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6 被引量:657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向歌刘坤李慧敏张晓祥郭海平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0篇玉米
  • 35篇小麦
  • 28篇基因
  • 16篇胁迫
  • 11篇籽粒
  • 11篇根系
  • 10篇土壤
  • 9篇性状
  • 8篇氮肥
  • 8篇冬小麦
  • 8篇干旱
  • 7篇砂姜
  • 7篇砂姜黑土
  • 7篇转录
  • 7篇夏玉米
  • 7篇黑土
  • 4篇蛋白
  • 4篇育种
  • 4篇全基因
  • 4篇全基因组

机构

  • 105篇河南农业大学
  • 9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鹤壁市农业科...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省气象科...
  • 2篇河南省新乡市...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姜瑛
  • 5篇李卫华
  • 4篇谢惠玲
  • 4篇刘坤
  • 3篇汤继华
  • 3篇方保停
  • 3篇岳俊芹
  • 3篇李向东
  • 3篇张德奇
  • 3篇邵运辉
  • 3篇杨程
  • 3篇郭海平
  • 3篇张静静
  • 2篇卫晓轶
  • 2篇晁岳恩
  • 2篇白琪林
  • 2篇李树岩
  • 2篇秦峰
  • 2篇王汉芳
  • 2篇张向歌

传媒

  • 2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作物学报
  • 8篇玉米科学
  • 7篇河南农业科学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0篇2024
  • 21篇2023
  • 31篇2022
  • 14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种质资源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定位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采用小米培养基接种法对163份当前推广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室内和田间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没有鉴定出高抗和免疫的小麦材料,但是不同材料的抗性能被明显区分,群体抗性整体上呈现正态分布趋势,室内鉴定病情指数分布在13.28~83.33之间,田间鉴定病情指数分布在10.27~73.89之间。室内和田间鉴定结果较稳定,两环境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9,说明室内鉴定结果可较好反映田间抗性情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显示,显著SNP广泛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上,其中2A上最多,集中在725~763 Mb区段内。进一步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结果显示,显著SNP集中在2A上的730~750 Mb区段内。综合来看,小麦2A染色体上730~750 Mb区段内可能存在显著调控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基因。本研究能够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材料筛选及抗病位点挖掘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磊磊闫香凝原敏婕简俊涛韦佳杰李佳琦高梦娟刘璐李松刚胡鹏雨任妍陈锋阳霞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被引量:2
2022年
明确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下氮素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对合理施肥、缓解高温危害、实现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热敏感品种先玉335(XY335)和耐热品种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高温处理(T)和对照(CK),研究不同施氮量(90,180,270 kg/hm^(2),分别记为N90、N180、N270)对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打破了玉米籽粒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使得2个玉米品种的N180和N270的籽粒脱落酸(ABA)含量、郑单958的N180和N270的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上部籽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降低,籽粒体积膨胀及干物质积累受阻,败育率增加,穗粒数减少,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先玉335受高温胁迫的影响程度高于耐热品种郑单958。随施氮量增加,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负面影响加剧。高温胁迫下,与低氮(N90)处理相比,中氮(N180)、高氮(N270)处理下,先玉335和郑单958籽粒ABA/GA_(3)降低,IAA和ZR含量升高,籽粒体积和干物质减少更加严重,败育率分别显著增加25.55,29.31百分点和15.45,24.49百分点,穗粒数分别显著降低42.89%,52.68%和20.95%,35.25%,产量分别显著降低44.29%,52.04%和26.41%,39.94%。可见,合理的施氮量(N90)可以缓解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少产量损失。
蔡丰乐马昕王帅丽卢良涛邵瑞鑫李鸿萍赵亚丽穆心愿赵霞李树岩刘天学
关键词:玉米高温胁迫氮素籽粒发育
黄淮麦区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籽粒大小相关SNV挖掘
孙丛苇张香粉张福彦董中东赵磊崔党群陈锋
周8425B抗叶锈病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在其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解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的207份衍生品种中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的分布及遗传效应。【方法】对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及其207份衍生品种开展叶锈病苗期抗性接种鉴定,同时利用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84和LrZH22/Lr13的连锁标记或功能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07份衍生品种对目前叶锈菌中强毒力优势生理小种KKSQ、TKTS、TKGQ均表现中抗及其以上水平的材料有42份,所占比例为20.3%;31份衍生品种仅携带LrZH84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8、10、8份,所占比例分别为25.8%、32.3%、25.8%;46份衍生品种仅携带LrZH22/Lr13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21、31、25份,所占比例分别为45.7%、67.4%、54.3%;14份衍生品种同时携带LrZH84和LrZH22/Lr13抗病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9、11、11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4.2%、78.6%、78.6%;116份衍生品种均不携带LrZH84和LrZH22/Lr13抗病基因,其中对鉴定的3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水平的分别有19、21、20份,所占比例分别为16.4%、18.1%、17.2%。【结论】叶锈病抗性基因LrZH22/Lr13的苗期抗性效应优于LrZH84,聚合两个叶锈病抗性基因的苗期抗性效应优于单个基因;需加强不同抗性基因的聚合,培育新的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新品种从而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流行。
