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 中国传统建筑工程的美学意蕴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国传统建筑工程是一部"土木写就的史书",凝聚了我们成千上万华夏子民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精魂的物化形态。它既迥异于西方传统建筑,又与现代建筑不同日而语,在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不断发展着,以其独有的特色和美学意蕴在古老而悠远的东方大地上映射出浩瀚雄伟的光辉。
- 陈万球曾蓉茜
- 关键词:浪漫美学意蕴
- 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被引量:6
- 2015年
- 本文从伦理思想史的视角,对马克思幸福哲学要义进行逻辑梳理。马克思站在时代的前列,对西方传统幸福论进行了增删补益,构建起新的幸福哲学。马克思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人性论合理成分,作为其幸福哲学的逻辑起点;由此出发,马克思揭示了幸福观的丰富多样的哲学内涵。作为实践唯物主义大师,马克思用劳动实践诠释了获得幸福的机要。马克思的幸福哲学对构筑当代人幸福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启示。
- 陈万球
- 关键词:幸福哲学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及其生态意义研究
- 2019年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晚年作品《自然辩证法》关键思想,一直以来肯定其价值以及批判其思维的两派学者各抒己见争执不休。随着研究深度逐步提升,学术界逐步认识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意义,同时认识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诠释"人"、"自然"以及"实践"三要素的重要价值,这对于当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中国政府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 肖稳
-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谐社会
- 国内外“数字劳动”研究述评
- 本文介绍国内外"数字劳动"研究的概况和基本思路,从信息产业和数据生产的角度去看数字劳动概念的分析适用性,指出数字劳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在于对"数字生产"领域关注面的窄化以及对"劳动"概念的泛化,面临着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
- 廖苗黄磊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数据生产
- 技术与生态的历史考量
- 2020年
- 基于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从人类技术活动与生态的角度可以发现人类活动的发展经历了3种不同资源利用模式的时期,这个过程中工业模式的源流及技术生态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始生代技术时期、古生代技术时期、新生代技术时期对技术进行考量,人类通过技术文明的源流与发展进行考察发现了技术文明中的生态临界现象,并形成技术生态过程的历史批判。
- 李云飞
- 关键词:环境变化生态影响
- 苗族巴岱信仰中“杀茅人”仪式符号解析——兼论飞山信仰在湘西苗区的适应与改造被引量:2
- 2021年
- "杀茅人"出现在湘西苗族飞山信仰仪式中,是湘西苗族巴岱信仰中较为常见的仪式符号。飞山神在湘西苗区的分布,从腊尔山台地之下逐渐向台地之上渗透,总体呈渐弱趋势。湘西苗族接受了飞山信仰,使之成为苗族巴岱信仰客教之一部分。湘西苗族对飞山神神性的理解所呈现出来的复杂心理,以及湘西苗族飞山神与白帝天王之间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映射出飞山信仰作为外来信仰在湘西苗区流布过程中所遭遇的冲突、适应与改造,这是区域社会差异在宗教意识形态中的反映。湘西苗族飞山信仰仪轨中"杀茅人"仪式符号即是对巴岱信仰仪式符号的借用,是飞山信仰在湘西苗区适应与改造的直接结果。
- 陆群
- 第三空间视域下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以新宁县M镇为例
- 2023年
- 爱德华·W.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作为对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肯定性的解构和启发性的重构,是破解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处在二元模式的手段。人为的把空间分割成为“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两个相对封闭的二元空间,导致乡村地区教育出现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家长对教育认知片面、乡村教育共识表现为“离乡”教育等问题。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旨在打破以往二元对立的空间结构,解构空间中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优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路径。
- 章颖
-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公平
- 论技术使用的生态临界:临界模式、时空维度及态势转化被引量:1
- 2019年
- 技术生态临界点是技术使用的环境负荷由"可承受"向"不可承受"转变的转折点,又是技术的环境影响由"可修复"向"不可修复"转变的转折点。生态临界点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逆转性、风险聚集性、体系性、认识滞后性和社会建构性的特征。技术的生态临界可分为生态链生物放大和空间扩散积聚两种模式情景,空间和时间是生态临界过程的分析维度。技术的生态效应达到临界点将发生量级巨大且不可逆的灾难事件,技术生态风险防控必须在临界期进行。
- 林慧岳陈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