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133 被引量:639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国平龚英施莺燕谢婵来周剑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8篇儿童
  • 33篇成像
  • 31篇磁共振
  • 26篇影像
  • 21篇X线
  • 21篇磁共振成像
  • 19篇新生儿
  • 19篇影像学
  • 16篇小儿
  • 15篇血管
  • 15篇先天性
  • 14篇造影
  • 14篇体层摄影
  • 14篇体层摄影术
  • 14篇先天
  • 14篇X线计算
  • 14篇X线计算机
  • 13篇肿瘤
  • 12篇动脉
  • 10篇血管造影

机构

  • 129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童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上海市静安区...
  • 2篇滨州市人民医...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枣庄市妇幼保...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连云港市妇幼...
  • 1篇浙江省宁波市...

作者

  • 34篇帕米尔
  • 31篇乔中伟
  • 19篇朱珍
  • 18篇李国平
  • 13篇胡喜红
  • 13篇钱镔
  • 10篇杨皓玮
  • 8篇施莺燕
  • 8篇龚英
  • 8篇黄国英
  • 7篇沈全力
  • 7篇杨鸣姝
  • 6篇王莉
  • 5篇王康安
  • 5篇缪飞
  • 5篇耿道颖
  • 5篇梁宗辉
  • 4篇张大江
  • 4篇曹云
  • 4篇郑珊

