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机构: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金丝猴
  • 5篇川金丝猴
  • 3篇种群
  • 2篇冬眠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秦岭北坡
  • 2篇种群数量
  • 2篇肌萎缩
  • 2篇北坡
  • 1篇多样性
  • 1篇学者
  • 1篇扬子鳄
  • 1篇英文
  • 1篇声音
  • 1篇生态因子
  • 1篇食物资源
  • 1篇鸟类
  • 1篇鸟类资源
  • 1篇偶蹄类
  • 1篇栖息

机构

  • 13篇西北大学
  • 6篇陕西省动物研...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陕西省林业厅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作者

  • 3篇王晓卫
  • 3篇李保国
  • 2篇赵海涛
  • 2篇任轶
  • 2篇王开锋
  • 2篇张鹏
  • 2篇杨斌
  • 2篇王程亮
  • 1篇罗磊
  • 1篇唐婕
  • 1篇方盛国
  • 1篇王艳
  • 1篇黄康
  • 1篇边坤
  • 1篇王伟峰
  • 1篇张洁
  • 1篇杨星科
  • 1篇段义忠
  • 1篇金学林

传媒

  • 2篇兽类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2020年全球及中国鞘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态势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鞘翅目昆虫是世界上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类群之一。明确世界及国内鞘翅目分类单元的发表与修订情况,对于掌握我国近年鞘翅目研究现状,进一步推动国内鞘翅目多样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2016-2020年间发表世界鞘翅目新分类单元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并进一步分析。【结果】经统计,这5年国内外共发表鞘翅目新分类单元18058个,共涉及152个科,包括新种16860个,新属1187个,新科11个。数据显示,这5年,世界范围内的新分类单元数、新异名提出数及文章发表数均呈整体下降趋势;隐翅虫科等少数科成为热点研究类群。2016-2020年中国鞘翅目新分类单元共2477个(占全世界的13.7%),涉及73科,包括新种2388个,新属87个,新科2个。【结论】虽然国内学者发表的新种数和文章数占世界的相应比例呈整体上升趋势,但这5年,我国鞘翅目的新种仅有39.7%为国内学者发表,且国内作者数随年度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国际鞘翅目多样性研究有所下降,而国内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研究也并不乐观。
张利军阮用颖李志强杨星科杨星科刘扬
关键词:鞘翅目
佛坪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种群动态(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陕西佛坪国家级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其中。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林业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对佛坪保护区当地的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探究"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野生川金丝猴的保护产生何种影响,我们于2015年至2016年采用访问调查和实地踏查方法对佛坪保护区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川金丝猴种群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种群数量(从少于500只增至671只左右)还是栖息地面积(从147.8 km^2增至236.5 km^2)都明显增长;家域范围随着年代的推移向低海拔位置扩大(秋季平均海拔为1 680 m±304 m),越来越靠近人类;川金丝猴在家域范围内,对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活动比例分别达到了40.11%和38.41%。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当地农业开发和经济活动在逐渐转型,减少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提升了栖息地保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因此,此项工程的实施在该地区川金丝猴保护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效果,促进了当地金丝猴栖息地的改善,种群数量得以增加扩大,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案例。
何刚郭松涛金学林贺树军李芳芳李财吴帆侯荣黄康何祥博刘新玉Ruliang Pan李保国
关键词:川金丝猴种群数量种群动态
川金丝猴等级与食物资源配置关系的研究
李芳芳吴帆张思萌李才郭松涛李保国
重引入林麝的家域利用与个体迁移被引量:8
2020年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典型的林栖偶蹄目动物,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引起的家域丧失是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因素。了解其家域面积,生境偏好等基本信息,是更好保护这一重要珍稀濒危动物的前提。但是,由于林麝生性机警,在野外环境中难以人为追踪,这些数据相对缺乏。2017年6月,我们为8只野化训练后的圈养林麝佩戴GPS项圈,并放归到陕西省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一年的监测,共获取6只林麝的野外活动点位,利用固定核空间法计算出家域面积,并分析了其家域特征和迁徙行为。结果显示:林麝在非繁殖期间各自占据独立的家域,表现出独居的特征;它们倾向于选择植被丰富、接近水源、半阴半阳、坡度陡峭并多悬崖峭壁的区域作为栖息地;一雄一雌两个个体全年家域面积分别为168.85hm^2、64.87hm^2,全年核心家域面积分别为40.08 hm^2、15.36 hm^2;在交配期间,雄性林麝会主动向雌性靠近,从而发生家域重叠。基于以上数据,本研究提出,林麝的实际家域面积,可能高于此前粗估,并建议在后续保护工作中,需要注重保障其基本生存面积。
刘嘉辉王艳边坤唐婕王伟峰郭林文王波方谷赵兰齐晓光
关键词:偶蹄类林麝家域栖息地选择
