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长江口渔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2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幼鱼
  • 5篇长江口
  • 4篇中华鲟
  • 3篇中华绒螯
  • 3篇中华绒螯蟹
  • 3篇中华鲟幼鱼
  • 3篇绒螯蟹
  • 3篇亲体
  • 3篇子二代
  • 3篇产卵
  • 2篇盐度
  • 2篇幼体
  • 2篇体长
  • 2篇温度
  • 2篇卵量
  • 2篇GAM
  • 2篇产卵量
  • 1篇大眼幼体
  • 1篇淡水
  • 1篇性成熟

机构

  • 16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深圳市大龙园...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8篇庄平
  • 6篇赵峰
  • 6篇王妤
  • 6篇张涛
  • 4篇章龙珍
  • 3篇刘鉴毅
  • 3篇宋超
  • 3篇杨刚
  • 2篇宋志明
  • 1篇冯广朋
  • 1篇李伟杰
  • 1篇王思凯
  • 1篇黄孝锋
  • 1篇吴贝贝

传媒

  • 7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2016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漂浮湿地对长江口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逐渐恶化的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是导致此处生物多样性下降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恢复和修复长江口生态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本研究尝试采用人工漂浮湿地(Artificial ...
黄孝锋赵峰宋超高宇张涛庄平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位长江口
文献传递
基于GAM模型分析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幼体时空变化及其原因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不仅为我国重要的捕捞对象,同时也为养殖产业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水利工程和水域污染等原因,致使亲蟹和蟹苗资源日趋衰退.为合理开发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保护其栖息地,本文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蚤...
耿智冯广朋赵峰张涛杨刚庄平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体长江口
子二代大鲵亲体个体生殖力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指导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科学人工繁育,分析了子二代大鲵亲体的体质量、体长、肥满度和胸围等体型生长参数与成熟个体产卵量的关系,了解子二代大鲵生殖力。结果表明,二代养殖亲体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40~2 000粒,平均464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_L)为0. 47~23. 37粒/cm,平均为5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_m)为3. 84~450粒/kg,平均为92粒/kg。统计表明性成熟子二代大鲵的生殖力与体型生物学指标没有显著关系。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关键词:产卵量生殖力
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盐度偏好行为
蟹类幼体的向岸洄游通常被认为是从其变态为大眼幼体期开始,然而关于洄游性蟹类大眼幼体重新人侵河口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利用七分室盐度选择装置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对盐度的偏好行为.结果 显示:大眼幼体对低盐表现出明显的偏...
王瑞芳冯广朋黄晓荣庄平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盐度
基于GAM模型的子二代大鲵亲体产卵量分析
2018年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水生生物的体型性状对其繁育和产卵有影响,但目前关于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体型性状对其繁殖特性的研究没有报道。为指导大鲵的科学人工繁育,采用GAM模型分析子二代大鲵亲体的体重、体长、肥满度和胸围等体型生产参数对成熟个体的产卵量影响。模型表明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4个生长参数对产卵量有明显作用,体长和肥满度对产卵量影响是非线性递增的;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体重对产卵量影响是单调递减的;胸围小于380 mm时,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胸围对产卵量的影响是波动的;之后,随着胸围增加产卵量快速变少。对产卵量影响密切的体长、体重、胸围和肥满度分别是800~1000 mm、6000~7000 g、350~400 mm和0.6~1。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关键词:产卵量GAM
性成熟子二代大鲵亲体全长与体质量的回归分析
2017年
为性成熟子二代大鲵亲体的人工繁育选苗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和广东大有大鲵驯养繁殖有限公司自繁123尾性成熟子二代亲体的体质量和全长进行实际测量,利用matlab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分析。结构表明,性成熟子二代体质量和全长直接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体质量和全长直接的主要关系可以用幂函数:y=0.00001129x^(3.312)和三次曲线:y=39400-136.2x+0.1521x^2-0.00004544x^3表达。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关键词:体质量体长性成熟
