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睿玮 作品数:10 被引量:29 H指数:2 供职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对后进生心理机制及转化策略的探析 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安排学习较好的学生给予后进生帮助,帮助后进生转化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但这种帮助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其根源在于班级教师只是从帮助者自身的角度进行考量,却缺少从后进生是否愿意接受帮助的角度进行思考。运用社会认同理论,从群体身份的角度对后进生与非后进生之间的群体关系进行探讨,剖析后进生接受帮助的内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转化对策。 俞睿玮关键词:后进生 社会认同理论 意图信息条件下小学儿童公平偏好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公平偏好是指个体偏向于均等的分配结果,并表现出对不均等分配结果做出强烈反应的倾向。意图信息是指在分配结果背后的意图,是影响公平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儿童公平偏好发展研究中,结果信息与意图信息相互关联难以区分。意图信息分... 俞睿玮关键词:公平偏好 小学儿童 事件相关电位 文献传递 成人创造性探索的阈下安全启动效应 被引量:1 2015年 使用问卷法和实验法,以90名18~26岁大学生为样本,探讨了依恋阈下安全启动下成人的创造性探索。结果发现:(1)阈下安全启动与非安全启动下成人的创造性探索存在显著差异;(2)阈下安全启动对成人创造性探索的积极影响独立于依恋安全水平;(3)依恋对象的图片能够启动安全基模中积极的情绪成分,进而扩散到创造性探索任务上。研究表明,阈下安全启动能够促进成人的创造性探索,情绪是启动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刘文 张姿 俞睿玮关键词:依恋 情绪 初中生群体分类对帮助行为的影响——基于不同群体地位关系稳定性的研究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最初对亲社会行为讨论至今,已经涌现了很多的研究。通过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传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更多聚焦在个体水平上,较少探讨群体水平的亲社会行为。多数研究的角度也仅从助人者单方面出发,... 俞睿玮关键词:初中生 事件相关电位 文献传递 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结构及发展特点 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采用自编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评定问卷,对大连市360名初中生施测,以考察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包括积极应对、妥协、竞争、顺从、回避五个维度;自编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与适用性;总体上,初中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随年级的增长呈倒"V"趋势,但每个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初中生冲突解决策略发展总体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积极应对"和"妥协"两个因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刘文 李利娜 俞睿玮 佘坤珍关键词:青少年 不同依恋类型下积极情绪与成人创造性的关系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依恋类型下,积极情绪与成人创造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与安全基地启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选取60名大学生被试,探究不同启动条件下个体创造性的差异。进一步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被试,使用情绪启动技术探究不同依恋类型下积极情绪与成人创造性的关系。结果:1依恋启动组个体创造性显著高于认识启动组(t=11.647,P<0.001);2安全型个体创造性显著高于非安全型(F=26.647,P<0.001);3积极情绪下个体创造性显著高于中性情绪(F=13.744,P<0.001);4依恋类型与情绪交互作用显著(F=5.074,P<0.05)。结论:不同依恋类型下,积极情绪都能够提高个体的创造性。 俞睿玮 张嘉琪 朱函昱 刘文关键词:依恋类型 积极情绪 青少年恋爱关系内隐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被引量:14 2014年 采用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RAP)、单类内隐联想测试(SC—IAT)和问卷法,对204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研究,考察青少年恋爱关系发展特点,探讨内隐态度、父母依恋及同伴依恋对青少年恋爱关系倾向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恋爱关系发生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年级是青少年恋爱关系发展的敏感时期。(2)青少年恋爱关系内隐态度的性别与年级组交互作用显著,相比于男性青少年,女性青少年恋爱关系内隐态度在年级组上发展更平稳。(3)青少年恋爱关系发生倾向与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呈极其显著负相关。青少年母亲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恋爱关系的发生。 刘文 毛晶晶 俞睿玮 李凤杰关键词:青少年 恋爱关系 共情——孩子心灵滋养的雨露 2015年 一位初中的数学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名叫小蔚的学生,脾气很倔,总是不配合老师的要求,和老师作对,老师越是批评,她的叛逆性就越强,常常表现出对老师的不尊重。长此以往,遣成了师生对立,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到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无奈之下,心理老师帮助这位数学老师调整战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心理老师了解到小蔚和语文课、英语课的老师们关系都很好,她其实也并不讨厌数学老师,只是自己由于不擅长学习数学,成绩较差,在自己没有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时,又遭到了老师的批评,觉得伤自尊,因此促使她与老师对立。心理老师让数学老师与小蔚进行心理沟通,仔细观察,认真倾听。 俞睿玮 刘文关键词:数学老师 心理沟通 心灵 孩子 共情 叛逆性 国外群体间助人行为的地位关系模型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013年 群体间助人行为指的是助人者以集体水平的自我去考虑外群体成员的集体身份时所做出的助人行为。其中较为突出且完整的,应属Nadler的研究。它基于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群体间助人行为的权力关系模型(Intergroup Helping as Status Relation,IHSR)。模型主要包括了三个核心:(1)社会结构特征;(2)帮助的特征(3)内群成员的个人特征。 俞睿玮 刘文关键词:亲社会 助人行为 公平敏感性和群体分类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随机选取大学生197名,采用量表法和实验法对公平敏感性和助人行为进行测查,旨在通过实验探索公平敏感性、群体分类和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采取3(公平敏感性:索取型、公平型、奉献型)×2(群体分类:内群体、外群体)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发现:(1)公平敏感性对助人行为有影响,奉献型大学生在助人行为上显著高于公平型和索取型大学生的助人行为。(2)群体分类对助人行为有影响,大学生对内群体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对外群体的助人行为。(3)在捐助行为上,公平敏感性和群体分类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表现在:奉献型和公平型在内群体和外群体中的捐助行为上差异显著,而索取型被试在群体分类上差异不显著。 俞睿玮 刘文 张中敏关键词:助人行为 外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