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 作品数:7 被引量:22 H指数:2 发文基金: 安徽省全球基金 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局麻下直接拔髓和失活术对老年患者磨牙急性牙髓炎疼痛控制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局麻下直接拔髓和失活术对老年患者磨牙急性牙髓炎的疼痛控制效果.方法:将204颗老年患者急性牙髓炎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开髓后封多聚甲醛失活剂(Antipulp),对照组局麻下直接拔髓后封氢氧化钙糊剂.比较首诊后疗效、疼痛缓解率,首诊术后疼痛等级,根管治疗间急症发生率,复诊时根管探诊疼痛等级.结果:两组首诊后疗效、疼痛缓解率、首诊后疼痛等级及根管治疗间急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诊时根管探诊疼痛等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对于老年患者急性牙髓炎磨牙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多聚甲醛失活剂复诊时疼痛较小,更适合临床使用. 孟丹婕 蒋勇 胡晓蕾关键词:老年患者 急性牙髓炎 多聚甲醛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与口面部疼痛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中至关重要,这种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性质决定伤害感受器对有害刺激的应答和最终经历的疼痛水平。钠离子通道可能会影响其他离子通道(如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的激活和失活,改变神经元对刺激的应答,因而钠离子通道是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潜在目标。了解离子通道的表达对控制神经兴奋性、治疗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朱凌 蒋勇关键词: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牙髓炎 神经性疼痛 Nav1.6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荧光定量PCR法,对5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16例非癌症组织中Nav1.6表达进行检测,利用仪器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Nav1.6的表达量高于非癌症组织。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Nav1.6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其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Nav1.6的上调可能与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向娟 蔡伯慧 王润 蒋勇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电压门控钠通道与牙痛 2011年 牙痛属于神经痛的一种。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是神经性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这种异常兴奋与钠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可塑性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钠通道在牙痛发病机制中作用的阐明,发展特异性的钠通道亚型阻断药物将成为牙痛的重要研究方向。 陶然 阳宏林 李炯 蒋勇关键词:电压门控钠通道 牙痛 神经性疼痛 钠通道阻断剂 钠通道亚型Nav1.3在大鼠实验性牙髓炎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钠通道亚型Nav1.3的表达与炎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大鼠牙髓炎后,在伤后1、3、5 d处死。取正常大鼠及牙髓炎大鼠牙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av1.3在牙髓炎牙髓组织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大鼠牙髓组织相比,诱导牙髓炎后的大鼠牙髓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中Nav1.3表达显著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实验1、3、5 d组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63 1±0.060 9、0.362 8±0.061 0、0.524 9±0.181 5、0.635 4±0.216 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实验1、3、5 d组的Nav1.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20±0.041、0.551±0.038、0.983±0.027、1.142±0.01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炎所致的炎性疼痛可导致Nav1.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炎性疼痛发生时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朱凌 胡媛平 许乐 阳宏林 蒋勇关键词: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牙髓炎 牙痛 促进农村AIDS患者口腔健康措施干预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农村艾滋病(AIDS)患者的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比较不同干预途径对农村AIDS患者口腔卫生KAP提高的成效,探索更有效、更经济、更方便、更持久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口腔健康水平。方法采用一对一的匿名询问和现场口腔检查对AIDS患者的口腔卫生KAP状况进行基线调查,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措施,比较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对AIDS患者实施相同干预措施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农村AIDS患者口腔卫生KAP状况普遍较差,口腔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两不同干预组在实施干预措施后AIDS患者口腔卫生KAP状况得到改善,两小组干预成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农村AIDS患者口腔卫生KAP状况较差,两种不同途径干预后AIDS患者口腔卫生KAP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口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间接干预在提高AIDS患者的口腔卫生KAP上可以做到省时及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陶玮 蒋勇 操基玉 阳宏林 李炯 王亚红 张文静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口腔保健 干预性研究 促进农村地区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健康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的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现状,评价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提高其口腔卫生KAP及口腔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2009年5至8月对安徽省皖北某县4个行政村共82例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采用一对一匿名采集病史和现场口腔检查,对口腔卫生KAP及口腔疾患现状进行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82例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干预后76例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相关口腔KAP提高,干预前认为“洗牙可以传播AIDS”者占27%(22/82),干预后为54%(41/76)(x^2=20.066,P〈0.001);AIDS相关口腔疾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干预前83%(68/82)的受访者有“牙龈炎”,干预后为62%(47/76)(X^2=8.852,P=0.003)。由主观因素引起的个人口腔卫生及相关的KAP在干预后改善较好,干预前“每次刷牙超过3min”者占44%(36/82),干预后为59%(45/76)(X^2=4.017,P=0.045)。结论农村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KAP状况较差,干预后得到改善,口腔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陶玮 蒋勇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口腔表现 干预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