董纯豪李俣佳唐建卫郑继周邱军谷登斌王道文郑天存殷贵鸿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叶锈病基因衍生系
基于无人机平台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小麦产量估算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作物产量估测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在田块尺度下及时准确估算产量,对于农事操作管理、收获、销售及种植计划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地势起伏及空间差异较大的农田为研究区,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多光谱相机、热红外相机和RGB相机,同步获取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并提取光谱反射率、热红外温度和数字高程信息。首先统计不同地形特征下遥感参数和生长指标的空间变异情况,分析植被指数和温度参数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和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4种机器学习方法以单模态数据和多模态遥感信息融合2种方式进行建模,比较单模态数据和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产量估测能力。结果表明,坡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子,3个生育期内,不同坡度等级下遥感参数差异明显,土壤含水量、植株含水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与坡度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植被指数和温度参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依据与产量的相关性,筛选7个植被指数(NDVI、GNDVI、EVI2、OSAVI、SAVI、NDRE、WDRVI)和2个温度参数(NRCT、CTD)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对于单模态数据而言,对产量的估算效应为植被指数>温度参数,以灌浆期植被指数的RFR模型效果最好(R2=0.724,RMSE=614.72 kg hm^(-2),MAE=478.08 kg hm^(-2));对于双模态数据融合来说,在植被指数基础上融入冠层温度参数表现最好,开花期RFR模型效果进一步提高(R2=0.865,RMSE=440.73 kg hm^(-2),MAE=374.86 kg hm^(-2));在双模态数据基础上引入坡度信息进行三模态数据融合,其产量估算效果明显优于单模态和双模态数据融合,其中以开花期植被指数、温度参数和坡度信息融�
张少华段剑钊贺利井宇航Urs Christoph SchulthessAzam Lashkari郭天财王永华冯伟
关键词:冬小麦无人机地形因子
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8
2018年
研究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的耕作深度指标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多年定位大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置4个深松深度(30 cm、40 cm、50 cm、60 cm)处理,以旋耕(RT,平均耕作深度为15 cm)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土壤紧实度、土壤三相比(R)值、作物根系形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松深度增加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使土壤的三相比(R)更加合理,进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不同深松深度中,深松60 cm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和三相比(R)值与对照相比降幅最大,深松40 cm处理的冬小麦根系生物量最大,深松50 cm处理的夏玉米根系生物量最大。深松不仅增加作物产量,还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深松30 cm处理的周年作物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2.2%,但与深松40 cm处理差异不显著。深松50 cm处理的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但与深松30 cm和深松40 cm处理差异不显著。深松30 cm、40 cm和50 cm的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分别增加9.1%、8.8%和12.7%。因此,砂姜黑土适宜的深松深度为30~40 cm。
程思贤刘卫玲靳英杰周亚男周金龙赵亚丽李潮海
关键词:砂姜黑土土壤紧实度根系形态
玉米开花期转录因子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
2022年
【目的】生育期相关性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点之一。作为重要的生育期性状,开花期(抽穗期、吐丝期和散粉期)的提前,可保证玉米充分脱水,适宜机收;也为中国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模式下的小麦播种减轻压力。转录因子是转录水平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上游因子,对目标基因发挥转录激活或转录抑制的作用。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解析转录因子对玉米开花期的调控作用,获得开花期提前且不影响产量的玉米转录因子单倍型组合,进而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可为培育开花期适宜的玉米育种研究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使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方法,对开花期相关转录因子及显著SNP进行分析;并利用DAP-seq技术捕获了关键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和下游基因;随后对转录因子调控的下游基因进行GO分析,探究转录因子通过影响其下游基因对开花期进行调控的基因网络。【结果】玉米开花期3种性状(吐丝期、散粉期、抽穗期)中,与吐丝期和抽穗期性状以及吐丝期和散粉期性状同时关联的转录因子显著SNP均为75个,与抽穗期和散粉期性状同时关联的显著SNP为128个,同时关联到3种表型的显著SNP为58个。表明开花期3种性状可能受相同的转录因子调控。选取含有3个及以上开花期相关显著SNP的转录因子基因,通过DAP-seq,捕获了这些转录因子结合的关键基序及调控的下游基因。转录因子结合的下游基因显著富集于转录因子活性、DNA结合、RNA结合、有机氮化合物的合成代谢过程、与生殖有关的发育过程等;不同的转录因子存在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生育期相关性状关键调控性转录因子为ARF、MYB和NAC。对关键上游转录因子进行单倍型分析,发掘了玉米生育期提前,同时对产量无负向影响的转录因子最优单倍型组合。【结论】运用DAP-seq技术并结合前人研究绘制了全基因组水平�
