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作品数:44 被引量:173H指数:7
相关作者:裴陆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肿瘤
  • 19篇细胞
  • 12篇病理
  • 10篇基因
  • 9篇免疫
  • 9篇肺癌
  • 8篇病理学
  • 7篇腺肿瘤
  • 7篇肺肿瘤
  • 6篇预后
  • 6篇组织化学
  • 6篇临床病理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教学
  • 4篇蛋白
  • 4篇肿瘤转移
  • 4篇细胞癌
  • 4篇腺癌
  • 4篇小细胞

机构

  • 44篇内蒙古医科大...
  • 21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作者

  • 14篇徐晓艳
  • 8篇李时荣
  • 5篇李秀霞
  • 4篇师迎旭
  • 4篇施琳
  • 3篇于慧玲
  • 3篇杜华
  • 3篇伊日贵
  • 3篇贾永峰
  • 3篇海玲
  • 2篇袁宏伟
  • 2篇韩昭
  • 1篇王利
  • 1篇范鹏程
  • 1篇郑国光
  • 1篇赵凯
  • 1篇王星
  • 1篇贾永峰
  • 1篇贾宇臣
  • 1篇陈琦

传媒

  • 12篇临床与实验病...
  • 6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临床与病理杂...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SS2/TMSG-1基因沉默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LASS2/TMSG-1基因沉默对PC-3M-2B4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仅转染PBS的PC-3M-2B4细胞)、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及LASS2/TMSG-1 siRNA转染组。首先针对LASS2/TMSG-1基因,设计并合成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人前列腺癌PC-3M-2B4细胞24 h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LASS2/TMSG-1蛋白及ATP6L mRNA表达水平;使用BCECF AM H+敏感荧光探针检测转染24、36、48、96 h后3组细胞的细胞内H+浓度;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分别检测PC-3M-2B4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转染LASS2/TMSG-1 siRNA 24 h后,LASS2/TMSG-1 siRNA组LASS2/TMSG-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降65%,ATP6L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提高75%。通过BCECF AM荧光探针检测LASS2/TMSG-1 siRNA转染组细胞内H+浓度明显下降,且与空白对照组及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显示,PC-3M-2B4细胞在转染24、48 h后,3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转染72 h后LASS2/TMSG-1 siRNA转染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划痕修复试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LASS2/TMSG-1 siRNA 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及无关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能显著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体外合成的siRNA能有效沉默LASS2/TMSG-1基因表达,同时上调V-ATPase质子泵中关键性亚基—ATP6L mRNA的表达水平,且基因沉默后其细胞内H+浓度下降,提示LASS2/TMSG-1基因可能与ATP6L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对细胞内pH值的影响,导致肿瘤细胞内外微环境的改变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徐晓艳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SIRNA
临床外科诊断病理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体会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临床外科诊断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临床外科诊断病理学结合病案教学、PBL教学、显微数码互动多媒体教学、病理学互动教学、第二课堂等内容融入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结果采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后,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结论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诊断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开拓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杜华师永红郝兴霞徐晓艳翁立新袁宏伟张子英海玲赵静师迎旭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病案教学第二课堂
肝脏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例
2016年
患者男性,47岁。因肝区胀痛5个月入院。MRI示肝脏外形无异常,各叶比例正常,肝左叶内侧段可见类圆形稍长T2、稍长T1信号,边界清晰,大小40.5mm×33mm×35.2mm(图1),反相位信号明显减弱,DWI呈稍高信号。
安若然李时荣于慧玲徐晓艳
关键词:肝脏肿瘤透明细胞癌病例报道
