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正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颅多普勒监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 1999年
- 近年来,经颅多普勒(TCD)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应用TCD对脑血管病作动态观察报告并不多。本文对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应用TCD作动态观察,以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性期脑血管功能的变化,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研...
- 佘正明韦光亮韦光亮朱庆海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药物疗法
-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中S-100b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作用(英文)被引量:4
- 2004年
- 背景: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可以作为神经元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但其预测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尚不太清楚。目的:探讨S-l00b蛋白、NSE预测神经元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糖升高与神经元损伤之间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2-03/2003-03洪泽县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脑梗死患者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52~83岁,排除脑部其他疾病。对照组为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8~80岁。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S-100b,NSE血清水平,脑CT测量脑梗死体积(多田氏公式计算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制定的急性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血清S-l00b,NSE水平。②血清S-l00b,NSE水平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点上血清S-l00b,NS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于病后24h内即开始升高,分别为(1.64±0.41)μg/L,(8.54±2.37)μg/L;第3天达高峰犤(2.15±0.42)μg/L,(11.36±3.14)μg/L犦;第7天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犤(1.74±0.38)μg/L,(9.13±2.58)μg/L犦。第3天S-l00b与梗死体积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4,0.49,P<0.001。
- 佘正明李云吕天河李作汉
- 关键词:S-100B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元损伤梗死体积脑梗死患者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IL-1、TNF-α和sVCAM-1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 1、2、5天患者血清中IL -1、TNF -α、sVCAM -1水平。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IL -1、TNF -α、sVCAM -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 0 .3 8± 0 .16ng/ml、1.63± 0 .61ng/ml、687.19± 3 5 6.76ng/ml。其中IL -1、TNF -α血清浓度于 2 4小时内达到最高峰 ,第二天有所下降 0 .2 5± 0 .12ng/ml、1.40± 0 .71ng/ml,第五天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0 .18± 0 .0 9ng/ml、0 .73± 0 .3 2ng/ml。sVCAM -1血清浓度于发病后第二天达到高峰 990 .79± 3 68.3 6ng/ml,第五天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977.70± 3 84.16ng/ml。发病后第二天IL -1水平与sVCAM -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患者血清IL -1、TNF -α、sVCAM -1水平均升高 ,表明IL -1、TNF -α和sVCAM
- 朱义红佘正明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L-1TNF-ΑSVCAM-1ELISA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多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不同程度的瘫痪等为临床特征,CT或MRI可以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范围内的多发梗死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盛习华佘正明
-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 通心络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佘正明张国才
- 关键词:脑梗死血脂通心络胶囊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 1、2、5天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 ,同时测定第 2天血糖水平。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 2 6 6 .2 8± 6 2 .16ng/ml、6 87.19±356 .76ng/ml;第 2天明显升高 2 85.77± 6 8.4 3ng/ml、990 .79± 36 8.36ng/ml;第 5天又有所下降 ,分别为 2 6 3.6 0± 87.82ng/ml、977.70± 384 .16ng/ml,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 2天血糖水平与sICAM 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患者血清sICAM 1、sVCAM 1水平均升高 ,表明ICAM 1和VCAM
- 佘正明朱庆海吕天河刘仕鹏吴静飞李云鲍艳梅李作汉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SICAM-1SVCAM-1
- 脑出血急性期营养支持与早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营养支持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据进食评估及床边饮水试验,将合并吞咽困难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①鼻饲组(A组),②鼻饲加部分肠外营养支持组(B组)。分别于入院第1、14天测量两组营养参数:上臂肌肉周径(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b),比较两组入院前后变化情况;第14天同时测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S-100B蛋白血清浓度,统计两组感染发生率并加以比较。结果14天后A组TSF、Hb明显下降(P<0.05,P<0.01),而其它参数变化不明显;B组入院前后各营养参数无明显变化(P均>0.05),A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31.72±5.12)、S-100B蛋白血清浓度(4.80±0.84)μg/L较B组高(27.80±6.80,3.10±0.72)μg/L(P<0.05,P<0.05);A组感染发生率为33%也较B组14%高(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减少继发感染发生率,对改善患者早期预后可能有所裨益。
- 佘正明黄北春李作汉徐元史茂庭李根华凌云翱胡兰
- 关键词:脑出血肠外营养预后
- S-1oob、NSE-急性缺血性脑损伤重要生化标志物
- 目的探讨S-loob蛋白、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能否作为预测神经元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生化标志物以及血糖升高与神经元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
- 佘正明李云吕天河李作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