马拴红万炯梁瑞清张雪海邱小倩孟淑君徐宁坤林源党昆泰王琪月赵嘉雯丁冬汤继华
关键词:转录因子开花期单倍型
花期高温干旱对玉米雄穗发育、生理特性和产量影响被引量:33
2021年
【目的】全球季节性高温、干旱已经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阶段高温干旱气候特征,旨在探究夏玉米花期高温、干旱以及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其雄穗发育、生理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利用人工智能温室,采用盆栽试验,以郑单958(ZD958)和华农138(HN138)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高温胁迫(T)、干旱胁迫(D)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TD)4个处理,研究了夏玉米雄穗形态、花药、花粉结构、花粉活力及雄穗抗氧化指标和产量对花期高温、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2年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使玉米雄穗分枝数、主轴小花数和分枝小花密度显著减少,T处理3个参数分别平均比CK减少17.31%、15.70%、13.56%,D和TD处理分别比CK减少33.85%、24.87%、27.08%和45.59%、32.02%、26.00%,干旱及复合胁迫使玉米雄穗主轴比CK平均显著缩短23.64%和27.51%。花期高温、干旱胁迫均导致花药皱缩变形,绒毡层细胞结构松散,花粉粒表面凸起,复合胁迫加剧了花药皱缩变形,绒毡层细胞裂解,药隔维管束变细减少,花粉粒网纹状凸起更为明显,萌发孔内陷。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显著降低雄穗日散粉量,T、D和TD处理日散粉量分别比CK平均减少22.18%、54.75%和67.28%,且使最大散粉量日期提前;T、D和TD处理高活力花粉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K,且两两间差异达显著水平。T处理雄穗SOD、POD酶活性升高,较CK平均提高21.91%、32.50%,D和TD处理较CK平均增加24.95%(SOD)、53.37%(POD)和17.12%(SOD)、67.24%(POD),峰值均与CK有极显著差异;T、D和TD处理下雄穗MDA含量较CK平均增加44.18%、64.24%和79.12%,O_(2)^(−∙)含量较CK平均增加22.55%、51.65%和72.29%,处理间峰值差异达显著水平。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导致玉米产量和行粒数大幅度降低,T、D和TD产量比CK平均降低18.05%、34.58%、46.24%,行�
闫振华刘东尧贾绪存杨琴陈艺博董朋飞王群
关键词:高温干旱抗氧化酶活性
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复杂,而玉米抗倒性在现在和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研究全生育期温度增加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及抗倒的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玉米适应性栽培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通过智能温室控制方法,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为CK、CK+2℃、CK+4℃,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结构发育、抗倒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和穗下节间长均显著高于对照,CK+2℃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度和穗下节间长度比CK平均增加10.80%、37.29%、16.87%、17.11%和17.78%,CK+4℃处理则比CK分别增加20.82%、54.17%、37.11%、28.48%和35.84%。温度增加显著增加了玉米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CK+4℃处理比CK+2℃处理和CK的茎粗系数平均增加15.92%和58.99%。增温使玉米茎秆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显著减少,CK+4℃、CK+2℃处理的第三节间的茎秆中央维管束数目比CK平均减少42.39%、22.59%,维管束总面积比CK分别降低40.33%、28.68%,增温对中央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影响大于边缘维管束。随温度增加,玉米茎秆抗推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显著降低,CK+4℃和CK+2℃处理比CK平均降低50.75%和43.75%(茎秆抗推力)、25.41%和29.59%(穿刺强度)、22.41%和23.58%(破碎强度)。茎秆抗推力与株高、穗位高和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截面惯性矩、边缘维管束数目、面积、中心维管束数目、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对全生育期增温响应不同。随温度增加,热敏感型品种XY335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增幅显著大于ZD958;ZD958的边缘和中心单个维
刘东尧闫振华陈艺博杨琴贾绪存李鸿萍董朋飞王群
关键词:增温玉米节间长度抗倒性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部分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倒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设置了6.75万、7.50万、8.25万株/hm^(2)3个密度处理,选用黄淮海区域8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茎秆抗倒能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递减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条件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基部茎粗及基部穿刺强度与茎秆抗倒能力呈密切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基部茎粗与茎秆抗倒能力的关联度均较高。2年试验中,在6.75万、7.50万株/hm^(2)处理下新单68的产量均最高,在8.25万株/hm^(2)处理下新单58的产量均最高。综合来看,黄淮海区域玉米育种过程可通过引入具有较强茎秆抗倒能力的种质,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史大坤魏锋张玉红洪德峰马俊峰卫晓轶李方杰张雪海郑秋道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