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品数:137 被引量:341H指数:9
相关作者:周红俊张莉高燕钟平刘琼芳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2篇疫苗
  • 10篇接种
  • 10篇疾病预防
  • 10篇病毒
  • 9篇疾病预防控制
  • 9篇健康
  • 8篇预防接种
  • 8篇流行病学调查
  • 7篇麻疹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抗体
  • 6篇疾病预防控制...
  • 6篇肝炎
  • 5篇食品
  • 5篇免疫
  • 5篇健康管理

机构

  • 132篇咸宁市疾病预...
  • 17篇湖北省疾病预...
  • 7篇武汉大学
  • 7篇湖北科技学院
  • 5篇十堰市疾病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荆州市疾病预...
  • 3篇宜昌市疾病预...
  • 3篇孝感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咸宁学院
  • 2篇黄冈市疾病预...
  • 2篇嘉鱼县疾病预...
  • 2篇通城县人民医...
  • 2篇仙桃市疾病预...
  • 2篇襄樊市疾病预...
  • 2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3篇周红俊
  • 19篇张莉
  • 14篇王鸣
  • 10篇刘琼芳
  • 9篇周建平
  • 9篇陈慧
  • 9篇钟平
  • 8篇魏尊
  • 8篇陆剑波
  • 6篇刘力
  • 6篇杜瑜荣
  • 6篇李冬林
  • 6篇周国甫
  • 6篇安锋涛
  • 5篇程均福
  • 5篇吕静
  • 5篇梁丽娜
  • 5篇候少华
  • 4篇杨红梅
  • 4篇王忠堤

