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云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爱情
  • 2篇爱情悲剧
  • 2篇悲剧
  • 2篇《长恨歌》
  • 2篇长恨歌
  • 1篇形象学
  • 1篇性情
  • 1篇意象
  • 1篇音乐
  • 1篇音乐审美
  • 1篇音乐特征
  • 1篇三毛
  • 1篇三毛作品
  • 1篇神话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体验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意象
  • 1篇收藏
  • 1篇手法

机构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王立群
  • 1篇李怡
  • 1篇邓双林
  • 1篇张云静

传媒

  • 3篇作家
  • 1篇华夏文化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漫游随录》看王韬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2012年
作为最早以个人身份出访欧洲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之一,王韬在《漫游随录》中记载了自己在欧洲的经历,展现了一幅万国图景。欧洲之行让他认识到:世界上有许多强大的国家,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并非最发达的一个,更不是唯一的一个。《漫游随录》对国人根深蒂固的华夷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于近代中国人对于西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王立群
传统书画收藏的文化价值
2005年
李怡
关键词:画作文人画笔墨书画收藏文物收藏文化价值
他者言说自我——从形象学视角看三毛作品中的外国人形象被引量:1
2009年
三毛是一位经历独特、饱受中西传统现代文明冲击的女作家,受到各国各阶层读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三毛本人的个性特点及其作品的分析,主要以她的作品《西风不识相》、《这样的人生》、《五月花》为例,用比较文学中形象学的方法解读她笔下形色各异的外国人形象,从而审视三毛在外国文化里的"自我"与"他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三毛其特殊的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诸多妙笔生花的外国人形象,从而更好的欣赏三毛的作品。
张云静
关键词:三毛自我他者
音乐审美的体验性特征与主体性发展初探被引量:5
2009年
音乐审美过程主要是一个感知、体验过程而不是理性思辨过程。在音乐美学研究中不应强调简单、抽象的知识灌输和再现性内容的阐释,而应该认识音乐体验的重要性,强调在体验中建立音乐欣赏能力。康德论述审美判断的三个特质有助于我们认识音乐审美体验的特性,它们是:个人在主观中完成、纯粹性和普遍性。孟子"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的美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感受音乐美的能力,这一认识对于作为整体的人类来说具有普遍性。从马克思的艺术活动为对象生产主体、音乐感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等学说,我们得到启示:应注重在音乐的感性体验中建构、发展人的主体性,而增强对音乐美的体验能力、感知能力,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发现和发展。
邓双林
关键词:审美体验音乐特征主体性
鬼狐形象的消解:从“鬼狐性情化”到“凡人灵异化”——《聊斋志异》与《淞隐漫录》写作手法之比较
2009年
《淞隐漫录》作为《聊斋志异》一部流传广泛的仿作,在写作手法、描写对象及创作体裁上都基本模仿《聊斋志异》,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聊斋志异》的"鬼狐性情化"写作手法,与《淞隐漫录》的"凡人灵异化"的写作手法,形成了一对有意味的参照,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言小说中鬼狐形象逐步消解的趋势。而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蒲王二人所处的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不同的人生经历、文化体验所致。
王立群
关键词:《聊斋志异》
构筑完美的爱情悲剧——从结构角度分析《长恨歌》被引量:1
2007年
关于《长恨歌》成功的原因,后人一般有两种认识:一是由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适合传唱,易于打动人心,即“其事本易传”说;二是其语言通俗流畅,所以广泛流传,不仅受到文人学士的欢迎,甚至妇人孺子也喜欢诵读,即“语言通俗”说。笔者则认为《长恨歌》的成功在相当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本文从诗歌结构入手,分析了作者白居易从当事人双方的角度出发所精心构筑的这出完美的爱情悲剧,探索该诗之所以打动历代读者,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深层原因。
王立群
关键词:《长恨歌》爱情悲剧
中日神话中的生命意象被引量:4
2006年
中日神话关于天地形成、万物创生以及神的死亡的意象,既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这些生命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到,日本神话在形成过程中,在某些方面确曾受到过中国神话的影响。而一些并不存在事实上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则显示了人类在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展现出的心理活动与思维方式的一致性。
王立群
关键词:开天辟地生命
构筑完美的爱情悲剧——从结构角度分析《长恨歌》被引量:1
2008年
关于《长恨歌》成功的原因,后人一般有两种认识:一是由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适合传唱,易于打动人心,即"其事本易传"说;二是其语言通俗流畅,所以广泛流传,不仅受到文人学士的欢迎,甚至妇人孺子也喜欢诵读,即"语言通俗"说。笔者则认为《长恨歌》成功的关键在于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本文从诗歌结构入手,分析了作者白居易从当事人双方的角度出发所精心构筑的这出完美的爱情悲剧,探索该诗之所以打动历代读者,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深层原因。
王立群
关键词:《长恨歌》爱情悲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