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3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解剖学
  • 3篇细胞
  • 3篇局部解剖学
  • 3篇教学
  • 3篇教学实践
  • 3篇苯丙胺
  • 3篇PC12细胞
  • 3篇丙胺
  • 2篇毒性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亚基
  • 2篇医学生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手术
  • 2篇受体
  • 2篇思维
  • 2篇思维能力

机构

  • 15篇暨南大学
  • 2篇赣南医学院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澳门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潘三强
  • 1篇张文斌
  • 1篇孙煜

传媒

  • 3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科医生走进局部解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正>开设局部解剖学的目的是为医学生进入见习实习阶段开展临床操作,比如胸穿、骨穿、腹穿,以及了解手术过程、实习手术、影像检查读片等准备必要的解剖学知识。与系统解剖学着重强调系统、器官的基本组成和形态结构不同,局部解剖学更...
张吉凤武凤鸣龚瑾张文斌郭国庆
文献传递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被引量:1
2020年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成立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解剖学家罗治寰教授创建。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奋斗,已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人体解剖学学科。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解剖学系现有教职工1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技术人员3名。
张吉凤
关键词:解剖学家人体解剖学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职工
CRMP2结合Endophilin2调控AMPA受体GluA1亚基循环介导突触可塑性
<正>突触后膜AMPA受体通过内吞、储存、上膜的循环过程调控其可塑性,AMPA受体循环过程异常引起突触后AMPA受体数量改变所致的突触传递障碍是精神分裂症、自闭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为研究CRM...
李炯朱肖楠陈立蒋雨欣武凤鸣李素梅郭国庆张吉凤
文献传递
普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模拟手术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高目标。通过设计腹部模拟手术项目,由外科医生从接诊患者到术后康复整个诊治过程进行标准化培训,针对医患沟通技巧、手术治疗进展、手术的选择和操作等环节,培养研究生临床手术的能力,以期达...
张吉凤张文斌郭国庆
关键词:模拟手术硕士研究生
苯丙胺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星形胶质细胞分泌液在苯丙胺致PC12细胞毒性中的保护作用
2019年
目的:探索苯丙胺(amphetamine,AMPH)对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的影响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分泌液(astrocytic secretory fluid,ASF)在AMPH致PC 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MPH对AS数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在PC12细胞中加入AMPH,建立细胞毒性模型,随后加入AS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抗体,观察PC12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1)AMPH浓度达到9mM时,AS数量减少,而胞体肥大。(2)ASF和NGF均可起保护受损的PC12细胞,其中ASF效果显著优于NGF(P<0.0001)。加入抗体中和ASF中的NGF后,ASF仍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高剂量的AMPH对AS有损伤作用。ASF对AMPH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NGF。
麦丽欣林长纯何文姬潘三强
关键词:苯丙胺PC12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分泌液
中国人体解剖学教育近30年的历史变化
调查1990年至2018年(分1990~1999,2000~2009,2010~2018 3个时间段)国内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育的变化。在130所招收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药学院(不含中医学院)中选取90所学校...
潘三强陈立基闫语杨雪松
以模拟手术为载体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被引量:7
2020年
联系临床实践才能学好局部解剖学,而模拟手术恰恰是局部解剖学与临床手术有机结合的良好载体。通过在局部解剖学课程中融入模拟手术教学模块,让学生和外科医生以及解剖学教师一起参与手术方案的制定,主动参与到模拟手术项目的实施。在进行实地解剖之后,通过模拟手术把学习到的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学生思考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张吉凤武凤鸣郭国庆
关键词:模拟手术教学实践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五段式教学实践被引量:9
2020年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以辨识人体结构为目的,解剖模型、标本以及数字解剖教学系统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目标是解剖学实验课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设计的五段式教学法及其教学实践,在讲解观察重点之后,首先观察模型,然后用数字解剖的拆分和组装功能强化记忆,再回归到标本观察,最终通过学生分组讲课的方式梳理观察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对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学流程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期构建一个提高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张吉凤郭国庆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国人体解剖学教育近30年的历史变化
2021年
调查1990年至2018年(分1990~1999,2000~2009,2010~20183个时间段)国内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育的变化。在130所招收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药学院(不含中医学院)中选取90所学校发出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5份。
潘三强陈立基闫语杨雪松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调查问卷
樟芝酵素对苯丙胺致PC12细胞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樟芝酵素对苯丙胺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PC12细胞模型,设置对照组,3.5 mmol/L苯丙胺组和3.5 mmol/L苯丙胺+樟芝酵素组。(1)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2)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3)通过Western blot分析Caspase-3的变化;(4)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 (1)苯丙胺损伤了PC12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凋亡增加,樟芝酵素能够减少细胞的凋亡,提高细胞的存活率;(2)樟芝酵素减少了细胞内ROS的生成;(3)樟芝酵素组procaspase-3(35 kd)蛋白含量比苯丙胺组增多,激活分子caspase-3(17 kd)含量较苯丙胺组减少。结论樟芝酵素对苯丙胺致PC12细胞毒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抑制细胞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以及减少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密切相关。
池丹璐孙煜潘三强
关键词:苯丙胺PC12细胞活性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