扬子鳄热环境行为适应规律观察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作为变温动物,其生存受到环境温度的强烈影响。明确环境温度变化过程中扬子鳄的活动规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过监测自然状态下扬子鳄生活环境的温度,并观察其所处的环境位置,构建微环境温度数据集和扬子鳄年活动谱,建立行为调节与环境温度的定量描述关系。结果发现,扬子鳄通过在陆地、水体、洞穴三种环境之间的转换实现体温调节,且不同介质之间的温差是触发其转换水-陆-洞穴活动环境的重要因素。春季,当日均水温升高至8.5℃高于洞穴土壤温度时,扬子鳄陆续从冬眠中苏醒;夏季,当日均水温高于25℃时,扬子鳄进入繁殖期,当昼间气温高于日均水温时,扬子鳄通过潜水等行为躲避高温伤害;秋冬季节,当日均水体温度降至17.5℃以下低于洞穴土壤温度时,扬子鳄逐渐进入冬眠状态以适应寒冷气候。此外,扬子鳄生存的自然生境具有较强的热缓冲能力,表明在保护工作中,鳄池应采用自然池塘,夏季池深应大于105 cm或110 cm,冬季洞穴深度也应大于110 cm,才能保证扬子鳄成功实现自主热环境调节。
方黎明付春正邹卫强任大斌徐菊敏赵兰方盛国
关键词:扬子鳄温度适应活动节律
秦岭南坡大坪峪川金丝猴的种群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开展不同地区的灵长类种群研究,是进一步进行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类、行为和认知等比较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秦岭陕西省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坪峪的川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随机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收集猴群的种群结构数据收集。结果显示秦岭南坡的猴群基本社会结构组成和秦岭北坡基本一致,但秦岭南坡佛坪的川金丝猴种群显著小于秦岭北坡周至的川金丝猴种群(Z=-2.741,P<0.01),且经常发生分群和合群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是秦岭南坡的大坪峪栖息地破碎化。
杨斌黄康王开锋张鹏赵建强王晓卫李保国
关键词:川金丝猴种群大小
秦岭川金丝猴的声音曲目被引量:3
2016年
声音通讯是非人灵长类社会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灵长类社群的群体维持、个体间互动等。结合川金丝猴的取食行为、休息行为、性行为、攻击行为、屈服行为、玩耍行为和警报行为等社会行为,研究了川金丝猴的声音曲目,旨在为川金丝猴声音通讯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孟祥明冯韵王晓平李芳宁常秀云Richard Hedley杨斌王开锋李保国张鹏
关键词:川金丝猴
气候变化对蒙古莸潜在适生区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干旱半干旱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小灌木,其地理分布范围日渐缩小,成为濒危植物。为了探究蒙古莸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演化过程,以蒙古莸49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为变量,通过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探明影响蒙古莸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模拟蒙古莸在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年平均气温、季节性降水量变异系数是影响蒙古莸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适宜蒙古莸存活的年平均气温为2.26℃~8.90℃,最干季度平均温为-15.31℃~-5.02℃,最冷季度降水量为1.42~9.97 mm;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蒙古莸潜在分布区面积呈增加趋势;蒙古莸分布核心区域的变化受到年均降水量和温度影响,在RCP 4.5气候变化情景下向北迁移。RCP 8.5气候变化情景下先向东北方向迁移之后沿原途径返回。
贺一鸣王驰王海涛杜忠毓段义忠
关键词:生态因子物种分布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川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被引量:1
2018年
2016年5—10月,采用"V"形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种群分布、数量进行调查,初步探讨林场内猴群的社会结构。通过持续跟踪观察,发现猴群共2处,证实一雄多雌单元(OMU)15个,全雄单元(AMU)1个,能区分不同个体137只。AMU有8只个体,OMU平均大小为8.6只,其中,成年占40%、青少年占48%、婴幼猴占12%。成年雌雄的比例为2.40∶1,成年与青少年的比例为1∶1.22,且主要分布于林场南部的东碾道-秦岭村-光头山区域。与秦岭其他种群相比,虽OMU大小基本一致,但成年雌雄的比例却低于其他种群,造成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次调查不仅摸清了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川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与社会结构,且为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钟凌贾康胜王晓卫雷颖虎曹崇文王程亮任轶付卫伟赵海涛李保国
关键词:秦岭北坡川金丝猴
冬眠哺乳动物氧化应激产生及抗氧化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2018年
哺乳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季节性异温状态,是对外界恶劣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冬眠-阵间觉醒周期中,伴随着生理功能的剧烈变化,从冬眠期间整体代谢的抑制,到阵间觉醒时氧代谢的急剧增加,使动物体内产生了大量的氧自由基。然而,冬眠动物出眠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氧化损伤迹象,因此,冬眠哺乳动物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损伤模型。本文从氧化应激的产生、活性氧的来源、抗氧化防御等方面综述了冬眠哺乳动物对氧化应激的防御,并从其抗氧化的分子调控方面分析了冬眠哺乳动物对氧化应激的适应机制。
魏艳红王慧平高云芳
关键词:冬眠哺乳动物氧化应激分子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