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扬弃
  • 1篇异化
  • 1篇异化劳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联系
  • 1篇统治
  • 1篇资本论
  • 1篇资本逻辑
  • 1篇物象化
  • 1篇类本质
  • 1篇费尔巴哈
  • 1篇《资本论》
  • 1篇巴黎手稿
  • 1篇《巴黎手稿》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篇郗戈

传媒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当代国外马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资本论》中的异化、物象化与抽象的关系问题被引量:6
2016年
应当从资本逻辑批判的视角出发,辨析物象化、异化和抽象的区别与联系,把握其整体关系与共同根源。物象化与异化的概念差异并不等于二者在现实中是截然分开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异化与物象化结成了彼此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异化—物象化。物象化与抽象都发源于资本逻辑中的具体化和抽象化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关系具体化为可感觉的物象或物本身,同时也抽象化为超感觉的价值。异化、物象化与抽象是彼此联系、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了异化—物象化—抽象三位一体结构。其整体性根源正是资本逻辑。一方面,异化、物象化与抽象发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逻辑的表现形式和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异化、物象化和抽象又构成了资本逻辑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关键机制。
郗戈
关键词:资本逻辑物象化异化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本质”概念的扬弃及其哲学史意义——以《巴黎手稿》为中心
2018年
类本质概念是把握马克思与费尔巴哈思想史关系的一把钥匙。马克思承袭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术语形式,但根本上改变了'类本质'的概念内涵。《巴黎手稿》中'类本质'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语义关联、理论内涵与逻辑线索。在异化劳动和异化交往批判的语境下,类本质概念的内涵分别被界定为劳动实践和社会联系(共同存在性)。《巴黎手稿》中的'类本质'概念既蕴含着实践活动的主体性维度,又孕育着社会关系的主体间性维度。由此,'类本质'概念就蕴含着'形而上学形式'与'历史性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内在矛盾推动着马克思思想的进展。因而,'类本质'这个看似最具有费尔巴哈特色的概念,恰恰构成了马克思扬弃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走向历史科学的关键路径。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继承接受之处同时也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超越之点,马克思并没有经历过一个所谓'费尔巴哈阶段'。'类本质'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得以发生的关键性的中介环节。
郗戈张继栋
关键词:类本质异化劳动社会联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