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非

作品数:65 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葡萄
  • 16篇葡萄酒
  • 12篇花色
  • 10篇酿酒
  • 10篇花色苷
  • 10篇赤霞珠
  • 9篇红葡萄
  • 9篇酚类
  • 8篇砧木
  • 8篇色谱
  • 8篇酿酒葡萄
  • 8篇相色谱
  • 8篇酒葡萄
  • 8篇果实
  • 8篇红葡萄酒
  • 8篇酚类物
  • 8篇酚类物质
  • 6篇液相
  • 6篇液相色谱
  • 6篇质谱

机构

  • 6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新疆中信国安...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华夏长城葡萄...

作者

  • 65篇何非
  • 29篇段长青
  • 21篇王军
  • 16篇王军
  • 7篇潘秋红
  • 7篇陈为凯
  • 5篇张波
  • 5篇石英
  • 4篇杨哲
  • 3篇刘月
  • 3篇王宇
  • 3篇朱元娣
  • 3篇赵旭
  • 3篇邢婷婷
  • 2篇吴广枫
  • 2篇李美仪
  • 2篇姬向楠
  • 2篇周丽
  • 2篇刘鑫
  • 2篇王羽西

传媒

  • 10篇食品科学
  • 7篇中外葡萄与葡...
  • 6篇中国酿造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热带生物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北方果树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8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砧木对欧亚种葡萄‘丹娜’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类黄酮物质是酿酒葡萄的重要代谢产物,对葡萄果实及其葡萄酒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砧木对‘丹娜’(Vitis vinifera L.cv.Tannat)葡萄基本理化指标和类黄酮物质的影响,为砧木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娜’葡萄新梢为接穗,绿枝嫁接‘1103P’‘101-14’‘SO4’和‘贝达’(‘Beta’)等4种不同砧木,在分析不同嫁接苗商业采收期(2016、2017和2019年)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百粒重)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丹娜’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和自根苗的类黄酮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砧木对‘丹娜’葡萄果实百粒重影响较小,自根苗和‘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较高;Tannat/1103P、Tannat/101-14和Tannat/Beta组合果汁可滴定酸浓度高于自根苗;Tannat/SO4组合的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最低,Tannat/101-14组合与自根苗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较高;Tannat/101-14组合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较高,Tannat/1103P组合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含量较低,但黄烷醇含量较高。通过OPLS-DA模型,发现与自根苗相比,Tannat/101-14组合差异化合物主要是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Tannat/Beta组合主要差异化合物为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以及总黄烷醇;而Tannat/SO4组合与自根苗差异化合物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花青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及槲皮素类黄酮醇;Tannat/1103P组合的差异化合物则主要为乙酰化类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结论】在北京地区,4种砧木嫁接都有降低‘丹娜’葡萄果实中甲基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青素类、非酰化类、乙酰化类、香豆酰化类花色苷以及梅酮类和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类黄酮醇物质的趋势。‘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果皮中花�
韩晓杨航宇陈为凯王军何非
关键词:酿酒葡萄砧木类黄酮
葡萄酒科学研究专题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年
葡萄酒科学研究专题是一门面向葡萄酒学科方向的研究生课程,旨在以专题形式介绍葡萄酒科学重要领域的国内外前沿进展。阐述了该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设计与实践,通过融入哲学思想、科研故事、产业绿色发展理念以及结合葡萄酒酿造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何非燕国梁潘秋红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烘烤强度和木纹理对橡木(Quercus petraea)心材多酚和香气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考察不同烘烤程度对不同纹理橡木心材试样中低分子质量酚酸和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将会改变橡木心材的物质组成,并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增加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同时,在不考虑烘烤强度条件下,供试的细纹理橡木心材试样含有较高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例如顺/反橡木内脂、顺/反异丁子香酚、呋喃醛、紫丁香醇,以及芥子醛、松柏醛、香草醛和丁香醛等低分子质量酚类化合物,而中纹理和粗纹理的样品则表现出较高的总酚、总单宁水平,以及较高的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此外,主成分分析显示,中纹理和细纹理样品的中度和重度烘烤处理与橡木心材试样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有较大的正相关性,而粗纹理的未烘烤和轻度烘烤样品则与试样中总单宁和阿魏酸含量呈正相关。
张波张波何非蔡建王云鹤段长青
关键词:橡木纹理酚类物质挥发性物质
欧亚种‘丹娜’葡萄不同砧穗组合果实香气物质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连续两年(2016和2017年)研究了‘1103P’、‘140R’、‘101-14’、‘3309C’、‘SO4’和‘贝达’6种砧木嫁接对‘丹娜’(Vitis vinifera L.cv.‘Tannat’)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不同砧木对果实香气影响更加显著,其中‘1103P’可以显著提高‘丹娜’葡萄果实C_(6)/C_(9)类物质的总含量,游离态的己醇、(Z)-3-己烯醇、(E)-2-己烯醛和正己醛是其特征性的C_(6)/C_(9)化合物;‘140R’有利于‘丹娜’葡萄果实酯类物质的合成;而‘3309C’则降低了‘丹娜’葡萄果实酯类、C_(6)/C_(9)类和挥发性酚类香气物质的含量。‘贝达’和‘SO4’在两个年份中均提高了‘丹娜’葡萄果实萜烯类物质的含量;‘SO4’还可以显著提高‘丹娜’葡萄果实C13-降异戊二烯类物质的含量,其特征性C13-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为游离态(E)-β-大马士酮和(Z)-β-大马士酮。本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中‘丹娜’葡萄嫁接砧木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韩晓杨航宇陈为凯王宇王军何非
