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488 被引量:1,866H指数:19
相关作者:王瑞生郑占申徐研杨立荣李如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唐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8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0篇化学工程
  • 53篇建筑科学
  • 5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理学
  • 27篇冶金工程
  • 19篇文化科学
  • 13篇电气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电子电信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矿业工程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0篇陶瓷
  • 40篇纳米
  • 37篇水泥
  • 26篇催化
  • 25篇硅酸
  • 24篇溶胶
  • 22篇混凝土
  • 20篇钛酸
  • 20篇复相
  • 18篇水化
  • 17篇离子
  • 17篇耐火
  • 17篇复合材料
  • 17篇AL
  • 16篇氧化锆
  • 16篇耐火材料
  • 16篇浇注料
  • 14篇钛酸铝
  • 12篇性能研究
  • 12篇碱硅酸反应

机构

  • 486篇河北理工大学
  • 40篇北京科技大学
  • 15篇天津大学
  • 12篇清华大学
  • 11篇唐山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东北大学
  • 5篇中国人民武装...
  • 4篇河北工业大学
  • 4篇唐山冀东水泥...
  • 4篇唐山市德顺隆...
  • 4篇唐山市燃气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河北省冀东水...
  • 3篇唐山惠达陶瓷...
  • 3篇唐山陶瓷集团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58篇卜景龙
  • 57篇沈毅
  • 54篇王瑞生
  • 48篇封孝信
  • 35篇王志发
  • 28篇许莹
  • 26篇涂军波
  • 26篇张文丽
  • 25篇魏军从
  • 24篇王榕林
  • 21篇魏庆敏
  • 20篇王春梅
  • 17篇王黔平
  • 17篇梁波
  • 16篇李如椿
  • 16篇蔡基伟
  • 15篇张庆军
  • 15篇杨克锐
  • 14篇陈嘉庚
  • 14篇孙加林