传媒

  • 29篇公共卫生与预...
  • 24篇职业与健康
  • 6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华卫生杀虫...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湖北植保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健康管理与促...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16篇2008
  • 18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细胞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比较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PDT)与全细胞百白破疫苗(WPDT)接种反应差异。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8月在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的3个月以上,2岁以内的985名儿童。向家长介绍2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让家长自愿选择其中一种疫苗接种。接种后24、48h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670名接种APDT儿童局部反应36例,全身反应27例,反应率9.4%;315名接种WPDT儿童局部反应49例,全身反应43例,反应率29.2%;2组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7,P<0.01)。结论接种APDT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均低于WPDT,APDT具有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的特点。
刘琼芳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接种反应
早产儿对乙肝、脊灰、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应答及不良反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接种乙肝、脊灰、麻疹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2010-2013年在咸宁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建证接种疫苗共105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足月儿10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接种乙肝、脊灰、麻疹疫苗后72h不良反应及异常反应发生率,应用酶联免疫法对二组儿童在完成三种疫苗全程免疫后1~2月进行免疫成功率检测。结果二组儿童接种三种疫苗72h不良反应:乙肝和麻疹疫苗主要发热和局部红肿,脊灰苗主要是发热和腹泻。乙肝、脊灰、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5.71%、89.52%和88.10%。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一样,对乙肝疫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接种乙肝疫苗、脊灰和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异。
刘琼芳
关键词:早产儿预防接种免疫效果
湖北省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前生存时间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儿童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的生存时间,为儿童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湖北部分地区HIV阳性儿童的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SPSS 20.0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HIV阳性儿童中,115例(75.7%)通过母亲传播给子女,包括85例(55.9%)母婴传播(母亲产前感染HIV)及30例(19.7%)母乳传播(母亲产后输血感染HIV并对所生婴儿进行母乳喂养)。自2004年开始,新发HIV阳性儿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未及时发现HIV阳性孕产妇,是2004年及以后HIV阳性儿童错过母婴传播阻断的主要原因。母婴、母乳、受血途径感染HIV儿童,ART前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2年、11.8年、10.4年,通过母婴途径感染HIV的儿童,ART前的生存时间短于通过母乳途径、受血途径感染的儿童(P<0.05)。结论应提高湖北省孕检人群HIV的检测率,尽早发现HIV阳性孕妇并予以阻断。感染时机对HIV阳性儿童ART前的疾病进程有影响。
吴国敏韦焘唐磊钱瞻远赵丹何涛滕艳梁科
关键词:儿童艾滋病病毒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生存期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伤寒沙门菌分型研究
2011年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湖北2008年分离的沙门菌菌株进行分析,探讨湖北沙门菌的分布、流行及变异情况。方法:对分离的沙门菌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血清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研究。结果:18份测试株用XbaI酶切后产生3个带型。结论: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全基因DNA指纹图谱分析,可追溯其同源性。通过18株伤寒菌株的PFGE分型图谱分析,其中相似系数100%15份,占83.33.%,可确认为相同病原菌感染。由此说明PFGE是一种灵敏、可靠的研究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基因分型方法。
陆剑波陈丽程均福
关键词:沙门菌PFGE电泳
162名退休地质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2008年
费长峰邢金花
关键词:血吸虫病地质队退休野外作业
咸宁市两所幼儿园乙肝疫苗免疫状况纵向观察
2009年
龚逢平
关键词:儿童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咸宁市温泉城区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甲肝免疫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咸宁市温泉城区扩大免疫规划前后适龄人群甲肝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取4 361名2~18岁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分成两组,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肝病毒Ig G抗体。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甲肝疫苗免疫史及未种原因。结果纳入免疫规划前儿童接种率52.21%,甲肝Ig G抗体阳性率58.21%;纳入免疫规后接种率90.99%,抗体阳性率89.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种原因:纳入免疫规划前,因经费原因占41.76%,不知道、不了解占48.00%。纳入免疫规划后,因禁忌症、生病占24.86%,经常变更居住地占22.65%,不知道要接种占26.52%,担心副作用占20.99%,其它原因占4.98%。结论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接种率、抗体保护率明显高于纳入免疫规划前。纳入免疫规划前人群低接种率、低保护率不能形成免疫屏障,一旦有传染源介入,在这类人群中有可能导致甲肝暴发或流行。建议国家对在甲肝纳入免疫规划前(8~18岁组)的人群进行一次查漏补种。
刘琼芳
关键词:甲肝疫苗免疫规划甲肝抗体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公共场所空气中苯系物监测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咸宁市公共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程度,掌握重点公共场所苯系物的浓度与分布,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咸宁市50家公共场所作为监测对象,根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中芳香烃化合物方案进行采样,应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计算空气中苯系物浓度并进行评定。结果空气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均未检出超标样品,其检出率依次为23.1%、16.3%、62.5%,(χ~2=57.64,P<0.01)。二甲苯的检出率较高,宾馆、游泳场、理发店、美容院、候车室苯系物的检出率依次为83.3%、58.3%、25.0%、50.0%、38.9%,(χ~2=19.259,P<0.01)。结论虽然抽取的咸宁市公共场所苯系物未检出超标样品,但总体检出率较高。存在危害大众健康的风险,应针对性地加强通风等防护措施,改善公共场所空气质量。
张莉陈颖王秦毛志成
关键词:苯系物公共场所
2015年咸宁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强化监测结果
2017年
目的全面掌握咸宁市人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进一步加强该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了解此病毒活动强度,为全面评估防控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4—7月咸宁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符合流感样病例的所有患者及病房符合住院监测病例定义的所有患者,对其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检,将结果为阳性的咽拭子标本送至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咸宁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甲型流感病毒快检2 782人次,快检阳性标本76例,经咸宁市流感监测国家网络实验室核酸检测阳性标本53例,均为甲型季节性H3亚型。结论在为期3个月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强化监测中,由于监测力度和范围的扩大,经过医疗机构的快检筛查,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监测。该措施在防控工作中为尽早发现及诊断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莉周红俊侯少华
关键词:流感病例阳性率
咸宁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对咸宁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咸宁市2008-2010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咸宁市2008年手足口病报告408例,报告发病率为14.16/10万,死亡1例;2009年手足口病报告910例,报告发病率为31.31/10万,无死亡病例;2010年手足口病报告1 470例,报告发病率为50.52/10万,死亡1例。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集中在4月、5月和6月;以7岁以下年龄组为主;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占发病总数的79.91%;病原监测结果由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咸宁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7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李华民安峰涛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