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玉红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袋栽
  • 3篇玉米
  • 2篇玉米茎腐病
  • 2篇栽培
  • 2篇平菇
  • 2篇金针菇
  • 2篇茎腐
  • 2篇茎腐病
  • 2篇抗病
  • 2篇高产
  • 1篇杂菌
  • 1篇杂菌污染
  • 1篇栽培环境
  • 1篇致病性测定
  • 1篇生料
  • 1篇生料栽培
  • 1篇塑料温室
  • 1篇提纯
  • 1篇平菇品种
  • 1篇青枯

机构

  • 8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傅玉红
  • 5篇王克
  • 4篇冯未娥
  • 3篇王富荣
  • 3篇陈永欣
  • 3篇王先娥
  • 3篇郭玉宏
  • 1篇王志
  • 1篇马沛卿
  • 1篇石秀琴
  • 1篇曹如槐
  • 1篇王晓玲
  • 1篇任建华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食用菌
  • 1篇山西农业
  • 1篇遗传

年份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料栽平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
1999年
防止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高产的重要环节,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净化栽培环境 即对栽培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消毒灭菌治虫,清除引起污染的最大隐患。菇房可用硫磺或甲醛熏蒸。
傅玉红王克冯未娥王先娥
关键词:平菇生料栽培杂菌污染栽培环境
酒糟袋栽金针菇高产技术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对3个不同金针菇菌株,设7个不同培养料配方,采用3种不同栽培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酒糟为主料加玉米面配方,用整覆土墙式栽培法生产金针菇效果最好。不仅菌丝生长发育快,子实体形成早,返潮快,生物效率高,而且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技术易掌握,适宜推广。
傅玉红王先娥王克
关键词:金针菇酒糟袋栽高产技术
高粱壳袋栽金针菇高产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近年来,由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棉子壳货紧价扬,已影响到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盛产高粱的优势,我们在筛选出适用于高粱壳栽培金针菇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粱壳袋栽金针菇高产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杂交19、金针菇707、杂交40三个金针菇菌株。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PDA培养基再加入黄豆粉20g,麦芽糖10g,蛋白胨10g,磷酸二氢钾1g);原种以高粱籽粒为培养基;栽培种以棉子壳77%,玉米面20%,蔗糖1%,石灰1%,石膏1%,少许硫酸镁、磷酸二氢钾为培养料。原种和栽培种均在罐头瓶中培养。 1.2 供试配方 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粉碎成蚕豆大),玉米面,高梁壳,曝晒2~3天。设6个配方,见表1。每配方分别接3个菌株共18个处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1∶1.8)拌匀后建堆发酵,待堆顶部下延15cm处料温达55~70℃保持2天后翻堆。
傅玉红王克郭玉宏冯未娥
关键词:金针菇栽培袋栽
平菇品种的筛选提纯与复壮被引量:1
1999年
选择在我区表现较好的三个平菇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通过三种处理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孢子配对复壮效果好,但选育方法要求高,条件严格,操作技术较复杂;而以组织分离法得到的菌株,产量虽比孢子选育稍低,但方法简便易行。
傅玉红王克王先娥郭玉宏
关键词:平菇提纯复壮
夏季大棚袋栽毛木耳技术研究
1998年
毛木耳袋料栽培,具有原料来源广,不受森林资源限制,易于种植等优点.在北方6~8月气温高,不利于平菇生长.为此,我们利用闲置的蔬菜塑料大棚,采用袋栽法对两个毛木耳菌株进行了不同栽培料的对比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傅玉红王克郭玉宏冯未娥
关键词:毛木耳袋栽塑料温室夏季
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0
1996年
1991~1994年采用根部土壤接种方法,鉴定了106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病性,筛选出抗病材料40份,忻抗1号、掖单13号、晋单29号等7个新品种具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增施钾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提高植株抗病力,减轻病害发生。晚播、稀植均可推迟或减轻发病。应用以抗病品种为主、增施钾肥、适期晚播、适当稀植等农业栽培综合防治措施。在忻州、朔州等地示范推广5.44万hm2,平均防治效果为78.1%,增产11.1%。
王富荣冯未娥傅玉红陈永欣石秀琴银来灯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抗病品种
玉米对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6
1996年
作者在玉米对青枯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选用6个抗性不同的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玉米对肿囊腐霉菌(PythiuminflatumMatthews)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首次证明:玉米对肿囊腐霉菌青枯病的遗传方式因自交系而异,有的自交系具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有的则具质量性状遗传特点。属数量性状遗传的自交系,其抗性主要是受加性基因控制。
曹如槐王富荣王晓玲傅玉红陈永欣任建华王志马沛卿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抗病性
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8
1992年
1991年对我省6个地区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在分离的107份标样中,镰月菌分离频率为65.4%,其中串珠镰刀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为62.5%;腐霉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达100%,重分离仍能得到原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为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的致病菌。
王富荣傅玉红陈永欣
关键词:玉米秆腐病病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