传媒

  • 63篇河北理工学院...
  • 43篇河北理工大学...
  • 30篇陶瓷
  • 28篇耐火材料
  • 20篇中国陶瓷
  • 18篇硅酸盐通报
  • 13篇河北理工大学...
  • 12篇硅酸盐学报
  • 10篇中国陶瓷工业
  • 9篇山东陶瓷
  • 9篇非金属矿
  • 6篇功能材料
  • 5篇化工新型材料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稀土学报
  • 5篇河北陶瓷
  • 5篇现代技术陶瓷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混凝土与水泥...
  • 4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9篇2011
  • 49篇2010
  • 52篇2009
  • 47篇2008
  • 56篇2007
  • 67篇2006
  • 60篇2005
  • 31篇2004
  • 22篇2003
  • 20篇2002
  • 45篇2001
  • 14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4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SiAlON-SiC复相材料被引量:1
2004年
以Al、Si、SiO2和SiC为原料,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及氮气气氛下烧成的方法制备了SiAlON-SiC复相材料。对浆料的流变特性、坯体的性能及制品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
卜景龙于之东李福燊孙加林宋焕巧李玉山
关键词:凝胶注模成型复相材料烧成SI02烧结性能
面向21世纪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被引量:7
2003年
叙述了省教改项目地方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面向 2 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过程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适合地方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课程体系 ;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和科研模式 ;首次开设了工科《工程案例分析》课程。
卜景龙杨克锐刘淑兰张彩文张利民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纺织用陶瓷摩擦盘的研制
2004年
采用预烧氧化铝、细磨原料、引入Y2 O3、聚乙烯醇添加剂、机加工等工艺措施 ,研制出纺织用陶瓷摩擦盘 ,其理化性能达到了进口产品的水平 ,满足使用要求。预烧氧化铝温度在1 5 0 0~ 1 5 30℃ ,使γ -Al2 O3转化为α -Al2 O3,赋予产品良好的性能 ;料浆细度控制在 3μm以下 ,促进制品固相烧结 ;引入Y2 O3添加剂促进液相烧结 ;引入聚乙烯醇添加剂赋予产品良好的工艺性能。
王瑞生魏庆敏刘国琴
关键词:预烧添加剂
辊道窑用瓷辊材质的研制
2001年
采用超细工业氧化铝和一些天然原料 ,通过配方和显微结构设计 ,研制出一种可用普通注浆成型方法成型 ,烧成温度为 15 5 0℃的辊道窑用瓷辊材质 ,测试结果表明 :试样的抗折强度为 10 0 MPa以上 ,抗热震稳定性次数达 6次。
沈毅
关键词:辊道窑抗折强度陶瓷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微观结构被引量:19
2001年
分析了在真空设备中经碳化活化工艺制备的粘胶基活性碳纤维 (ACF)的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 (XRD)分析了 ACF的晶体结构 ,结果证实所制备的 ACF为类石墨微晶结构 ,得到了微晶结构参数 ;借助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粘胶纤维、ACF的横截面和纵向外观形貌 ;氮吸附法 (BET法 )研究了 ACF的孔结构 ,测定出制备的 ACF比表面积为 1717m2 / g,孔径分布为 92 %的孔径 <2 nm。
杨海丽桑晓明
关键词:活性碳纤维晶体结构孔结构粘胶基
电石渣浆脱水性能的研究
2007年
电石渣的脱水问题是利用电石渣作原料生产水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处理电石渣浆,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电石渣浆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电石渣浆,PAM絮凝剂使用最佳浓度为0.08%,最佳投加量90 mg/L;快速搅拌200 r/min,搅拌时间30 s,慢速搅拌20 r/min,搅拌时间3 min,得到电石渣浆脱水效果最好。
李长青蔡基伟刘臣
关键词:电石渣比阻脱水性能
低水灰比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研究了低水灰比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程度,并利用XRD和SEM分析了硬化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低水灰比条件下,水泥的水化程度较低,其硬化水泥浆体中存在较多的未水化水泥;同时由于自身的密实性增强和体系的低孔隙率,使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生长情况也受到影响。
封孝信孙晓华
关键词:水化程度低水灰比水化产物微观结构
氮化硅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以镁砂为主要原料,以硅灰为结合剂,研究了不同氮化硅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的常温物理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浇注料的物相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110℃,24h烘干的浇注料的常温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着氮化硅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经1200℃,3h烧结后的浇注料的常温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着氮化硅加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在氮化硅加入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达到极值点;经高温(1500℃,3h)烧结后的浇注料的常温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着氮化硅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烘干后的浇注料的高温(1400℃)抗折强度在氮化硅加入量为3%时达到最大。在加热过程中氮化硅的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能部分氧化成二氧化硅,进而形成纤维状的镁橄榄石,增大浇注料的强度;另一方面氮化硅保留下来妨碍烧结,导致浇注料的强度降低。
涂军波魏军从尹建昌牛森森
关键词:氮化硅镁砂浇注料显微结构
反膨胀法制备低变形陶瓷的研究
2009年
低变形的陶瓷泥浆可以大大提高陶瓷产品的合格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并使陶瓷生产在环境保护上向前迈了一大步。从反膨胀的角度以透辉石为添加料进行低变形陶瓷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泥浆配比。
郑占申杨晖闫培起赵广润
关键词:卫生陶瓷透辉石
唐山工业新区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3
2011年
为研究唐山工业新区采暖期大气污染变化状况,2009~2010年冬季唐山工业新区的唐山市、迁安市和曹妃甸3个地区观测研究表明,唐山工业新区冬季采暖期间大气污染严重,NO、NO2、SO2、CO、PM2.5和PM10区域平均日均值分别达到(26±28)、(52±27)、(72±53)、(3 500±3 600)、(82±65)和(164±121)μg.m-3;NO和SO2平均浓度采暖期是采暖前后的2.5倍,NO2和PM10增长30%,CO和PM10日均值超标率(国家二级标准)分别为27%和40%,PM2.5日均值超标率(WHO IT1标准)为38%.所测污染物统计日变化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18:00左右,而CO呈现早晨08:00单峰型,夜间累积增加;在早交通高峰和采暖高峰的双重影响下,NO、SO2和CO早高峰突出,日均峰值分别达到50、90和5 100μg.m-3,NO2、PM2.5和PM10峰值对称且相对平缓,最高值分别为56、105和202μg.m-3.后向轨迹聚类统计表明仅在偏北气流作用下及冷空气过境时新区大气污染物才能清除,而在偏南、偏东气流下极易造成污染积累或对京津地区的输送.
周瑞辛金元邢立亭王晓元封孝信吉东生王跃思
关键词:采暖期大气污染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