温度对点篮子鱼幼鱼生长、摄食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研究了不同养殖温度(19℃、23℃、27℃、31℃)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各温度组幼鱼存活率(SR)均达到95%以上,19℃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在19~31℃范围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相对增重率(WGR)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在31℃时达到最高值;不同温度组的体质量增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31℃〉27℃〉24℃〉19℃,31℃和27℃温度组体质量呈二项式增长,23℃和19℃组呈线性增长;随着温度升高,其饵料系数(FCR)逐渐降低(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29.89℃时达到最小值;摄食率(FR)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曲线分析得其在31.74℃时达到最大值。温度对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随温度降低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9℃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7℃和31℃组(P〈0.05);温度对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对幼鱼肠道淀粉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在23℃时达到最大值。综合以上结果认为,点篮子鱼幼鱼快速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9.89~31.74℃,在此温度范围内点篮子鱼幼鱼可获得较大的生长率。
刘鉴毅宋志明王妤庄平章龙珍
关键词:温度摄食消化酶
长江口凤鲚生物学特征及其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0年
为探究长江口凤鲚(Coilia mystus)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通过对已有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综述了长江口凤鲚的形态特征、分布、洄游、年龄与生长、摄食习性和繁殖发育等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近50余年来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与管理现状。凤鲚的自然分布较广,不同凤鲚群体的分化明显,洄游履历类型多样。长江口凤鲚的年龄组成以1~2龄占优,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繁殖群体的组成呈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长江口凤鲚在1+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成熟个体一年可繁殖一次,产卵属于单峰一次性产卵类型。长江口凤鲚的生殖力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其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除个别年份外均呈现下降趋势。长江口凤鲚产量自1974年达到历史顶峰后,除1995年出现大幅反弹外,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近几年长江口凤鲚汛期资源量为40 t左右,已基本不能形成渔汛,其资源岌岌可危。据此,建议加强长江口凤鲚种群动态、生境需求和人工繁育等方面的研究,为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基础资料。
赵峰杨琴宋超宋超庄平
关键词:凤鲚生物学特征资源利用长江口
中华鲟幼鱼鳃上氯细胞的免疫定位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氯细胞(CCs)在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1835)幼鱼鳃上的分布状况及形态特征,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及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对氯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棋盘法,确定一抗和二抗的最佳实验浓度分别为1∶1 500和1∶500时定位其鳃上的Na+/K+-ATPase免疫阳性细胞(NKA-IR细胞,即氯细胞)效果较好,可用于中华鲟幼鱼鳃上氯细胞的免疫定位研究。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数量分别为(4.72±0.34)个/100μm和(0.64±0.19)个/100μm,差异极显著(P<0.001);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平均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187.28±18.30)μm2和(159.53±16.72)μm2;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的细胞形状因子分别为0.72±0.33和0.68±0.46,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中华鲟幼鱼鳃上氯细胞呈卵圆形,主要分布在鳃丝上,尤其是鳃丝及鳃小片基部区域,少量分布在鳃小片上,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大小基本一致。
吴贝贝赵峰张涛王妤章龙珍庄平
关键词:中华鲟免疫荧光染色
超声波遥测在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一种超声波标志的体外固定方法,采用超声波遥测法,分析了抱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产卵场附近水域的水平和垂直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标志的体外固定对中华绒螯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移动追踪系统对超声波标志的最大追踪距离为532±16 m;2014年12月共放流14只超声波标志的抱卵中华绒螯蟹,12月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10次追踪分别追踪到10、12、13、9、9、9、9、6、4、2只标志蟹;标志蟹主要分布在深水航道的南北两侧的堤坝附近水域,1月标志蟹出现在中游区域的频次显著大于下游区域(P<0.05),随后呈逐步东移的趋势,4月出现在下游区域的频次显著大于中游区域(P<0.05);标志蟹的栖息水深在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1月上旬至2月上旬标志蟹逐步由水深8.25±3.35 m的水域移至水深11.10±2.64 m的水域栖息,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标志蟹偏好水深6.35 m左右的水域,4月下旬标志蟹的栖息水深为9.89±2.59 m。本文成果将为水生动物的生态习性、栖息地定位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耿智冯广朋赵峰张涛杨刚庄平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长江口产卵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