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品数:317 被引量:1,223H指数:15
相关作者:戴丽萍湛柳华许斌肖晓玲卢嘉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9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9篇医药卫生
  • 13篇文化科学
  • 6篇哲学宗教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0篇流行病
  • 40篇流行病学
  • 27篇健康
  • 25篇艾滋病
  • 19篇影响因素
  • 18篇病毒
  • 17篇疫情
  • 15篇病例
  • 11篇知识
  • 11篇中毒
  • 11篇老年
  • 11篇老年人
  • 11篇健康教育
  • 10篇污染
  • 10篇流感
  • 9篇登革热
  • 9篇食品
  • 7篇性行为
  • 7篇流行性
  • 6篇血清

机构

  • 314篇广州市越秀区...
  • 31篇广东省疾病预...
  • 30篇中山大学
  • 27篇广州市疾病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广东药学院
  • 6篇广东省职业病...
  • 6篇广东药科大学
  • 6篇广州市脑科医...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广州市海珠区...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42篇湛柳华
  • 40篇戴丽萍
  • 40篇肖晓玲
  • 36篇卢嘉明
  • 32篇龚诚华
  • 31篇罗晓风
  • 31篇许斌
  • 26篇周德谦
  • 25篇曾维斌
  • 22篇翁帆
  • 21篇蔡梅英
  • 20篇周焕宁
  • 20篇黄丽娟
  • 19篇周文
  • 17篇姜宜海
  • 16篇曾玉梅
  • 16篇刘杰
  • 15篇罗可天
  • 14篇朱紫杭
  • 12篇梁少明

传媒

  • 40篇华南预防医学
  • 34篇预防医学论坛
  • 14篇热带医学杂志
  • 9篇中国健康教育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中国学校卫生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6篇中国医药指南
  • 6篇中国药物经济...
  • 5篇中国职业医学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海峡预防医学...
  • 5篇中国社区医师...
  • 5篇医学信息(下...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疾病监测
  • 3篇职业与健康

