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61 被引量:789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欣李玉光徐治国王坤刘占斌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4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8篇动力工程及工...
  • 3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化学工程
  • 22篇电气工程
  • 20篇理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机械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37篇换热
  • 36篇数值模拟
  • 36篇值模拟
  • 30篇传热
  • 29篇电池
  • 19篇燃料电池
  • 16篇换热器
  • 14篇太阳能
  • 12篇质子
  • 12篇质子交换
  • 12篇质子交换膜
  • 12篇质子交换膜燃...
  • 12篇质子交换膜燃...
  • 11篇制冷
  • 11篇相变
  • 11篇锅炉
  • 11篇超临界
  • 10篇换热特性
  • 10篇工质
  • 8篇燃煤

机构

  • 260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航天材料及工...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昆明物理研究...
  • 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中原工学院
  • 3篇中国船舶重工...
  • 3篇广东省特种设...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北京石油化工...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国电环境保护...
  • 2篇兰州空间技术...
  • 2篇珠海格力电器...
  • 2篇河北省电力公...

作者

  • 42篇何雅玲
  • 32篇陶文铨
  • 8篇谭厚章
  • 7篇李明佳
  • 7篇席奂
  • 7篇唐桂华
  • 6篇王学斌
  • 6篇陶于兵
  • 6篇王树众
  • 6篇李增耀
  • 5篇曹涛锋
  • 5篇程泽东
  • 5篇栾辉宝
  • 5篇谢涛
  • 5篇徐洪涛
  • 4篇屈治国
  • 4篇赵钦新
  • 4篇张利孟
  • 4篇张剑飞
  • 4篇孙陈诚

传媒

  • 94篇工程热物理学...
  • 23篇化工学报
  • 17篇2011年中...
  • 11篇科学通报
  • 6篇化工进展
  • 5篇2011年中...
  • 4篇工业锅炉
  • 4篇热能动力工程
  • 4篇真空与低温
  • 4篇制冷学报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学报
  • 2篇现代化工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压力容器
  • 2篇高等工程教育...
  • 2篇低温工程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热科学与技术

