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99 被引量:582H指数:11
相关作者:蒋勇叶超张冠冠彭建龙李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9篇农业科学
  • 28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基因
  • 29篇繁殖
  • 24篇母猪
  • 21篇繁殖性
  • 18篇蛋白
  • 16篇仔猪
  • 16篇繁殖性能
  • 14篇细胞
  • 13篇公猪
  • 12篇杜洛克
  • 11篇动物
  • 10篇精液
  • 10篇病毒
  • 9篇杜洛克猪
  • 9篇胚胎
  • 9篇哺乳动物
  • 8篇圆环病毒
  • 8篇猪圆环病毒
  • 7篇性状
  • 7篇转基因

机构

  • 198篇华南农业大学
  • 22篇广东温氏食品...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广东农工商职...
  • 9篇温氏食品集团...
  • 7篇广东广三保养...
  • 5篇广东科贸职业...
  • 4篇仲恺农业工程...
  • 4篇广东谷越科技...
  • 4篇广东温氏种猪...
  • 3篇韶关学院
  • 3篇广州威生医药...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3篇岭南现代农业...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延边大学
  • 2篇汕尾市现代畜...
  • 2篇广州广力莱生...
  • 2篇汕尾宝山猪场...

作者

  • 30篇吴珍芳
  • 16篇蔡更元
  • 14篇张守全
  • 14篇刘德武
  • 14篇卫恒习
  • 9篇陈预明
  • 9篇李紫聪
  • 9篇王爱国
  • 8篇陈志林
  • 7篇郑恩琴
  • 7篇高凤磊
  • 7篇叶健
  • 6篇张永亮
  • 6篇习欠云
  • 5篇刘国乾
  • 5篇胡晓湘
  • 5篇吴俊辉
  • 4篇傅金銮
  • 4篇杨明
  • 4篇杨琳

传媒

  • 39篇中国畜牧杂志
  • 16篇畜牧兽医学报
  • 13篇黑龙江畜牧兽...
  • 13篇遗传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畜牧兽医
  • 8篇畜牧与兽医
  • 8篇广东农业科学
  • 7篇养猪
  • 6篇家畜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饲料工业
  • 4篇猪业科学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2015中国...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畜牧兽医...
  • 2篇科教导刊(电...
  • 2篇第25届广东...