关键词:酿酒葡萄砧木香气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葡萄酒酿造学》双语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实践被引量:6
2015年
"葡萄酒工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热门本科专业。在其核心课程《葡萄酒酿造学》双语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实践过程中,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教学经验,修改并制定了教学纲要,选择了适宜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考核方式,同时开展了网络教学的探索,不仅提高了"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其专业英语水平,还开扩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学生在国内、外葡萄酒行业的就业竞争力。
何非段长青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改实践
葡萄品种赤霞珠采收期果穗和果粒性状的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作为发酵前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穗选和粒选在优质葡萄酒生产中被广泛采用,但人们对果穗之间和同一果穗内果粒之间品质差异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本研究对采收期大小和紧密度不同的4穗成熟赤霞珠葡萄进行了分析:对每穗果实的果穗紧密度、果穗重量、每果穗中果粒数量,每粒果的种子数量和重量、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和果皮颜色等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穗选和粒选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果粒中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与果粒的曝光程度相关性较差,但果粒的曝光程度显著影响果皮着色,果穗紧密程度显著影响浆果果皮着色和种子成熟;每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果粒重相关性不强,但随着果粒重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浓度有减小的趋势。穗选和粒选能提高中等大小果粒(0.76-1.50 g)所占的比例,使1粒种子果粒所占的比例降低,增加单位重量果实中的种子重量,降低果粒重的变异系数,但对整个浆果群体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分布和平均值无实质影响。因此,影响酿酒葡萄果穗潜在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果穗紧密度、果粒大小和种子成熟度;建议在优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先进行穗选,淘汰紧密度过紧的果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粒选。
何非许晓青陈武潘秋红段长青王军
关键词:赤霞珠采收期果穗果粒
同一葡萄园不同‘赤霞珠’植株的浆果品质差异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同一地块不同植株间果实品质的差异,连续2a(2012、2013年)以怀来县同一葡萄园内2000年定植的‘赤霞珠’为材料,采用5点取样法选取5株葡萄树,对每株葡萄树的相关指标及果实酿酒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在株间及年间存在差异。2012年,第1株产量最高,达0.90kg,是产量最低的第2株的1.88倍;第5株的平均浆果质量达1.22g,显著高于其余4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K元素、总酚及总花色苷在株间无显著差异;黄酮醇及黄烷醇总质量分数均为第1株最高,分别为180.08μg/g和0.88mg/g;酒石酸质量分数第4株为5.17mg/g,显著低于其余4株,第2株苹果酸的质量分数达3.39mg/g,显著高于其余各株。2013年平均株产及平均浆果质量均高于2012年,且第2株产量最高,达2.79kg,第4株平均浆果质量为1.08g,显著低于其余4株;2013年总酚及总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在株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及可滴定酸质量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013年各株葡萄果实酒石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2012年,且最高的第3株比最低的第5株高7.3%;苹果酸质量分数在株间变异较大,其中第5株最低,为质量分数最高的第4株的65.9%。表明在栽培管理一致的情况下,同一地块的植株间果实品质仍存在一定差异。
张雪何非王羽西刘鑫朱燕溶杨哲石英段长青王军
关键词:赤霞珠葡萄果实植株葡萄酒品质
一种提升红葡萄酒颜色稳定性的酿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葡萄酒酿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升红葡萄酒颜色稳定性的酿造方法。在将红葡萄原料加入发酵罐中后,向所述发酵罐中添加白葡萄籽,再进行冷浸渍和发酵,得到红葡萄酒。该方法,以白葡萄籽作为辅色原料,为红葡萄酒提供...
潘秋红夏弄玉刘敖一何非段长青
冷浸渍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黄酮醇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冷浸渍工艺对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样品中共检测了4类黄酮醇物质,分别是槲皮素类、杨梅酮类、山奈酚类和异鼠李素类。冷浸渍处理的实验组样品中4类黄酮醇物质含量在酿造前后均高于未作冷浸渍处理的空白组样品,实验组黄酮醇类物质总含量较对照组在酒精发酵前高出120.3 mg/L,在酿造过程结束后高出97.8 mg/L。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的四类黄酮醇物质发酵前含量相比于发酵后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实验组样品在发酵结束后黄酮醇类物质总量相比于发酵前共增加200.2 mg/L,对照组样品在发酵结束后黄酮醇类物质总量相比于发酵前共增加222.7 mg/L。
郭昱袁小悦李斯屿王振中段长青何非
关键词:赤霞珠黄酮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干红葡萄酒
液体定量杯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体定量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底部为量取部,所述量取部垂直于所述杯体的轴线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量取部的壁面上设置有刻度,所述量取部透明;出液嘴,连通设置于所述杯体上,所述出液嘴位于所述量取部...
何非宋子骐段长青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