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8 被引量:318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亚飞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6篇化学工程
  • 10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1篇抗氧化
  • 27篇酵素
  • 26篇发酵
  • 20篇发酵过程
  • 16篇活性
  • 12篇抗氧化活性
  • 10篇青梅
  • 9篇多酚
  • 9篇总酚
  • 7篇营养
  • 7篇酵母
  • 7篇黄酮
  • 7篇氨基酸
  • 6篇响应面
  • 5篇多糖
  • 5篇总多酚
  • 5篇抗氧化性能
  • 5篇活性研究
  • 4篇代谢产物
  • 4篇膳食纤维

机构

  • 107篇浙江科技学院
  • 13篇浙江工业职业...
  • 11篇杭州医学院
  • 10篇浙江大学
  • 8篇绍兴文理学院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3篇天津捷盛东辉...
  • 2篇贝因美婴童食...
  • 2篇国家农产品保...
  • 2篇珀莱雅化妆品...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浙江省科技信...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空军杭州航空...
  • 1篇中华全国供销...
  • 1篇克莱姆森大学

作者

  • 11篇毛建卫
  • 5篇尤玉如
  • 5篇刘士旺
  • 5篇吴元锋
  • 5篇杨志祥
  • 4篇黄俊
  • 4篇崔艳丽
  • 4篇王珍珍
  • 3篇叶春林
  • 3篇陈丽春
  • 2篇葛青
  • 2篇龚金炎
  • 2篇方晟
  • 2篇林学海
  • 1篇李春英
  • 1篇肖功年
  • 1篇陈峰
  • 1篇孙培龙
  • 1篇房祥军
  • 1篇李交杰

