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798 被引量:4,152H指数:24
相关作者:王振宇崔艳华张华李延华李海梅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1篇期刊文章
  • 9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3篇农业科学
  • 108篇生物学
  • 89篇医药卫生
  • 26篇化学工程
  • 23篇理学
  • 13篇文化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7篇乳酸
  • 63篇多酚
  • 63篇乳酸菌
  • 63篇抗氧化
  • 62篇活性
  • 61篇甜菜
  • 57篇发酵
  • 49篇多糖
  • 49篇响应面
  • 37篇牛乳
  • 34篇蛋白
  • 34篇色谱
  • 33篇细胞
  • 33篇纯化
  • 31篇相色谱
  • 29篇食品
  • 29篇基因
  • 27篇响应面法
  • 22篇体外
  • 22篇响应面法优化

机构

  • 79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82篇东北林业大学
  • 90篇东北农业大学
  • 30篇黑龙江省科学...
  • 30篇通化师范学院
  • 1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哈尔滨商业大...
  • 10篇国家大豆工程...
  • 9篇黑龙江中医药...
  • 8篇哈尔滨学院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衡水学院
  • 7篇长春大学
  • 7篇黑龙江省质量...
  • 6篇北京三元食品...
  • 5篇清华大学
  • 5篇黑龙江大学
  • 5篇吉林医药学院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204篇张兰威
  • 180篇王振宇
  • 108篇马莺
  • 65篇杜明
  • 55篇易华西
  • 52篇杨鑫
  • 46篇程大友
  • 46篇崔艳华
  • 45篇张华
  • 44篇韩雪
  • 42篇张英春
  • 41篇徐德昌
  • 37篇董爱军
  • 36篇李延华
  • 32篇罗成飞
  • 30篇李琳
  • 29篇崔杰
  • 27篇赵海田
  • 21篇刘猛
  • 21篇王路