非小细胞肺癌中MMP-9和MMP-1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分析MMP-9和MMP-1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二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8例NSCLC和18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MP-9、MMP-13的表达。结果 MMP-9与MMP-13在NSCL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MMP-9表达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3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CLC中MMP-9与MMP-1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9和MMP-13阳性组的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MMP-13阳性表达与NSCLC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9与MMP-13均与NSCLC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MMP-13可能主要通过激活MMP-9途径来参与NSCLC的侵袭、转移。
徐晓艳裴陆田李秀霞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MMP-9MMP-13免疫组织化学
63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组织学分型结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5年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63例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分析WHO组织学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WHO(2015)诊断标准对63例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组织学分型,A、AB、B1、B2、B3胸腺瘤分别有4例(6.35%)、15例(23.81%)、15例(23.81%)、16例(25.40%)和5例(7.93%),化生性胸腺瘤2例(3.17%),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3例(4.76%),胸腺癌3例(4.76%),其中2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不典型类癌。63例胸腺上皮性肿瘤中19例伴有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所有患者的影像学均表现为纵隔占位。依照Masaoka临床分期,63例患者中Ⅰ期20例、Ⅱ期24例、Ⅲ期13例、Ⅳ期6例。卡方检验结果示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组织学分型靠后的胸腺上皮性肿瘤其Masaoka临床分期也较高。41例获5~47个月的随访,4例死亡。1例因胸腺瘤引发的MG而死亡,组织分型为B3型,Masaoka临床分期为Ⅲ期。1例死因不明,组织分型为B2型,Masaoka分期为Ⅱ期。另2例死于胸腺鳞状细胞癌,Masaoka临床分期为Ⅳ期。结论:不同组织学类型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各具特点;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形态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WHO组织学分型可帮助评估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指导肿瘤治疗。
郑泽泽徐晓艳徐晓艳宝鲁日
关键词: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病理学特点预后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大体形态、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进行B超检查、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特征、影像学、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因体检或偶然发现乳房肿物入院。乳腺B超:直径分别为2 cm和2. 5 cm的卵圆形肿物,界清,呈低回声,未见明确血流。2例肿物均呈圆形,界清,似有包膜,切面半透明黏液样,质软。镜下均表现为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似纤维腺瘤外观;癌细胞漂浮于大量的细胞外黏液湖中,黏液湖有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癌细胞排列成没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微乳头状结构,其外缘常呈扇形或毛刺状,部分癌细胞外缘可见胞质突起,部分微乳头中央微囊状扩张形成假腺腔或花环状,偶见细胞内黏液,癌细胞呈现特殊的"极性倒置"的排列方式;癌细胞在黏液湖中分布不均匀,瘤体中心区域黏液丰富,癌细胞稀疏;靠近瘤体边缘,部分区域癌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黏液成分减少。免疫组化显示,2例肿瘤组织EMA阳性,部位均在微乳头或假腺管的间质侧,E-cadherin主要表达于微乳头或假腺管的细胞间连接面,而在面向间质侧的表达明显减弱或不表达。HER2的阳性表达模式同E-cadherin。2例ER弥漫强(+),1例PR弥漫强(+),1例PR少许弱(+),阳性细胞比例约占15%。2例Ki-67分别为10%、15%。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兼具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和黏液癌的特点,与普通类型的乳腺黏液癌不同,较为特殊,应正确认识,与普通乳腺癌相区分。
胡飘飘乌云嘎徐晓艳
关键词:乳腺肿瘤黏液癌B超免疫组化