年份

  • 23篇2023
  • 16篇2022
  • 12篇2021
  • 19篇2020
  • 24篇2019
  • 14篇2018
  • 19篇2017
  • 19篇2016
  • 18篇2015
  • 24篇2014
  • 26篇2013
  • 17篇2012
  • 29篇2011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32和R32/R1234yf混合工质黏度实验测量及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针对含HFOs类混合制冷剂黏度开展实验和模型研究。采用振动弦法黏度计对R32纯质和R32/R1234yf混合制冷剂黏度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63~350 K、263~360 K,压力最高均为30 MPa,实验系统黏度测量的不确定度为2%。本文共获得了177组实验数据,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基于硬球模型分别拟合了R32纯质和R32/R1234yf混合制冷剂黏度方程。R32纯质黏度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28%,最大绝对偏差为0.92%;R32/R1234yf混合工质黏度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69%,最大绝对偏差为2.09%。由此可见,实验数据和黏度模型吻合较好,为R32和R32/R1234yf混合制冷剂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孟现阳孙裕坤曹法立温辰阳吴江涛
关键词:混合制冷剂热物理性质黏度
熔盐在复杂换热结构内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及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揭示熔盐在复杂换热结构内的对流换热规律,实现系统的高效换热是发展下一代先进核能发电技术和高温光热发电技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熔盐对流换热实验的研究历程,总结发现其经历了从光滑管到强化管、从管内到换热器壳侧的发展过程;同时指出研究熔盐在换热器壳侧复杂结构内的换热规律是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接着,系统介绍了作者团队近年来对熔盐在普通的管壳式换热器、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的壳侧,以及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翼型肋片侧5种复杂结构内的对流换热规律的实验研究工作;总结了上述研究中获得的熔盐在5种复杂结构内的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同时给出了关联式具体的参数适用范围.这些实验关联式具有形式简单、精度较高等特点,可以满足工程需求.最后,对上述复杂结构中的熔盐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管壳式换热器壳侧的换热能力为大小孔折流板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普通的管壳式换热器;此外,还发现翼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单位体积换热量远大于4种管壳式换热器.最后,探讨了复杂换热结构内的熔盐对流换热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
何雅玲王文奇邱羽郑章靖杜保存王坤时红远
关键词:熔盐换热器新能源利用
相变套管式储热系统放冷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搭建了套管式相变储热实验系统,分别填充不同质量分数膨胀石墨与正十五烷制备而成的复合相变材料,对系统进行重复充放冷循环实验。采用有效储热比E st和储能效率ε来表征系统性能,研究了复合相变材料中换热增强对套管式潜热储能系统放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Re数下,相变材料热导率为0.14 W·m^-1·K^-1(工况A)放冷结束时间为1770 s,相同Re条件下热导率提升至7.10 W·m^-1·K^-1(工况B)和11.60 W·m^-1·K^-1(工况C)的结束时间分别可缩短77.3%、78.9%;热导率的增加可显著提高系统有效储热比E st和储能效率ε,热导率从0.14 W·m^-1·K^-1增加到11.60 W·m^-1·K^-1,E st在层流区、过渡区和湍流区分别可提升33.3%、350.0%及129.6%,ε分别可提升26.8%、52.9%及14.6%;Re的增加使得工况A和工况B中E st和ε呈现下降趋势,工况C中E st在Re=4298出现峰值1.62。
白志蕊徐洪涛屈治国张剑飞苗玉波
关键词:复合材料相变热传导
西安城区燃煤锅炉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研究
西安城区是我国雾霾污染比较严重的主要城市之一,统计表明,在20162017集中供热期西安城区大气中PM10日平均浓度为216ug·m-3,超过了周边的兰州(181ug·m-3)、郑州(191ug·m-3)、太原(176u...
张朋谭厚章曹瑞杰王毅斌阮仁晖韩瑞午
关键词:燃煤锅炉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
文献传递
电热水器能耗数值计算及保温性能优化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电热水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主要包括电加热丝对内胆中水的加热过程,内胆中水的自然对流过程以及通过保温层的散热过程.本文采用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用LBM确定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作为基于连续介质的Fluent的输入数据,对发生在电热水器中的流动和耦合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UDF来控制电加热丝的动态间歇加热工作过程,建立了模拟电热水器24 h固有能耗系数测试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该方法模拟得到的能耗系数与实验值符合良好,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模拟获得了电热水器中水在加热和散热阶段的流动特性、温度分布,以及各个区域的散热占比和热流密度。提出了优化电热水器保温隔热性能的判据,为电热水器保温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靳蒲航粘权鑫方文振陶文铨
关键词:电热水器数值模拟
纵向涡发生器几何参数对微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增强微通道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对微通道结合纵向涡发生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雷诺数下纵向涡发生器的长度、横向间隙对微通道流动与换热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口速度为0.5~2 m/s时,雷诺数的增加会引起微通道内的换热性能增强,摩擦因子减小及综合传热性减小;涡发生器长度对换热影响较小,但增加涡发生器长度会引起阻力增加,横向间距对阻力影响较小,但增加横向间距会引起换热性能提高;涡发生器长度为0.30~0.40 mm时综合因子为0.94~1.21,横向间隙为0.1~0.5 mm时综合因子为0.88~1.17;纵向涡发生器长度为0.3 mm和横向间隙为0.5 mm时,有利于综合传热性能的提高。在低雷诺数时微通道结合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传热和综合传热因子要比高雷诺数时好。
贾龙张剑飞
关键词:微通道纵向涡发生器传热数值模拟综合性能
火电厂综合能效评价模型的探索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对17个1000 MW的火电机组的能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三个子指标:发电煤耗率、厂用电率和综合耗水率,首先采用主观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的熵权法相结合确定了各子指标的权重;其次分别采用可拓物元模型和逼近理想值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待评价机组分别进行能效等级判断和能效水平排序。对典型机组,两种模型的实施结果与基于数据的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如果将两种模型配合使用,可实现对火电机组能效水平的完整评价。
宋晨希李明佳何雅玲陶文铨
关键词:火电机组TOPSIS
试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理工科教学教材改革的三个高潮——结合热学教材进行分析讨论
2023年
本文以传热学课程为对象对自1977年以来我国高等理工科教学的课程教材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对于发生在1977-1978年、1995-2000年及近期的三次改革高潮,分析了各自的时代背景及改革的特点,最后对于近期的新形态教材编著提出了一些看法。
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唐桂华李增耀
关键词:教材改革传热学
一种新型单罐多层填充床蓄热器蓄热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单罐熔盐填充床蓄热器中斜温层影响蓄热性能的问题,以控制斜温层厚度扩展进而提高蓄热性能为研究目标,建立蓄热器二维、瞬态、轴对称流动传热数值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填料比热容和导热率关键热物性参数对斜温层扩展与蓄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比5种典型填料的斜温层扩展与各项蓄热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控制斜温层厚度扩展的新型多层填充床蓄热器设计方法。与传统单层石英岩蓄热器相比,利用该方法设计的一种石英岩-铸铁-高温混凝土三层蓄热器可在放热效率仅降低0.64%的情况下,使有效蓄热量提高27.09%。
李梦杰邱羽何雅玲
关键词:储能热能斜温层
内回热/无回热有机朗肯循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设计并搭建了带内回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实验台,以R123作为循环工质,对内回热、无回热两种循环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内回热、无回热循环在热源温度为100℃时的最大输出功率均为510 W左右,膨胀机绝热效率分别为79.76%与69.21%;内回热循环效率比无回热循环高提高1.21%。以内回热有机朗肯循环为基本形式,对影响循环性能的4个主要因素:工质充灌量、工质流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充灌量(14.19 kg)使得循环具有最大输出功率;在不同的工质流量下,大负载下工质高流量输出性能好,而小负载下工质低流量输出性能好;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蒸发温度变化对循环输出功率的影响变小;冷凝温度对循环运行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徐荣吉席奂何雅玲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循环性能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