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水养殖生态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68 被引量:463H指数:13
相关作者:陈亮柳明夏建红唐仁生梁福全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0篇珠母贝
  • 8篇毒性
  • 7篇鱼礁
  • 7篇抗生素
  • 6篇大珠母贝
  • 6篇毒性效应
  • 6篇鱼类
  • 6篇三氯杀螨醇
  • 6篇杀螨
  • 6篇杀螨醇
  • 6篇氯杀螨
  • 5篇养殖
  • 5篇人工鱼礁
  • 5篇南海北部
  • 4篇渔业
  • 4篇水产
  • 4篇总脂
  • 4篇总脂含量
  • 4篇污染
  • 4篇海域

机构

  • 68篇中国水产科学...
  • 24篇上海海洋大学
  • 12篇广东海洋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水利部中国科...

作者

  • 18篇李纯厚
  • 16篇贾晓平
  • 13篇喻达辉
  • 13篇甘居利
  • 10篇黄桂菊
  • 7篇陈丕茂
  • 7篇方良
  • 7篇张伟
  • 6篇戴明
  • 5篇李娟
  • 4篇林钦
  • 4篇柯常亮
  • 4篇黄洪辉
  • 4篇王蒙
  • 4篇蔡文贵
  • 4篇潘俐玲
  • 4篇韦芳三
  • 4篇王晓宁
  • 4篇胡维安
  • 4篇陈洁文