基于硬组织切片染色的颈椎钩椎关节的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利用硬组织切片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成人钩椎关节的组织形态及各层结构进行观察,并对钩椎关节的解剖结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成年男性全颈椎标本,截取C_(2)~C_(6)钩椎关节进行福尔马林固定,脱水,于光固化机中包埋聚合。利用硬组织切片机对标本进行切片处理,磨片机对标本进行磨片处理,并使用苏木精—伊红及甲苯胺蓝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钩椎关节组织形态及结构特点。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的钩椎关节骨切片可清晰见到椎体及椎间盘被钙盐沉积分开,上下椎体切面可见粉染骨小梁,骨小梁间可见骨髓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的钩椎关节骨切片可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各种骨组织形态,椎体切面可见体积、宽度、分布均正常的蓝色骨小梁。结论硬组织切片技术可以较完整保留钩椎关节的固有组织形态,经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均可清晰观察到钩椎关节各层结构及形态特征。
李梓瑜刘宇航史君曲星月袁宏伟李琨李琨李筱贺王海燕和雨洁李志军张少杰李志军
关键词:钩椎关节甲苯胺蓝染色
化生性胸腺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鉴别诊断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化生性胸腺瘤,观察其临床影像学特点,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化生性胸腺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1岁、46岁。胸腺瘤光镜下形态较一致,肿瘤典型地表现为双相性结构,由互相盘绕的上皮细胞岛和束状梭形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岛常形成鱼鳞样特征或旋涡状,细胞多角形、卵圆形或胖梭形,核空泡状,核仁小、明显。梭形细胞形成短束状或车辐状,细胞较一致。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AE1/AE3强(+),p63(+),EMA弱(+)或(-)。梭形细胞CKAE1/AE3和EMA局部弱(+)或(-),vimentin(+)。成熟的T淋巴细胞标记CD3(+),而不成熟的淋巴细胞TDT(-),Ki-67阳性指数<5%。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胸腺肿瘤,可通过它独有的双相性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但鉴于文献报道中有复发病例,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乌云嘎徐晓艳
关键词:免疫组化病理特征
与甲状腺滤泡相似的涎腺滤泡型腺泡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探讨涎腺滤泡型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涎腺滤泡型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0岁,CT检查及肉眼观均显示左侧腮腺区可见一囊实性结节,与周围界限清楚,肿物最大径约3 cm。低倍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包膜较完整;肿瘤细胞大都形成微囊和大囊腔隙,内含嗜酸性蛋白性物质,由肿瘤细胞围绕,相似于甲状腺滤泡,此为滤泡型腺泡细胞癌的特征。高倍镜下见囊壁细胞已被压扁呈梭形,胞质略嗜碱性,核扁梭形,未见明显异型。肿瘤细胞PAS阳性。免疫表型:腺泡样区域和滤泡状区域的肿瘤细胞均表达抗胰蛋白酶α-AAT、抗糜蛋白酶α-ACT、DOG1,Ki-67增殖指数2%~3%,均不表达甲状腺标志物TG和TTF-1,也不表达S-100、Mammaglobin和vimentin。结论滤泡型腺泡细胞癌原发于涎腺,非常罕见,目前其临床生物学行为难以确定,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赵挺祺王雅梅李时荣李时荣
关键词:涎腺肿瘤滤泡型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
特异性小片段干扰RNA降低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表达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LASS2)/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小片段RNA干扰技术沉默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2B4(低转移潜能)中LASS2/TMSG-1的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法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小干扰RNA (siRNA)后,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2进行后续实验,通过体外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黏附实验检测干扰LASS2/TMSG-1基因前后,PC-3M-2B4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筛选出4条siRNA,以空白对照为1,siRNA-1、siRNA-2、siRNA-3及siRNA-4的LASS2/TMSG-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557、0.155、0.369及0.193;siRNA-2转染组穿膜细胞数为(21.20±1.21)个,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高于无关阴性对照组[(l0.07±1.39)个]和空白对照组[(11.00±1.97)个,P<0.01];siRNA-2转染组细胞划痕修复率[(64.90±0.56)%]明显高于无关阴性对照组[(26.46±0.31)%]和空白对照组[(22.18±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黏附30、60 min后,与无关阴性对照组[(29.83±0.15)%、(49.90±0.35)%]、空白对照组[(30.37±1.27)%、(50.20±0.06)%]比较,siRNA-2转染组细胞黏附率[(10.10±0.27)%、(30.37±0.3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RNA干扰技术证实了LASS2/TMSG-1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证明它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徐晓艳武彦
关键词:前列腺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