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研究室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纤维连接
  • 2篇纤维连接蛋白
  • 2篇连接蛋白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胶质瘤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迁移
  • 1篇细胞迁移
  • 1篇细胞侵袭
  • 1篇细胞相互作用
  • 1篇相互作用

机构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杨丽娟
  • 2篇黄强
  • 2篇林志雄
  • 2篇林建华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胶质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快速侵袭力测定法检测C6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的影响;ELISA方法分析迁移诱导剂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C6细胞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基因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以C6细胞和HUVECs的共培养上清液为HUVECs迁移诱导剂组及以C6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为诱导剂组孵育24 h后未见 HUVECs迁移,而以0.1%BSA+RPMI 1640+C6细胞为诱导剂组孵育24 h后可见HUVECs迁移,且这种迁移可被VEGF抗体所封闭(P<0.05),但不被FN抗体所封闭;单纯共培养上清液组、 0.1%BSA+RPMI 1640+C6细胞组及C6细胞+共培养上清液组的VEGF浓度分别为0 ng/L, (261.333±50.013)ng/L,(32.667±15.011)ng/L;C6细胞经和HUVECs共培养后出现FN的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 C6细胞通过VEGF的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向肿瘤细胞迁移。
林志雄黄强杨丽娟林建华
关键词:胶质瘤纤维连接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侵袭的影响及其与纤维连接蛋白的关系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其这种影响与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关系。方法 在体外利用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进行共培养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经和C6细胞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上FN的基因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采用体外快速侵袭力测定法检测C6细胞侵袭力在不同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下的变化及FN抗体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和C6细胞共培养后出现FN的基因转录及蛋白的表达 ;在血管内皮细胞 +共培养上清液组 ,C6细胞侵袭Matrigel膜最明显 ,其次是以单纯共培养上清液为诱导剂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在 0 .1%BSA +RPMI 164 0 +血管内皮细胞组 ,孵育 2 4h仍未发现C6细胞侵袭Matrigel膜。而在FN抗体封闭下孵育 2 4h时只有血管内皮细胞 +共培养上清液组的C6细胞出现侵袭 ,但侵袭的细胞数较未封闭的少 (P <0 .0 5 )。结论 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可促进瘤细胞侵袭 ,这种影响与相互作用后内皮细胞表达FN有关。
林志雄黄强杨丽娟林建华
关键词: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纤维连接蛋白细胞侵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