传媒

  • 103篇食品工业科技
  • 92篇中国甜菜糖业
  • 41篇中国乳品工业
  • 36篇食品科学
  • 31篇食品科技
  • 27篇生物信息学
  • 24篇中国酿造
  • 24篇中国食品科学...
  • 21篇中国林副特产
  • 20篇哈尔滨工业大...
  • 19篇安徽农业科学
  • 19篇食品研究与开...
  • 17篇第五届中国乳...
  • 1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10篇食品与发酵工...
  • 9篇乳业科学与技...
  • 8篇卫生研究
  • 8篇中国调味品
  • 7篇分析化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18
  • 3篇2017
  • 14篇2016
  • 65篇2015
  • 114篇2014
  • 60篇2013
  • 120篇2012
  • 98篇2011
  • 83篇2010
  • 73篇2009
  • 77篇2008
  • 48篇2007
  • 22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7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酸性多糖硫酸酯化制备工艺被引量:1
2014年
前期研究发现,硫酸酯化黑木耳酸性多糖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运用响应面法对黑木耳酸性多糖的最佳硫酸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研究了氯磺酸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酯化试剂的体积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转速5个因素对黑木耳多糖硫酸酯化取代度的影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对各因素的水平组合进行优化,获得黑木耳酸性多糖硫酸酯化优化条件:氯磺酸∶N,N-二甲基甲酰胺为1∶3.49、酯化试剂比例为3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12.84 min、转速为20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硫酸酯化黑木耳酸性多糖的取代度可达0.490 5。
尹红力佟丽丽王振宇李婷婷刘冉
关键词:响应面法
植物抗菌剂抑菌机理及其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综述了植物抗菌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控制食品腐败的作用和机理,及其发展趋势。通过总结前人在抑菌作用机理、食品成分对植物提取物的影响、植物提取物间的交互作用和植物提取物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贮藏食品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植物抗菌剂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会使其活性降低;较高的抗菌剂浓度会导致食品味道和香气的改变;体外条件下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与其在食品体系中的活性有很大差别等影响植物抗菌剂使用的问题。这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植物提取物与食品微生态的关系,加大力度开发有效植物资源,植物抗菌剂与食品加工、包装和贮藏技术相结合等才可能得到解决。
王晓岑井晶于艳燕卢卫红王振宇
关键词:抗菌剂食品防腐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分析羊奶中挥发性化合物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羊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羊奶中挥发性化合物共检测到42种,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脂肪酸,酯类、醇和酮类,还含有一些其他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挥发性脂肪酸有10种,主要由短链脂肪酸和中等长度碳链脂肪酸组成。酯类物质有16种,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4-甲基-十五酸甲酯和己二酸二(2-乙基)乙酯等。另外挥发性醇类和酮类物质共7种,其它挥发性化合物9种。
何胜华杨鑫李海梅马莺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技术羊奶挥发性化合物
非晶化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被引量:4
2010年
为研究球磨法非晶化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全自动气体吸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非晶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非晶化玉米淀粉颗粒破裂,偏光十字消失,相对结晶度由原玉米淀粉的23.4%下降到1.91%,淀粉从多晶态转至无定形态;糊化温度、热焓值均降低,糊化吸收峰消失;比表面积增大,粒度分布变宽、粒径增大,颗粒平均孔径增大;溶解度、膨胀度和持水能力均提高;而淀粉糊浊度下降,特征黏度值均小于原玉米淀粉,非晶化玉米淀粉热糊稳定性和冷糊力学稳定性均优于原淀粉.
刘天一马莺李德海
关键词:玉米淀粉理化性质
亚临界水技术及其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是一种无毒、安全、环保、效率高的提取分离技术。亚临界水是温度在100℃~374℃之间,一定压力下,仍然保持液体状态的水。随着水温升高,亚临界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会随之改变,尤其是介电常数和离子积。对亚临界水的性质,提取机制、装置、影响因素以及其在挥发油、多酚等活性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亚临界水提取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前景做了展望。
张晓倩王荣春马莺公丕民杨文钦
关键词:亚临界水天然活性成分
葡萄汁降酸及澄清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被引量:9
2010年
降低葡萄汁酸度和减少沉淀是葡萄汁加工过程中亟待解决2大难题。分析了葡萄汁中影响降酸及可产生沉淀的成分,介绍了常用的降低葡萄汁酸度的方法,阐述了防止沉淀产生的澄清技术,探讨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葡萄汁的加工及产品的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王伟军李延华张兰威
关键词:葡萄汁降酸
不同杀菌剂对能源甜菜乙醇发酵的效果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甜菜发酵乙醇的转化率,采用3种杀菌剂对发酵底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分别使用漂白粉、甲醛和五氯苯酚钠3种杀菌剂后发酵效果均有提高,且3种杀菌剂均为水平2效果最好。3种杀菌剂的发酵效果顺序为:五氯苯酚钠>甲醛>漂白粉,采用发酵前利用0.004%五氯苯酚钠50℃处理30min。4种处理发酵前后pH的变化幅度依次为:空白(CK)>甲醛>五氯苯酚钠>漂白粉,但根据乙醇转化率的高低确定使用五氯苯酚钠作为杀菌剂。
史淑芝代翠红程大友董爱军马凤鸣鲁兆新罗成飞
关键词:杀菌剂乙醇发酵
大米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由于胆固醇代谢紊乱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胆固醇与许多疾病如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所以开发一种降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研究的热点。大米蛋白具有高营养价值,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介绍了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和大米蛋白的结构组成,并对国内外大米蛋白的降低胆固醇水平及调控胆固醇代谢机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大米蛋白能够降低血液和肝脏的胆固醇水平,促进粪便和类固醇的排泄,降低LDL的水平。
栾慧杨林
关键词:大米蛋白胆固醇代谢植物蛋白
乳铁蛋白对铁代谢的影响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铁结合性糖蛋白,是铁在机体内代谢及转运关键载体。目前,有关乳铁蛋白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应用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新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铁在机体内的代谢;铁转运蛋白-乳铁蛋白转运系统:铁转运主要是由转铁蛋白受体和乳铁蛋白受体介导的,铁转运入脑的途径主要是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途径,还有乳铁蛋白-乳铁蛋白受体途径及其他途径;铁对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其中铁参与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铁代谢和铁转运相关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都是引起脑损伤的原因;最后简述乳铁蛋白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新的进展,乳铁蛋白修饰的纳米粒子可能是目前最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之一。
陈镜羽单毓娟杜明李冰张兰威
关键词:乳铁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
不同溶剂提取黑木耳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黑木耳为原料,提取出3种不同溶性的黑木耳多糖,通过黑木耳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来评价3种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研究表明,3种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对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提取的黑木耳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且水提黑木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优于其他2种。[结论]研究可为人们寻求高效的抗氧化的功能性食品和药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婷婷王振宇尹红丽刘冉张乃珣安静
关键词:黑木耳多糖抗氧化自由基
共8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