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品数:45 被引量:13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茜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化学工程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CO
  • 4篇太阳能
  • 4篇燃烧
  • 4篇脱硫
  • 3篇脱除
  • 3篇热解
  • 3篇磷酸
  • 3篇磷酸二氢铵
  • 3篇芬顿
  • 3篇O2/CO2
  • 2篇稻秆
  • 2篇多孔
  • 2篇烟气
  • 2篇氧化硫
  • 2篇造纸白泥
  • 2篇熔融特性
  • 2篇筛板
  • 2篇石膏
  • 2篇燃煤
  • 2篇微波

机构

  • 44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建大建筑...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热工研究...
  • 1篇山东电力研究...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华电国际电力...
  • 1篇山东省济南生...
  • 1篇德尔福(上海...

作者

  • 6篇马春元
  • 3篇周希正
  • 3篇张立强
  • 3篇王鹏
  • 2篇李辉
  • 2篇董勇
  • 2篇路春美
  • 2篇韩奎华
  • 1篇常景彩
  • 1篇李英杰
  • 1篇王军旗
  • 1篇王茜
  • 1篇孙荣岳
  • 1篇刘长天
  • 1篇李林
  • 1篇李阳
  • 1篇崔琳
  • 1篇王文龙
  • 1篇刘洪涛
  • 1篇王旭江