传媒

  • 12篇南方水产
  • 4篇水产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农药
  • 1篇农业图书情报...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0篇2011
  • 23篇2010
  • 17篇2009
  • 4篇2008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家系的建立与遗传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以采自广西北海(B)、广东徐闻(X)、海南三亚(S)的3个不同养殖群体的合浦珠母贝为亲贝,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建立了9个交配组合,每个组合10个家系,共90个家系。出苗经60d养殖后,比较各家系的育种值,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壳长的Kung育种值大于20的家系有8个,分别为BX2(表示北海♂×徐闻♀的2号家系,余依此类推)、BX9、BB4、BB5、BB8、BS9、XS3、SB8,其中XS3的壳长及壳宽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均最大,XX3最小。BB4和XS3的综合评定值大于1。壳长的一般配合力为三亚群体17.40,徐闻17.45,北海18.27;壳高为三亚14.74,徐闻14.79,北海15.54。壳长的特殊配合力为三亚—徐闻17.75,三亚—北海18.27,徐闻—北海18.12;壳高为三亚—徐闻14.98,三亚—北海15.51,徐闻—北海15.46。壳长的平均杂种优势为三亚—徐闻1.41,三亚—北海0.96,徐闻—北海0.67;壳高为三亚—徐闻1.13,三亚—北海1.60,徐闻—北海1.19。表明北海的亲本较好。
谷龙春李金碧喻达辉黄桂菊刘建业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遗传育种双列杂交家系
CO_2/空气比值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总脂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牟氏角毛藻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向培养液中通入5种不同比值的CO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培养牟氏角毛藻,研究了CO2/空气比值对海洋产能微藻的生长以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CO2/空气的比值对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总脂含量、总脂日增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牟氏角毛藻在CO2/空气=1/15时相对生长率最高,为1.76 d-1;总脂含量百分比最高,为31.26%;总脂日增量也最高,为样品藻初始干重的0.75倍。牟氏角毛藻的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CO2/空气比值的减小而增加,CO2/空气=1/25时最高,达70.27%;CO2/空气=1/5时最低,为65.28%。研究表明,CO2/空气=1/15的混合气体最适合牟氏角毛藻的生长以及粗脂肪的积累;CO2/空气=1/25最适合牟氏角毛藻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
王蒙李纯厚戴明韦芳三周岩岩杨慧英胡维安杨进
关键词:牟氏角毛藻总脂含量相对生长率
斑节对虾性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2010年
以池塘养殖250日龄的斑节对虾性腺组织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DD)筛选性腺差异表达基因,获得173条雌、雄性腺差异表达片段。随机选取44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Real-timeRT-PCR验证,最终获得10条阳性差异表达片段,其中OA7-1、OA7-2、OG8-1、OG8-2、OC1-3、OC4-2、OC8在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精巢,TG6-3、TG8在精巢中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卵巢,TC1为精巢特异表达片段。序列分析表明OA7-2为脱氧尿嘧啶三磷酸核苷酸水解酶(dUTPase)(E值6e-54);OG8-1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亚单位4(eIF-3delta)(E值9e-58);OC1-3为未命名蛋白产物(unnamed protein product)(E值2e-17);OC4-2为60S核糖体蛋白L7(RPL7)(E值6e-40);OC8为60S核糖体蛋白L3(RPL3)(E值5e-36);OA7-1、OG8-2和TC1与BLASTx比对同源性较低(10-410),为新的EST序列。对TC1转录水平分析表明其在精巢中表达,在卵巢及雌、雄性个体的眼柄神经节、大脑组织、肝胰腺、肌肉中均不表达,雌、雄个体基因组DNA均能扩增出TC1片段,推测TC1可能为一条由转录水平调控参与精子发生及繁殖相关的重要基因。对精巢表达量远高于卵巢的差异片段TG6-3进行雌、雄个体不同组织转录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在眼柄神经节组织中不表达,在雌性脑组织中不表达而在雄性脑组织中表达且在性腺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表明TG6-3有可能为一条参与斑节对虾性腺发育调控的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对虾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陈亮黄建华张殿昌苏天凤江世贵
关键词:斑节对虾性腺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转染条件优化与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克隆了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的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与MCP基因的融合真核表达载体pEGFP-MCP,设计了3对针对MCP基因序列的小片段干扰性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NNV-001、NNV-002、NNV-003),开展了转染方法、转染剂量与转染效果的研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MCP和不同剂量的siRNA共转染导入黑头呆鱼肌肉(FHM)细胞.结果表明,用无血清培养基转染、4-6 h后换液的转染方法,比不换液、只将转染混合物代替同体积培养基的转染方法效率高;当质粒的转染量为50、70、100和150 ng时,100 ng的转染量为最合适;在pEGFP-MCP与siRNA共转染组,3对siRNA序列都有干扰效果,均能干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其中NNV-002效果最好.当siRNA终浓度为200 nmol/L时,显示出了较好的沉默效果.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曾令兵龙华
关键词: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RNA干扰
鱼、虾、贝中硫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被引量:10
2009年