传媒

  • 10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食品科技
  • 5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中国乳品工业
  • 4篇中国酿造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食品工业
  • 3篇核农学报
  • 2篇应用化工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粮食与油脂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6篇2022
  • 12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29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梅酵素发酵过程中总多酚含量变化与抗氧化相关性研究
以自然发酵法制备的青梅酵素为研究对象,跟踪检测青梅酵素284 d发酵过中总多酚含量变化,并对其与抗氧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了解食用植物酵素的发酵机理、功能性成分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沙如意王珍珍程勇杰陈小伟毛旸晨蒋丽刚张沙沙王高坚毛建卫
关键词:总多酚抗氧化
基于激光促释固相微萃取分析乌鳢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2023年
为开发乌鳢制品以对其不同部位进行高值化利用,针对传统热辅助解吸-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时间长、解吸附不充分等问题,本试验通过激光促释解吸(LID)HS-SPME-GC/MS方法对乌鳢内脏、肌肉、皮和鳃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收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确定重要特征气味物质。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约5 min。从乌鳢的内脏、肌肉、皮和鳃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酯类和其他类等挥发性成分;其中,肌肉中己醛含量最高,为15.45μg·kg^(-1);而皮中壬醛的含量最高(18.52μg·kg^(-1)),内脏中最低。4个部位中,肌肉和皮的醛类物质总含量较高,分别为33.64和37.55μg·kg^(-1)。PCA和OPLS-DA结果显示,壬醛、己醛、1-辛烯-3-醇是判别4个部位最主要的3种物质,呈现鱼腥味、青草味、脂肪味、油腻味、土腥味等,是乌鳢气味特征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为激光促释快检技术在鱼肉样品挥发性成分测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宋恭帅王丹丽袁婷兰李玲龚金炎
关键词:乌鳢固相微萃取挥发性成分
杨梅核多酚提取优化及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提高杨梅核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杨梅核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优化提取条件,并对杨梅核多酚的抗氧化和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80 W、乙醇浓度57.4%、提取时间74.7 min、固液比1:30.6,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杨梅核多酚的提取量为8.50 mg/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杨梅核多酚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值为78.91 mg/L,优于阿卡波糖的IC_(50)值(238.03 mg/L),表明杨梅核多酚具有很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可以作为降糖因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杨梅核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常国立房祥军陈明赵苗苗吕贤喆蔡成岗
关键词:多酚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响应面法
生姜精油抗菌性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生姜精油是指从姜根茎中用水汽蒸馏的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油分,为低沸点混合物。生姜精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抑菌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及药品等行业。微胶囊化是一种改善产品结构及性质的技术,可以扩大功能性成分的应用范围。主要概述了生姜精油的组成成分及其抑菌原理,阐述了生姜精油微乳及微胶囊化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张晶琳KOWALEGUET M G Gloire Martha班兆军刘海东王永江
关键词:生姜精油抑菌作用微乳微胶囊
球磨预处理对毛竹竹茹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及其提取物黄酮含量的影响
为实现毛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球磨为预处理手段,以70%乙醇作为提取剂,利用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毛竹竹茹总黄酮,测定了不同球磨时间竹茹的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根据GB 5009.88-2014方法对不同球磨时间毛竹竹茹中总膳食...
范煜葛青张强唐思煜方吉雷肖竹钱毛建卫虞雯胡林福;
关键词:竹茹黄酮膳食纤维功能特性
文献传递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赤藓糖醇解脂亚罗酵母及其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3年
为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解脂亚罗酵母WT5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为进一步提高赤藓糖醇产量,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Plackett-Burman(PB)试验方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同时对培养模式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复合诱变能有效提升解脂亚罗酵母性能,其中60Co-γ射线最佳辐射剂量和ARTP最优处理时间为1200 Gy、60 s。诱变处理后获得优良菌株CA20,其赤藓糖醇产量为60.80 g·L^(-1),是出发菌株WT5的2.41倍。此外,PB拟合结果确认发酵最优培养基组分为:43 g·L^(-1)葡萄糖、1.92 g·L^(-1)酵母浸出粉、2.98 g·L^(-1)蛋白胨、4.70 mg·L^(-1)硫酸铵、6.85 g·L^(-1)氯化钠、3.30 mg·L^(-1)磷酸二氢钾、0.65 mg·L^(-1)维生素B1、49 mg·L^(-1)肌醇六磷酸、193 mg·L^(-1)司班20、7 mg·L^(-1)吐温80、0.42 mg·L^(-1)硫酸镁、0.002 mg·L^(-1)硫酸亚铁,装液量21 mL,初始pH值5.98。该条件下赤藓糖醇产量可达122 g·L^(-1),得率为0.57 g·g^(-1)。最后,在3.7 L发酵罐中,采用两阶段pH值调控的方法可显著提升CA20赤藓糖醇产量和得率,分别为156 g·L^(-1)和0.58 g·g^(-1),显著高于分批发酵中的131 g·L^(-1)和0.54 g·g^(-1)。本研究结果为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提供了重要信息。
刘芳美夏凯彭艳婷赵学群沙如意黄俊
关键词:赤藓糖醇发酵工艺
植物碳黑对重金属Cd诱导的肝脏氧化应激变化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本实验用重金属水暴露ICR小鼠,以植物炭黑-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灌胃剂,探究植物炭黑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体内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以及对重金属诱导的肝脏氧化应激变化的影响;并通过不同碳源的长期暴露动物模型,验证植物炭黑食用的安全性...
张诗雨黄晓楠陈丽春
粗柄羊肚菌液体发酵条件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对粗柄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YG(0.5%酵母提取物的PDA)培养基上,合适的摇瓶培养条件是:发酵温度25℃,发酵摇瓶转速150r/min,培养基装量为150mL/500mL(加10粒玻璃珠),添加0.7%的羧甲基纤微素(CMC)可以明显地提高菌丝体的生物量。在上述摇瓶培养条件基础上,通过6种发酵培养基发酵实验,获得生物量最高的发酵培养基,其组成为麦芽汁50%、玉米粉2%、酵母提取物0.5%,发酵生物量为16.4g,再生率为9%。
刘士旺毛建卫吴元锋黄俊杨志祥王强尤玉如
关键词:羊肚菌摇瓶培养发酵培养基
基于机器学习的代谢组学解析腊八蒜储藏过程中代谢物差异
2023年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储藏时间的腊八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不同储藏时间腊八蒜的显著性代谢物,进一步利用深度学习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算法确定其标志性代谢物,并对其标志性代谢物的途径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为标准进行筛选,共筛选出57种差异代谢物(VIP≥1,P<0.05,FDR<0.05),包括酸类(6种)、醇类(12种)、胺类(6种)、糖苷类(1种)、酯类(3种)、醚类(4种)、芳香类(13种)、烯烃类(2种)、其他(10种)。进一步地基于SVM-RFE过程筛选出6个标志性代谢物,其中5-己炔-1-醇是区别大蒜和腊八蒜的关键因素,而有机活性小分子肌醇、9-十八碳烯酰胺、硬脂酸、棕榈酸、苯甲酸是区分腊八蒜储藏的第35和85 d的关键因素。KEGG富集分析表明,在腊八蒜储藏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代谢通路为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脂肪酸生物合成,角质、亚伯碱和蜡的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醛糖酸代谢,脂肪酸链伸长系统,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半乳糖代谢,磷酸肌醇代谢,脂肪酸降解。本研究解析出的腊八蒜储藏过程中6种标志性代谢物可以为腊八蒜的储藏和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王铖王珍珍陈其彪戴静李宪秀沙如意王宏鹏毛建卫黄俊
关键词:代谢组学腊八蒜支持向量机
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基于CiteSpace分析
2023年
真菌毒素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污染物质,通过食物和饲料进入食物链中,其检测方法研究对于真菌毒素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发展现状,有助于明晰其领域的热点及发展动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及参考。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数据,将研究成果进展脉络进行系统归纳分析表明,在毒素限量标准提出后,毒素的检测逐步成为研究热点,且检测技术逐步细化,重点在实现检测技术的快速、高效和技术广适性,其中将原有技术与新型材料结合、开发新检测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重点也更加集中在检测方法的稳定、快速、高效等方面。
杜要文姚锋李传鹏常国立蔡成岗陈登
关键词:真菌毒素CITESPACE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