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仁海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海洋底栖原生生物和小型动物方法学研发及案例研究
- 徐奎栋杜永芬类彦立代仁海
- 2009年春末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底栖纤毛虫构成及分布特点
- 代仁海徐奎栋
- 潮间带底栖纤毛虫分类学及生态学初步研究
- 海洋底栖纤毛虫具有不同于浮游类群的较高的物种和生境多样性,但有关其生态特点和功能一直了解甚少。本研究采用Ludox-QPS(硅胶提取结合定量蛋白银染包)法,对青岛湾潮间带高潮点泥砂质底和低潮点砂质底两个沉积物样点的底栖纤...
- 代仁海
- 关键词:分类学生态学
- 文献传递
- 青岛湾潮间带底栖纤毛虫群落结构、多样性特点及周年变动
- 代仁海徐奎栋类彦立
- 青岛湾小型底栖生物周年数量分布与沉积环境被引量:17
- 2011年
- 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对青岛湾潮间带泥沙质和沙质沉积物中的小型底栖生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逐月采样。研究发现,小型底栖生物在两个底质中的数量和分布上差异极大,泥沙质中的年平均丰度高达(4853±1292)个/10 cm2,沙质中为(1528±569)个/10 cm2,生物量则分别为(3186.9±1993.4)μg干重/10 cm2和(1601.5±786.2)μg干重/10 cm2。在季节相上,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在沙质底呈双峰模式(高值出现在6、12月份,低值出现在3、9月份);泥沙质中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1月份。在0—8 cm深沉积物中,48%的小型底栖生物集中于0—0.5 cm表层,分布在0—4 cm的逾86%。共发现13个主要类群,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泥沙质中为95%,沙质中为66%),其它较优势类群在泥沙质依次为多毛类(2%)、甲壳类幼体(2%)和桡足类(1%);沙质底则依次为甲壳类幼体(13%)、腹毛类(8%)和桡足类(6%)。泥沙质中线虫在生物量上的贡献达58%,而在沙质中其所占生物量(25%)低于腹毛类(28%)。聚类分析表明,泥沙质和沙质沉积环境间的相似度为87%,生物丰度组成间的相似度为71%;B IOENV分析表明,温度、盐度、粒度及粘土粉砂含量的组合最能解释月份和站位间的差异(r=0.614)。结合历史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青岛湾近海的沙质环境状况已有明显改观,但泥沙质的污染状况仍然堪忧,这由小型底栖生物的高丰度值、相较耐污的线虫所占的极高比例以及线虫与桡足类丰度的高比值即可看出。
- 杜永芬徐奎栋类彦立代仁海
-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生物监测
- 2008年浒苔大暴发末期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及空间分布被引量:18
- 2010年
- 在2008年夏季浒苔暴发末期,对黄海33个站位(其中冷水团中22个,浒苔暴发区域9个)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分布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在浒苔灾害严重的南黄海区域,沉积物中的粉砂-粘土含量较往年(2007年)有明显增加;沉积物中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含量在大多区域较2007年变化不大,但在苏南至长江口近岸海域的含量有明显降低.所获的16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垂直分布及各类群对现存量的贡献较往年未见明显差异.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375±793)ind.10 cm-2,生物量为(1203±707)μg.10cm-2.黄海小型底栖动物总体现存量较2007年低约1/3,并在浒苔暴发区域下降尤为明显,而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则略有上升,由此导致南黄海的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分布呈现从中央冷水区向外围减小的反常现象;相较于此,在浒苔灾害影响较小的北黄海则呈从冷水区向外围增加的趋势.统计分析显示,浒苔暴发区域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盐度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含量不相关.浒苔的暴发对近岸的小型底栖生物现存量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但导致小型底栖动物现存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并非缘于饵料匮乏,而更可能是浒苔暴发后的沉积与降解过程产生的影响所致.
- 吴秀芹徐奎栋于子山于婷婷孟昭翠代仁海类彦立
-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绿潮黄海冷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