建立了鱼、虾、贝中硫丹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乙腈-乙酸乙酯混合液超声萃取,于冰箱中-18℃冷凝除脂,经无水硫酸钠、氧化铝和Florisil硅土复合柱层析净化,所得试样溶液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硫丹的残留量,外标法定量。α-硫丹、β-硫丹线性范围均为0.001~0.200mg/L,实验室得出α-硫丹、β-硫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96;验证实验室得出α-硫丹、β-硫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68,定量检测下限均为0.001mg/kg。当α-硫丹、β-硫丹在鱼、虾、贝试样中分别等量添加0.001、0.010、0.050mg/kg三个水平时,加标回收率变化范围为77.5%~108%,相对标准偏差变化范围为3.03%~14.7%。
柯常亮陈洁文林钦甘居利
关键词:硫丹气相色谱
珍珠贝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长耳珠母贝(P.chemnitzi)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的16S rRNA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删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后,得到439bp可供分析的核苷酸片段,用MEGA3.1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种内个体间序列完全相同,长耳珠母贝种内个体间有2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而企鹅珍珠贝种内个体间有1个转换(Transision)突变位点,5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9种珍珠贝的序列进行比较,得到464个同源比对位点,包括51个插入/缺失位点和231个变异位点(173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3个单突变子)。合浦珠母贝与长耳珠母贝的同源性为83.2%,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与企鹅珍珠贝的同源性分别为55.4%和59%。NJ系统进化树表明合浦珠母贝和长耳珠母贝与珠母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而企鹅珍珠贝与珍珠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与形态学分类一致。
黄桂菊喻达辉郭奕惠曲妮妮
关键词:珍珠贝RRNA基因
氯化三丁基锡对黑鲷鳃和肝组织SOD、MDA和GPx的影响被引量:35
2009年
观察和比较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在不同浓度的氯化三丁基锡(tri-n-butyltin chloride,TBTCl)溶液中暴露后,其鳃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BTCl对黑鲷鳃SO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肝脏SOD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暴露TBTCl溶液中24h后,黑鲷鳃和肝脏MDA含量均有升高,且随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暴露48h后,2组织中MDA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均降低。TBTCl对黑鲷鳃GPx活性的影响先是表现出显著性抑制,之后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的促进效应,肝脏则呈现随浓度增加GPx活性被显著性地促进的趋势。黑鲷体内鳃和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系统对TBTCl的毒理学敏感性,表明其可以作为监测有机锡污染程度的效应指标。
陈海刚马胜伟林钦甘居利蔡文贵贾晓平
关键词:氯化三丁基锡黑鲷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合浦珠母贝不同来源群体小片贝的育珠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用广东湛江的2龄合浦珠母贝作为插核母贝,选取1.5龄、30-35 g之间的三亚贝、印度贝和广东贝作为小片贝,研究不同小片贝对珍珠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光泽来看,印度小片贝的优质珠比例(47.7%)显著高于三亚小片贝(40.0%)和广东小片贝(42.0%,P〈0.05),但三亚小片贝的珍珠上层速度0.0538(±0.0046)mm/月显著高于广东小片贝珍珠的0.0521(±0.0045)mm/月。说明采用印度小片贝对提高优质珠的比例有一定的效果,采用三亚小片贝能提高珍珠质分泌的速度,小片贝和受体贝来源于相同群体时能增加商品珠比例。
张希邢孔武喻达辉黄桂菊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地理种群
大珠母贝种苗海区深水中间培育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开展了大珠母贝种苗不同深度和密度的养殖试验,以优化、筛选合适的养殖密度和深度,为大珠母贝养殖提供技术支撑。贝苗初始大小为平均壳长4.11 mm,平均壳高3.89 mm,平均体重0.0143 g,养殖水深包括3、5、7 m和海底(12 m)(贝苗密度为2 000个/笼),养殖密度包括500、1 000、1 500、2 000、2 500个/笼(养殖水深为5 m)。经过两个月的养殖,7 m水深的贝苗生长最快,平均壳长达30.80 mm(平均生长速度为0.41 mm/d),平均体重达3.34 g(平均生长速度为36.69 mg/d);密度为500个/笼的生长较快,平均壳长达30.15 mm(生长速度为0.42 mm/d),平均体重达3.18 g(生长速度为31.90 mg/d)。深度组中存活率最高的是海底组(12 m),为17.7%,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最低的是3 m组,为6.9%;密度组存活率最高的是1 500个/笼组,为15.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最低的是2 500个/笼组,为7.4%。不管是深度组还是密度组,第1个月与第2个月的平均壳长增长没有明显差异,而第2个月的平均体重增长明显大于第1个月。说明大珠母贝苗海区养殖适宜在较深水层、密度为1 500~2 000个/笼的条件下进行。
成书营喻达辉黄桂菊潘俐玲王晓宁
关键词:种苗养殖方式
北部湾浮游幼虫群落结构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在北部湾海域按季度进行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本文研究了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季节变动。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浮游幼虫主要有15大类群;其中4类(长尾类幼虫、短尾类幼虫、口足类阿利玛幼虫、蛇尾类长腕幼虫)周年出现,其它为季节性出现。长尾类幼虫、口足类阿利玛幼虫、蛇尾类长腕幼虫、短尾类溞状幼虫、短尾类大眼幼虫及其它短尾类幼虫为优势类群。北部湾浮游幼虫的年丰度变化范围为0.02~7.65ind/m3,均值为0.50ind/m3,四季的丰度为夏季(0.86ind/m3)>春季(0.40ind/m3)>秋季(0.32ind/m3)>冬季(0.12ind/m3)。从春季到冬季整个浮游幼虫密集中心呈逆时针从湾的东北部向西北部海区移动,移至湾的中部后再返至西北部。K优势度曲线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总体上浮游幼虫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差异不大。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幼虫栖息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水温和pH,其次是盐度、溶解氧。
王学锋李纯厚廖秀丽贾晓平
关键词:浮游幼虫群落结构典范对应分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