在,刻意消除距离以获取更多,往往连当初所有都会失去。这便是我阅读托马斯·沃尔夫《远和近》的整体感受。
小说情节很简单,说的是火车司机几十年驾驶列车,每天经过一个小镇,小镇郊外朝他挥手的母女给他的单调工作带来莫大慰藉;当他退休后想找那对母女畅谈生平,却发现当初的所有质朴热情理想都化为庸俗冷硬现实。故事明暗两线并行,明里是火车司机对宁静田园的向往和追寻,暗里是田园母女对远方的守望和致意。在相对遥远的距离外,双方达成了和谐一致;距离消失,则是无边的冰冷和失落。
- 冯永清
- 关键词:火车司机情感需求孤独者小说情节
- 培养有见识有良知而且坚定执著的公民——《丹柯》备课设想
- 2012年
- 读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丹柯》,灵魂不为之震撼的人很少吧。之所以写出作者完全的笔名,绝不是要炫耀.只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内涵:“高尔基”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巨大的”.“巨大的痛苦”不是为个人的不幸遭际.而是为了某个集体、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无知和苦难,《丹柯》何尝不是作者悲悯人类苦难、渴望引领人们却又遭遇猜忌的人生写照?
- 冯永清
- 关键词:备课公民执著良知见识马克西姆
- 《秋歌》中的象征主义元素被引量:1
- 2016年
- 某版《外国诗歌与散文》教材第一单元选择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罗·魏尔伦的诗作《秋歌》(葛雷译):
- 冯永清
-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人《秋歌》外国诗歌魏尔伦诗作
- 论说文的气场从哪来
- 2016年
- 写论说文为的是阐明自己的观点,固当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不妨鼓励学生追求一下论说文的气场。古人讲气盛言宜,文章有了气场,就有了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往往能表现出很强的征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气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指中医里人练气功时在其体内外形成的气势;而百度百科则认为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越多,人越顺能顺应自然规律,
- 沈周霄冯永清
- 关键词:气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百度百科刘大櫆天地之间
- 那温暖炉火告诉我的——《寒风吹彻》的解读
- 2014年
- 《寒风吹彻》词句诗化意蕴丰沛,学生大多爱读且易被感动,但限于阅历积累和理解鉴赏能力,往往对其然和所以然不甚了了。笔者所知也极有限,但读后总有一种言说的冲动,急切地想把那温暖炉火告诉我的,告诉学生。
- 冯永清
- 关键词:《寒风吹彻》温暖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