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文铭

作品数:296 被引量:2,556H指数:2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4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8篇病理
  • 122篇细胞
  • 108篇肿瘤
  • 102篇肝细胞
  • 83篇细胞癌
  • 81篇肝细胞癌
  • 78篇肝癌
  • 72篇病理学
  • 56篇基因
  • 54篇肝肿瘤
  • 45篇临床病理
  • 45篇肝脏
  • 29篇原发性
  • 26篇术后
  • 26篇分子
  • 24篇肝移植
  • 24篇病理诊断
  • 22篇临床病理学
  • 20篇蛋白
  • 19篇免疫

机构

  • 287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中华医学会
  • 6篇解放军第一一...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宁波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第11...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上海医药工业...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296篇丛文铭
  • 125篇吴孟超
  • 39篇陈汉
  • 36篇董辉
  • 35篇冼志红
  • 31篇王一
  • 29篇张树辉
  • 23篇张秀忠
  • 21篇朱忠政
  • 19篇沈锋
  • 16篇杨甲梅
  • 15篇吴伟清
  • 13篇谭璐
  • 12篇陆新元
  • 12篇周伟平
  • 11篇杨家和
  • 11篇程树群
  • 10篇闻炳基
  • 9篇姚晓平
  • 9篇张秀忠

传媒

  • 3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4篇临床与实验病...
  • 18篇中华病理学杂...
  • 17篇中华肝胆外科...
  • 13篇临床肿瘤学杂...
  • 13篇中华肝脏病杂...
  • 12篇中国实用外科...
  • 9篇中华肿瘤杂志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肿瘤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肝脏
  • 5篇The Ch...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9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18篇2013
  • 11篇2012
  • 13篇2011
  • 10篇2010
  • 16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18篇2005
  • 23篇2004
  • 20篇2003
  • 9篇2002
  • 10篇2001
  • 7篇2000
2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后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肝脏作为一个免疫耐受特惠器官,通常认为不会或极少发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AMR),故以往对AMR的研究多集中于肾脏、心脏和肺脏等,在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院拟定的AMR诊断标准和2007年Banff分类中的AMR诊断标准均没有涉及肝脏AMR。2009年我国移植病理协作组制定的《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中,提到了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全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现在看来有可能是AMRE“。近年来有临床病例报道,肝移植后也可以发生AMR,如在ABO血型不合,甚至ABO血型相合的供、受者之间进行的肝移植,以及在含有预存致敏的淋巴细胞毒抗体的受者进行肝移植都有发生AMR的风险。
董辉丛文铭
关键词:排斥反应移植后肝脏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美国国立卫生院
肝细胞癌8号染色体微卫星变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DNA分析系统 ,对 5 6例HCC中 8号染色体上 10个微卫星的杂合子丢失 (LOH)、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和等位基因失衡 (AI) 3种变异特征进行检测。结果  5 6例HCC在 8号染色体上 10个基因位点发生LOH的总频率为 6 6 1% (37/ 5 6 ) ,LOH以D8S2 6 1最高为 5 3 5 % (2 3/ 4 3) ,其次为D8S172 1(5 2 5 % )和D8S1771(5 2 5 % )。D8S2 77基因位点 ,血清HBsAg阳性患者的LOH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 (P <0 0 1) ,D8S2 6 1、D8S2 98和D8S1733基因位点 ,血清HBsAg阴性患者的LOH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 (P <0 0 1) ;D8S2 98和D8S1771基因位点 ,直径 >3cm肿瘤的LOH率明显高于≤ 3cm组 (P <0 0 5和P <0 0 1) ;在D8S172 1基因位点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的肿瘤的LOH显著高于包膜完整的肿瘤 (P <0 0 1) ;D8S2 98和D8S1771基因位点 ,肝内转移者的LOH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者 (P <0 0 5 )。MSI的频率为 12 5 % (7/ 5 6 ) ,AI的频率为 19 6 % (11/ 5 6 )。结论HCC在 8号染色体上存在广泛的微卫星变异 ,其中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MSI的作用次之。
张树辉丛文铭冼志红吴孟超
关键词:LOH8号染色体HCC肝细胞癌基因位点
提高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水平,为临床精细化治疗保驾护航——《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解读被引量:34
2016年
原发性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一直缺乏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诊断体系。《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从肝癌的大体标本取材、慢性肝病评估、小肝癌、微血管癌栓、卫星结节以及免疫组化等临床关切的重要指标对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董辉丛文铭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病理诊断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形态学变异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4 4例手术切除肝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并对 10种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及脂肪 3种成分混合组成 ,根据瘤组织成分的比例可分为经典型 (13例 )、肌细胞为主型 (2 5例 )、脂肪细胞为主型 (4例 )、血管瘤型(2例 ) ;肌细胞可呈多种形态变异 ,主要有上皮样细胞型、中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和多形细胞型 5种 ;8例可见髓外造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瘤细胞呈HMB4 5 (4 4 / 4 4 ,10 0 % )、SMA(38/ 38,10 0 % )和CD117(30 / 38,78 9% )阳性。结论 肝AML形态学变异较大 ,容易造成误诊 ,HMB4 5阳性瘤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张树辉丛文铭冼志红吴伟清董辉吴孟超