年份

  • 8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21篇2020
  • 7篇2019
  • 17篇2018
  • 20篇2017
  • 20篇2016
  • 18篇2015
  • 17篇2014
  • 23篇2013
  • 22篇2012
  • 22篇2011
  • 27篇2010
  • 30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3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年广州市越秀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参照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10类389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76份,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9.54%,沙门菌在生禽肉、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6.13%、3.45%;单增李斯特菌主要在生畜肉中检出,检出率为4.76%;副溶血性弧菌在动物性水产品和生食类蔬菜都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20.69%和2.22%。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仅在生畜肉中检出,检出率为2.38%,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21.9%,其中以熟肉制品不合格率最高,达32.14%,其次为糕点类、豆制品、生食类蔬菜、果汁。结论 2012年广州市越秀区食源性食品污染情况仍然较为严重。
钟逸雯罗可天刘静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污染监测食品
新食品原料宝乐果在防晒与修复UV损伤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新食品原料宝乐果(Borojo)防晒(sun protection factor,SPF)以及抗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修复损伤的作用功效。方法按实验目的将豚鼠和SPF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小鼠设置空白对照组、基质组、宝乐果组、阳性对照组、宝乐果+阳性对照共5组。按实验内容配方制成各组实验用护肤乳液。仪器法预测试各组SPF值,动物体内实验在各组豚鼠背部按2 mg/cm^2的量分别涂抹护肤乳液,以功率1346μW/cm^2、波长300~400 nm的紫外灯照射紫外光。测量各组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l dose,MED),并根据SPF值判定其实际防晒等级。各组小鼠背部皮肤分别均匀涂抹护肤乳液后以波长300~400 nm的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A,UVA)模拟日光紫外照射致损伤;观察皮肤外观损伤表现;用试剂盒法测定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结果仪器测试标准SPF15,对照14.7±2.1,宝乐果护肤乳液17.7±1.6,宝乐果+阳性对照组21.0±1.0。体内实验SPF值宝乐果组14.1±1.0,阳性对照组13.8±1.8,宝乐果+阳性对照组17.2±2.0。动物皮肤外观同基质组相比,涂抹照射7 d后,宝乐果组有轻度红斑少量角质化皱纹,但未脱皮。宝乐果+阳性对照组红斑较浅无角质化。涂抹照射14 d后,宝乐果组和宝乐果+阳性组皮肤角质化和红斑渐渐消失同空白对照组。皮肤匀浆测试同基质组比,宝乐果组小鼠皮肤匀浆中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宝乐果+阳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宝乐果组小鼠皮肤匀浆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宝乐果+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体内体外试验中,新食品原料宝乐果配制的护肤乳液具有优良的防晒效果和明显地增强晒后损伤修复作用。
任美玲孟平向征焦红
关键词:紫外辐射防晒指数
广东省恩平市2016年寨卡病毒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广东省恩平市2016年寨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寨卡等虫媒传染病的应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恩平市2016年制定的寨卡防控的相关文件、恩平市疾控中心《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简报》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广东省病媒生物监测信息平台"获得蚊媒监测数据。采用Excel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广东省2016年2月15日至6月5日共报告输入性病例13例,均由南美国家输入,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广东省恩平市在2月19日立即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制定6个工作方案;在定点收治医院对全部病例开展病例管理;2月11日至11月30日恩平对1 184名归国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对782人进行采样筛查,发现7例寨卡病例和3名隐性感染者;通过蚊媒控制,将全年大部分布雷图指数(B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控制在10以下水平。结论广东省2016年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了本地病例的发生,防控措施切实有效。
张萌李剑森邓爱萍吴德彭志强向蓥飞钟豪杰宋铁
关键词:病例管理健康随访
广州市天河、越秀区学生和家长伤害认知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越秀区中小学生及家长对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方法 2 0 0 3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天河、越秀区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用统一调查表对选择对象的伤害有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除了小学一、二年级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以外,其余均用自填方式进行。结果 本次共调查天河、越秀区中小学生115 5人,其中男生5 5 9人,女生5 96人;小学5 5 6人、初中4 4 1人、高中15 8人;4 9 8%的学生表示知道伤害是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6 5 5 %的学生表示知道年龄在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骑自行车上街,5 1 8%的学生认为“手指受伤出血可以用水洗净,然后用纸或布包扎”是不正确的,72 0 %的学生知道伤害能预防;2 3 4 %有过逆向骑车的行为,4 5 9%有过在红灯时横穿马路的行为,2 0 2 %有过和同学打架的行为;男生的伤害知识正确回答率低于女生(P <0 0 5 ) ,男生不正确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P <0 0 1) ,不同年级学生的伤害认知程度、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共调查学生家长110 1人,86 2 %的家长认为有必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84 4 %的人经常担心孩子会发生伤害,只有17 3%的家长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结论?
刘伟佳何志辉肖晓玲罗不凡潘冰莹
关键词:学生家长
疾控人员应急培训质量评价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卫生应急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人员素质。方法培训中问卷调查及现场测试等。结果对调查情况进行质量评价,由优秀、合格、不合格依次划定A、B、C三级。结论公共卫生应急培训质量评价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举措。
郝冬梅黄爱国
关键词:卫生应急
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疫情,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输入性疟疾64例,其中恶性疟55例(85.94%),间日疟7例(10.94%),首次发现卵形疟2例(3.12%);病例中男女比例为5.4:1,患者平均年龄为(36.06±8.65)岁,病例主要来源:非洲外籍来华经商25例(39.06%),病例外出主要为境外劳务输出25例(39.06%);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按照主要输入源地区非洲旱季(10~次年3月)30例,雨季(4~9月)34例,季节性分布不明显。患者发病24 h内确诊的仅12例,占18.75%,经药物治疗后治愈63例,死亡1例。结论应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的筛查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单位诊治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继发性传播风险。
罗晓风廖寅斌余丹丹湛柳华肖晓玲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越秀区楼宇企业防控冠状病毒肺炎卫生工作简要指引
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配合前期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越秀区商务局、卫健局、疾控中心制作了复工复产指引,指导企业复工复产。
刘国聪江汀
文献传递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2011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及食具,人和动物均有较高的带菌率,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头发等常带有产肠毒素(sE)的菌株,易经手或空气污染食品Ⅲ。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的机率较大,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
牟成惠吴桂芬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污染食品产肠毒素带菌率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与居民健康教育
201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常住居民的中医体质构成,为本地区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依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包中的中医服务内容,自制问卷开展体质调查和干预评价。结果:共调查2340名居民,平均年龄(41.25±7.5)岁,男性1320例,占56.41%,女性1020例,占43.59%,干预前平和质630例,占比26.9%,干预后平和质810例,占比34.6%,干预后居民中医体质得到改善(P<0.05)。广州越秀区常住居民的体质构成有一定的差异性,实性体质以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虚性体质以气虚质为主。经过健康教育后,居民保健认识增强,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慢性疾病防治知识、中药使用规范评分、家庭护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居民防病意识和中医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改善中医体质。
彭卉婷潘林平梁雅倩张婷LIU Jiehong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健康档案
越秀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越秀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失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5年4—12月期间在越秀区辖内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档并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睡眠量表(香港中文大学自编工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c2检验、t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研究对象失眠的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663例患者完成有效调查。患者平均年龄(48.26±10.63)岁,以男性(占53.70%)、无业(占52.34%)、有收入(占58.67%)、未婚(占53.85%)者为主。患者中有155例至少患1种睡眠障碍,失眠发生率为23.38%(155/63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2)、无收入(OR=1.71)、BPRS阳性症状得分越高(OR=1.25)、BPRS焦虑抑郁得分越高(OR=1.13)、MADRS总分越高(OR=1.01)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发生可能性越高。结论越秀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率较高,主要受年龄、收入情况、BPRS阳性症状、BPRS焦虑抑郁症状、MADRS得分影响。
温焕君黄加毫王诗镔蔡梅英龚诚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睡眠影响因素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