传媒

  • 4篇化工进展
  • 4篇华电技术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2011年中...
  • 2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净水技术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太阳能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节能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煤炭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布式直连供热中新型混水器的结构调节分析
2020年
本文在简要介绍分布式供热系统及混水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混水器的研究。本文所研究的新型混水器在主要依靠调节自身结构的前提下,即具备实现额定混水比调节的能力。对散热器给出了调节板角度与混水比的函数关系,为改善混水调节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曲晓宁王超前
关键词:分布式供热混水器节能
复合二氧化氯及其氯酸盐消毒副产物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以NaClO_3和盐酸之间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生的复合二氧化氯及其氯酸盐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产生的复合二氧化氯在对饮用水消毒的过程中不产生氯酸盐,从复合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的自来水中检测出:氯酸盐消毒副产物来源于NaClO_3和盐酸反应中未反应完全的NaClO_3。未反应完全的NaClO_3是影响消毒水体中氯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应残液随ClO_2和Cl_2一同进入水体,有效氯的投加浓度为2mg/L、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10min时,消毒水体中NaClO_3的含量超过0.7mg/L的国家标准;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30min以上,或反应温度为30℃以上时,消毒水体中NaClO_3的含量低于0.7mg/L的国家标准,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70min时,消毒水体中的NaClO_3含量最低,为0.019mg/L。
闫云涛毛岩鹏
关键词:有效氯消毒副产物氯酸盐
O_2/CO_2气氛下稻秆添加磷酸二氢铵对固钾及灰熔融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了21%O2/79%CO2气氛下,磷酸二氢铵对稻秆不同温度下的固钾能力及对灰熔融性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手段,对稻秆燃烧灰中K元素含量、产物物相以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固定床燃烧固钾实验表明,添加NH4H2PO4能够有效提高稻秆固钾率,900℃下稻秆自身固钾率为14.65%,添加NH4H2PO4后固钾率为68.79%,可以有效抑制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碱金属以气态形式析出,并缓解了灰结渣现象。700℃燃烧条件下NH4H2PO4和钾反应的主要产物为KPO3;900℃下反应的主要产物为高熔点物质K2Ca P2O7,从微观形貌可以看出NH4H2PO4能够抑制灰颗粒的烧结,添加NH4H2PO4能有效提升稻秆灰熔点。
王茜韩奎华李辉齐建荟路春美
关键词:O2/CO2燃烧磷酸二氢铵碱金属
固定式条形镜面太阳能聚光镜场性能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介绍了固定条形镜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其系统设计须计算聚光装置的各个倾斜镜面太阳直射辐射。固定条形镜面反射聚光是对圆柱面聚光镜的离散化近似,聚光装置中各单元反射镜面入射角、采光面积时刻变化,使系统太阳辐射计算变得复杂。利用矢量分析方法得到了固定条形镜面任一镜元入射角计算公式、采光面积及几何聚光比,计算了镜场的实时辐射通量,最后得到整个系统在工作时间段的累积辐照量。对南向倾斜纬度角安装和年调整一次倾斜角度(春季和夏季使用)安装的两种聚光器进行了比较,其中年调整一次倾角、开口宽度为1800mm的聚光系统单位长度年接收辐照量提高了6.53%,增量为65.78GJ/m。
周希正马春元王军旗张振
关键词:几何光学太阳能
微波加热CO2活化法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及其脱硫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以富含含氮官能团的大豆秸秆为原料前体,结合微波加热的特殊优势,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大豆秸秆热解和活化工艺。以热解固体产物为活化原料,以CO2为活化剂进行活性炭制备研究,以期制备出高脱硫性能的生物质活性炭。首先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及极差分析得出最优活化水平,再通过单因素实验法考察微波功率、CO2流量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产率、孔隙结构以及脱硫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选出最佳活化条件为微波功率900 W,CO2流量0.10 L/min,活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活性炭产率为76.3%(质量),SO2饱和吸附容量为112.56 mg/g,比表面积为466.28 m^2/g。相比热解炭,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更大,孔隙更加丰富,脱硫性能显著提高。
田叶顺任文王国袖孙爽周萍王文龙宋占龙赵希强
关键词:微波多孔介质脱硫
造纸白泥催化酯交换的特性研究
从催化剂质量百分比、酯交换温度及时间、醇油摩尔比等影响因素出发,并辅以热重、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与哈米特指示剂等催化剂表征手段,研究造纸白泥的催化酯交换特性.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造纸白泥经由800℃煅烧-常...
牛胜利李辉路春美刘梦琪霍梦佳
热解半焦的清洁高效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煤炭梯级利用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低阶煤经过热解后所产生的固体副产品半焦约占原煤质量的50%~70%,蕴含了原煤80%左右的能量。实现半焦的清洁高效利用是煤炭梯级利用的关键一步。综述了目前半焦在我国工业化领域中的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半焦作为清洁燃料大规模燃烧对实现低阶煤梯级利用的必要性,对半焦清洁高效燃烧的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郑少伟王志强王鹏程星星许焕焕
关键词:热解半焦利用途径混合燃烧清洁燃料
粒径对活性焦固定床和气流床吸附SO2过程的影响
2020年
活性焦脱硫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资源化脱硫技术,粒径较小的粉末活性焦相较于大粒径活性焦在成本和吸附传质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不同粒径活性焦的固定床和气流床试验,证明了活性焦在固定床和气流床中吸附SO2的速率均随着活性焦粒径的降低而增加,小粒径活性焦相比于大粒径具有更低的传质阻力。同样粒径的活性焦在气流床中的吸附速率比固定床中的表观吸附速率高2个数量级。同一活性焦破碎成小粒径活性焦后,总比孔容和总比表面积都大幅提高,且增加的比表面积以中大孔(孔径>2 nm)比表面积为主,中大孔的增多通过改善SO2在活性焦表面和内部的扩散及吸附过程副产物的迁移和赋存,提高活性焦的吸附速率。
张梦泽刘志张立强李阳周滨选马春元董勇
关键词:固定床气流床吸附速率近零排放
Co_(3)O_(4)改性USY分子筛吸附和催化氧化甲苯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利用水热法合成Co_(3)O_(4)/USY复合材料,研究其对有机污染物甲苯的吸附和催化氧化特性,同时结合微波对Co_(3)O_(4)的精准加热特性,考察不同负载量Co_(3)O_(4)/USY在微波作用下的升温特性及催化甲苯氧化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热反应,Co_(3)O_(4)在USY表面形成多孔蜂窝状结构;负载Co_(3)O_(4)后的USY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Co_(3)O_(4)/USY-1.5m室温下的吸附容量为85 mg/g;Co_(3)O_(4)/USY在干、湿两种状态下均在325℃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氧化特性、CO 2选择性和稳定性;Co_(3)O_(4)/USY能够与微波高效耦合,快速升温启动其催化作用,控制反应温度为250℃,发现微波诱导甲苯催化氧化过程的CO 2选择性优于常规催化,表明所制备Co_(3)O_(4)/USY复合材料具备吸附甲苯并进行微波快速再生协同有机污染物高效催化氧化降解的可行性。
孙静董一霖李法齐李文翔马晓玲王文龙
关键词:催化氧化VOCS
O2/CO2燃煤气氛下铁基添加剂对脱硫及燃烧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在流化床温度条件下研究了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时硫的析出特性与燃烧特性,并采用两种不同的铁基添加剂对石灰石进行调质,研究了铁基添加剂对石灰石脱硫效果以及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O2浓度条件下,O2/...
关键词:O2/CO2固硫燃烧特性动力学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