关键词:AML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免疫组织化学CD117HMB45细胞型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外科手术尤其是肝移植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肝IRI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在肝IRI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均无很有效的措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RI损伤研究中发现的几个较新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低氧诱导因子1(hy- poxia-inducible factor LHI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2 activated receptor,PPAR),胞质内信号转导因子促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Toll样膜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TLR4)、凝血酶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及作为效应因子的可诱导一氧化氯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 thase,iNOS)等,它们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激活或阻断这些分子对IRI有保护作用,其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IRI的靶标。
夏春燕丛文铭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标志物
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生物学特征被引量:25
1995年
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生物学特征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200433)丛文铭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和普及的同时,肝癌切除后的高复发率又给肝脏外科带来了新的课题。国内外肝癌术后1、3、5年复发率已分别高达56.9%、81%和72...
丛文铭
关键词:复发性肝肿瘤癌细胞病理学
肝癌门静脉癌栓分型的影像学意义被引量:48
2004年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分型的影像学意义。方法以肝癌门静脉癌栓生长特征为基础 ,建立Ⅰ0 ~Ⅳ共 5型 8亚型癌栓分型标准 ,比较 13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诊断符合率。结果临床就诊者门静脉癌栓影像学显示 85 %属Ⅱ~Ⅲ型 (110 / 130 )。影像学Ⅰ、Ⅱ、Ⅲ、Ⅳ型癌栓病人获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6 2 % (5 / 8)、16 % (10 / 6 2 )、10 % (5 / 4 8)和 0 (0 / 12 ) ,接受化疗栓塞 (TACE)治疗分别为 38% (3/ 8)、4 0 % (2 5 / 6 2 )、2 7% (13/ 4 8)和 16 % (2 / 12 )。结论影像学门静脉癌栓分型有助于肝癌诊治并判断预后。
程树群吴孟超陈汉沈锋杨家和丛文铭赵玉祥王培军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检查
复发性和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P53基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分析复发性和多结节肝癌细胞P53基因突变类型,判断其细胞来源。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PCR产物测序,同时检测肝癌P53蛋白表达。结果:16例复发性肝癌中,9例计14个瘤体有P53基因突变,其中6例(38%)P53突变类型不同,属多中心来源,有3例(13%)P53突变类型相同,为单中心来源;有7例(43%)未发现P53基因突变,作者认为这些病例主要为单中心来源。在4例多结节型肝癌某同一患者的多个瘤体中发现P53具有不同突变类型。结论:肝癌复发具有多中心来源,应加强患者术后综合性治疗。
王一丛文铭张秀忠李全华陈汉吴孟超
关键词:复发性P53基因突变肝癌细胞P53突变P53蛋白表达
肝脏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外科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肝脏及肝内胆管系统是肿瘤的高发靶器官之一,在我国尤为常见,而肝脏外科又是我国外科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优势学科之一。
丛文铭
关键词:肝肿瘤病理类型淋巴增生性病变
肝细胞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的性别差异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男性与女性肝细胞癌(HCC)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CNA)方面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17例女性与46例男性HCC患者的CNA差异。结果女性HCC染色体片段1q21.3-q22扩增频率(76.5%vs 37.0%,P=0.009)、11q11扩增频率(35.3%vs 0.0%,P=0.000 2)、19q13.31-q13.32扩增频率(23.5%vs 0.0%,P=0.004)和16p11.2丢失频率(35.3%vs 6.5%,P=0.009)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则有更高频率的11q11丢失(63.0%vs 17.6%,P=0.002)。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1q11扩增与19q13.31-q13.32扩增(P=0.042)及16p11.2丢失(P=0.033)显著相关,而1q21.3-q22扩增与19q13.31-q13.32扩增(P=0.046)显著相关。结论 CNA在性别特异性HCC演进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闻炳基丛文铭王爱忠贺松琴JIANG Hong-mei董辉HOU Li-fang朱忠政
关键词: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拷贝数变异性别分布肝肿瘤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