传媒

  • 20篇放射学实践
  • 14篇中国循证儿科...
  • 13篇中国医学计算...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肿瘤影像学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国外医学(儿...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纤维骨架空间统计方法对雷特综合征患儿脑白质结构与疾病严重度和发育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1年
背景动物模型及细胞学水平研究提出雷特综合征(RTT)存在神经元发育不成熟及连接障碍,但在RTT患儿中大脑白质发育及连接情况不明。目的利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RTT患儿白质参数指标异常情况及与疾病严重度和发育水平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符合典型RTT诊断,存在MECP2基因突变或缺失,行MR常规扫描、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中文版(GDS⁃C)测评和RTT严重程度评分(RSSS)的2~6岁患儿为RTT组,以与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儿保科及神经内科因主诉头晕、头痛就诊并行头颅MR平扫未发现局灶性或者弥漫性颅内病变且行中国常模标准化量表丹佛发育筛查(DST)结果为正常的2~6岁女孩为对照组(TD组)。GDS⁃C、RSSS和DST测评均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完成,测评时间与MR检查相距≤1个月。统一使用我院MR设备,设定DTI序列行MR扫描并获得DTI的4项参数,利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学(TBSS)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两组间参数差异及定位脑区。主要结局指标RTT白质异常脑区与RSSS和GDS⁃C各能区的相关性。结果2014年6月至2021年6月RTT组22例、TD组23例进入分析,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T组RSSS测评5.5±1.33,GDS⁃C总发育商(DQ)15.8±6.8,其中运动能区发育商(ADQ)为30.2±10.6、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BDQ)为14.6±9.1、听力⁃语言能区发育商(CDQ)为15±7.7、手眼协调能区发育商(DDQ)为9.9±6.2、表现能区发育商(EDQ)为9.2±3.9。TD组DST测评总DQ为94~118(103±7)。各向异性(FA)值RTT组低于TD组,平均弥散量(MD)值和径向弥散率(DR)值RTT组高于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轴向弥散率(DA)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I白质TBSS分析结果(FDR校正,P<0.05):RTT组较TD组FA值减低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的辐射线额部及压部、双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内囊后肢及钩形束;RTT组较TD组MD值增加的纤维束�
李冬蕴李慧萍朱国青张颖鲁萍张凯峰乔中伟徐琼徐秀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白质
基于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值与脑影像变化对危重症新生儿的远期预后评价
严恺陆春梅杨皓玮孔艳婷徐素华刘露乔中伟王来栓程国强周文浩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儿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儿童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0.8~14岁,平均8.7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起病时平均血压为187/127mmHg(1mmHg=0.133kPa);临床首发症状分别为头痛29%(4/14)、高血压脑病36%(5/14)、心功能不全征象14%(2/14)和呕血7%(1/14);无症状仅体检发现高血压者14%(2/14)。肾动脉造影显示了肾动脉狭窄的解剖部位与分布,其中双侧肾动脉病变14%(2/14);单一肾动脉主干或副肾动脉狭窄50%(7/14);多发性狭窄43%(6/14),均累及肾段动脉以及细小叶问动脉、弓状动脉。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50%(7/14)患者在肾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的检查中被漏诊,尤其是肾内分支动脉狭窄。结论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强调血压的测量对于早期识别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往往为多发性肾动脉狭窄,多累及肾内分支动脉,肾动脉造影是诊断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靠的影像手段。
陆颖吴琳刘芳胡喜红齐春华何岚黄国英
关键词:高血压肾性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GE Synergy Plus CT图像存储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2002年
林呈祥陈琪
关键词:PESYNERGYPLUS医学影像信息
血管性痴呆及其药物干预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MRS)技术研究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患者颞叶海马区细胞代谢水平及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后 ,细胞代谢水平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脑卒中非VD组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71 7± 4 7)岁。脑卒中VD组 2 3例 ,男 2 0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72 9± 5 1)岁 ,符合痴呆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次修改本 (DSM IV R)诊断标准。对照组 2 0名 ,男 18名 ,女 2名 ,平均年龄 (70 9±4 8)岁。脑卒中VD组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重酒石酸卡巴拉汀 ,半年后复查头颅MRI、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及认知功能。结果 双侧颞叶海马区乙酰天门冬氨酸盐 (NAA)与肌酸 (Cr)的比值 (NAA/Cr)在脑卒中VD组最低 ,胆碱 (Cho)与肌酸的比值 (Cho/Cr)在脑卒中VD组最高 ,其次为脑卒中非VD组 ,对照组NAA/Cr比值最高 ,Cho/Cr比值最低。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脑卒中VD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分与颞叶海马区细胞代谢水平呈线形相关 ,与左右颞叶海马区NAA/Cr比值的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 0 4 8(P =0 0 2 4 )及 0 6 0 (P =0 0 0 3) ;与左右颞叶海马区Cho/Cr比值的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 - 0 36 (P =0 10 2 )及 - 0 5 3(P =0 0 12 )。给予重酒石酸?
黄延焱吴晓琰朱珍耿道颖
关键词:VD颞叶血管性痴呆细胞代谢NAA
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MSCT表现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MSCT对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病例,分析其CT表现,包括囊肿部位、形态、密度和囊壁厚度,并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结果:27例消化道重复畸形中发生在食管2例,胃3例,胃合并食管1例,小肠19例,结肠2例。囊肿形态在CT上表现为圆形23例、管形3例、圆形-管形复合型1例。25例囊肿CT平扫为液性低密度,1例合并囊内出血呈高密度,1例囊内可见气体。囊壁厚度大于同层面肠壁者有22例,囊壁均有强化,2例囊壁可见钙化。27例囊肿中,6例出现并发症,包括囊内出血1例,囊肿破裂穿孔伴胰腺炎1例,继发肠梗阻4例。结论:低密度液性囊肿(偶见气体)、厚壁、管形或圆形-管形复合型形态是消化道重复畸形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诊断消化道重复畸形合并肠旋转不良、肠闭锁等畸形和(或)伴发肠梗阻、肠扭转等病变颇具优势。
谢婵来龚英李国平帕米尔张大江王莉乔中伟缪飞
关键词: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新生儿双侧弥漫性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一例
2021年
1例新生儿时期发现的双侧弥漫性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PAVM)患儿以难以纠正的发绀为主要临床表现,胸部CT平扫无异常,增强CT提示肺内血管异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PAVM。提示对病因不明的难治性全身低氧血症新生儿,应进行影像学鉴别诊断。
许普朱丽李志华张大江赵璐吴琳王来栓
关键词:新生儿时期肺动静脉畸形低氧血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胸部CT平扫血管异常
儿童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 GCT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mGCT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儿29例。33例患儿中,5例为多中心发生,共38个病灶。2例位于脑室内。16例位于松果体区,男14例,平均8.8岁,主要症状为颅内高压。11例内见钙化,3例内见脂肪,内见比例不等的囊性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多中心发生的松果体区病灶表现为提前钙化的松果体。10例位于鞍区,90%的症状为尿崩症,60%为女性。多中心发生的鞍区病灶4例,共14个鞍区肿瘤,5个内见钙化,3个内见脂肪,13个瘤内伴不同程度的囊变。2例位于基底节区,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多动症,均为男性,1例双侧发病,共3个病灶。3个基底节区肿瘤中2个为实性团块,1个为不规则T2FLAIR高信号影。结论:8~13岁为颅内mGCTs好发年龄,松果体、鞍区为好发部位,也可位于脑室、基底节区,松果体区、基底节区的mGCTs男性占明显优势,不同部位m GCT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两者结合可提高对mGCTs的诊断信心。
赵玮郑慧夏正荣张玉珍李锐张天月乔中伟刘明李玉华汪登斌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儿童X线计算机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伴后纵韧带钙化1例被引量:1
2009年
俞忠辉王康安李耀东吴强
关键词:儿童椎间盘
小儿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对小儿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证实肠梗阻23例,术前24h均拍摄腹部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14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23例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69.6%(16/23);CT为100%(14/14)。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38.9%(7/18);CT为90.9%(10/11)。11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CT表现包括:小肠壁增厚9例;CT平扫肠壁密度增高7例和“靶征”2例;CT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低于正常者6例,3例延迟扫描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水肿5例,小肠壁积气4例,腹水6例。结论:CT诊断小儿肠梗阻,特别是显示肠绞窄,较腹部X线平片优越。
乔中伟李国平帕米尔杨皓玮杨鸣姝
关键词:肠梗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