年份

  • 3篇2024
  • 24篇2023
  • 17篇2022
  • 17篇2021
  • 28篇2020
  • 20篇2019
  • 16篇2018
  • 20篇2017
  • 36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猪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转基因猪技术不仅可用于猪的育种,还可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该技术对养猪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的改善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转基因猪制备所需的显微操作技术和介导外源基因整合方法两方面对转基因猪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概括转基因猪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曾芳李紫聪董锐吴珍芳王翀
关键词:转基因显微注射基因打靶
家畜肠道微生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家畜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不断相互作用,形成动物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维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繁殖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渠道。利用代谢组学对微生物代谢物进行检测能对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数据进行补充,从而进一步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综述了家畜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种类、代谢组学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家畜动物的影响等内容,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代谢物与家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的现状。
叶勇全建平吴杰周身娉郑恩琴吴珍芳杨杰徐铮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家畜
人参多糖体外抗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活性的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也是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人参多糖具有抗病毒及增强免疫的作用。为了寻找...
孙加节蒋勇习欠云陈婷张永亮
关键词:PRRSVMARC-145细胞抗病毒活性
文献传递
长白猪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进展分析
2022年
【目的】对长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DAYS_100)、达100 kg体重日增重(ADG_100)、达100 kg体重眼肌面积(LMA_100)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BFT_100)4个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遗传和表型进展,为目标群体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某种猪场核心育种群长白猪2002—2020年的生长性状测定记录,利用R软件对影响长白猪生长性状的因素进行固定效应分析,运用DMU软件和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4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同时评估这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以及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结果】长白猪DAYS_100、ADG_100、LMA_100和BFT_100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99、0.391、0.433和0.421,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DAYS_100和ADG_100的遗传及表型相关呈极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92。DAYS_100表型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性状呈下降趋势;ADG_100和BFT_100遗传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DAYS_100和LMA_100的遗传趋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长白猪4个生长性状均为中高遗传力性状,可通过直接选择加快遗传进展。DAYS_100和ADG_100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猪场的表型测定管理及群体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对猪群生长性状的表现有影响。此外,养殖场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品种品系结构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遗传进展。
闫翘楚林清冯雪燕苏展勤吴细波司景磊张哲李加琪
关键词:长白猪生长性状遗传力估计育种值
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为探究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观察并记录了1656头后备母猪的繁殖情况,分别按照品种、进群季节、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将其分组,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89.73%)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75.00%)和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80.57%);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窝均总仔数(11.36)极显著(P<0.01)高于大白后备母猪(10.35),显著(P<0.05)高于长白后备母猪(10.74);②春季和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配种利用率(100.00%、100.00%)极显著(P<0.01)高于夏季(71.89%)和秋季(51.47%),同时夏季也极显著(P<0.01)高于秋季;秋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受胎分娩率(86.21%)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春季(94.07%)和冬季(97.42%);③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首配日龄在211~230 d组的窝均活仔数(9.30)显著(P<0.05)低于231~250 d(10.15)和251~270 d(10.36)组,并且极显著(P<0.01)低于271~290 d(10.48)组;211~230 d组的窝均合格仔数(8.96)显著(P<0.05)低于231~250 d(9.82)组,极显著(P<0.01)低于251~270 d(10.04)和271~290 d(10.21)组。综合试验结果,长白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产仔性能较好。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在春、冬季节进群时配种利用率较好,在秋季配种时受胎分娩率较差;且其首配日龄在211~230 d时产仔性能较低,在211~290 d时产仔性能较高。
徐桢吕敏勇卫恒习张惠文陈广新李赞李莉孟立张守全
关键词:后备母猪配种季节繁殖性能
仔猪初生重对育肥期生长性状及采食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洛克种公猪初生重对其育肥期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的影响。选取230头杜洛克仔猪,按初生重分为高初生重组和低初生重组,在同一饲养标准下饲养至(100±5)kg体重,记录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表型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高初生重组的30~100 kg日增重、达到100 kg体重时眼肌面积、瘦肉率、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低初生重组(P<0.05);而低初生重组的体重达100 kg所用时间显著长于高初生重组(P<0.01);而高初生重组的100 kg体重背膘厚和100 kg体重肌内脂肪含量与低初生重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低初生重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日采食次数、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平均每次采食量和平均采食速率等采食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低初生重组在30~100 kg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组(P<0.01)。高初生重的杜洛克仔猪相较于低初生重仔猪在育肥期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耗料增重比,且体尺特征更加优秀。
周身娉付帝生杨明丁荣荣庄站伟郑恩琴吴珍芳吴珍芳徐铮
关键词:杜洛克初生重采食行为生长性状
调控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本文概述了JAK-STAT、mTOR和GCN2-eIF2a信号通路的组成,以及其在乳蛋白合成过程中进行的调控作用和机理,对近些年来关于JAK-STAT、mTOR以及GCN2-eIF2a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汪东阳谢月琴罗君谊陈婷习欠云张永亮孙加节
关键词:乳蛋白JAK-STATMTOR
广东地区藏猪繁殖、屠宰和肉质性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从高海拔地区引进的藏猪,在广东温暖潮湿平原地区饲养后的繁殖、屠宰和肉质性状,为藏猪在广东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和选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间对广东地区3个藏猪饲养点的藏猪进行调查。【结果】藏猪母猪窝均产仔数为8.38(±1.96)头,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2.53(±9.79)%;仔猪平均初生重为0.75(±0.16)kg,平均断奶重为5.38(±1.18)kg;藏猪公猪胴体重为25.17(±6.14)kg,总瘦肉率为50.46(±4.54)%,皮率为11.90(±2.70)%,骨率为10.30(±1.77)%,脂肪率为25.51(±6.34)%,板油率为7.41(±1.51)%,平均背膘厚为2.80(±0.87)cm;藏猪母猪胴体重为22.35(±5.42)kg,总瘦肉率为51.92(±5.73)%,皮率为12.57(±4.85)%,骨率为10.28(±2.00)%,脂肪率为22.97(±9.04)%,板油率为6.19(±1.89)%,平均背膘厚为2.11(±0.59)cm;藏猪宰后1 h肌肉pH值为6.25±0.08,宰后24 h肌肉pH值为5.25±0.08,剪切力为41.92(±1.02)N,24 h滴水损失为1.74(±0.12)%,肌肉大理石纹评分为2.93(±0.17)分,肌内脂肪含量为3.35(±0.53)%。【结论】广东地区藏猪的繁殖性能及产肉性能较高海拔藏猪有所提升,说明藏猪适宜在广东地区养殖,但藏猪产肉性能、肉质性状较常规瘦肉型猪差距明显,仍有较大的改良提升空间。
王塑天潘婕胡斌李宝红杜宗亮吴珍芳李剑豪孟繁明
关键词:藏猪杜洛克猪杂交选育
CRISPR/Cas13系统敲减HEK293T细胞ku70和lig4基因表达被引量:1
2020年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as)系统是目前基因编辑、基因表达研究的热点,其中靶向RNA的CRISPR/Cas13系统的开发为RNA的干扰和编辑提供了新的方向。文中针对HEK293T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endjoining,NHEJ)通路修复关键因子Ku70和Lig4的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CRISPR/Cas13a、b系统相应的gRNA,检测其对ku70和lig4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as13a对ku70和lig4的RNA敲减效果可以达到50%以上,Cas13b对ku70和lig4的RNA敲减效果分别达到92%和76%;同时Cas13a、b系统能将Ku70和Lig4蛋白水平分别下调至68%和53%。CRISPR/Cas13系统可有效敲减HEK293T细胞RNA和蛋白质表达,为基因功能和调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王豪强李国玲黄广燕李紫聪郑恩琴徐铮杨化强吴珍芳张献伟刘德武
关键词:KU70
初探lncRNA-Tubb4b的蛋白编码能力及其对微管基因的调控
2022年
旨在探索长链非编码Tubb4b基因(lncRNA-Tubb4b)是否具有蛋白编码能力及其对Tubb4b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lncRNA-Tubb4b中添加起始密码子ATG、0/1/2个的T尾和Flag标记,通过构建载体、脂质体转染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lncRNA-Tubb4b蛋白编码能力进行分析;随后,构建过表达载体和合成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lncRNA-Tubb4b对微管基因Tubb4b的影响。结果表明,我们扩增了添加0、1和2个T尾的Flag片段,其与lncRNA-Tubb4b融合后,成功构建到pcDNA3.1(-)载体中;转染小鼠精原细胞后发现,添加0、1和2个T尾的lncRNA-Tubb4b均没有FLAG蛋白条带;以pcDNA 3.1(-)-EGFP载体为对照,在小鼠精原细胞中过表达lncRNA-Tubb4b时,对照组细胞有荧光产生,试验组Tubb4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地降低(P<0.01);在小鼠精原细胞中干扰lncRNA-Tubb4b表达后,极显著地提高Tubb4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1)。这表明,lncRNA-Tubb4b确实不编码蛋白质,过表达或干扰lncRNA-Tubb4b的表达会极显著地降低或升高Tubb4b基因的表达。
冯美莹卫恒习李莉张守全
关键词:微管小鼠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