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19 被引量:839H指数:16
相关作者:岳亮王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2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9篇养殖
  • 28篇大菱鲆
  • 13篇半滑舌鳎
  • 10篇星鲽
  • 10篇斑鱼
  • 9篇循环水养殖
  • 9篇石斑
  • 9篇石斑鱼
  • 9篇工厂化
  • 8篇牙鲆
  • 8篇鱼类
  • 8篇刺参
  • 7篇卵巢发育
  • 6篇选育
  • 6篇体重
  • 6篇家系
  • 5篇营养
  • 5篇圆斑星鲽
  • 5篇品系选育
  • 5篇卵巢

机构

  • 119篇中国水产科学...
  • 2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1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大连海洋大学
  • 7篇青岛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大连天正实业...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烟台开发区天...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山东大学威海...
  • 1篇青岛市海洋与...

作者

  • 32篇雷霁霖
  • 18篇刘新富
  • 17篇徐永江
  • 17篇马爱军
  • 13篇柳学周
  • 13篇王印庚
  • 12篇孟振
  • 12篇廖梅杰
  • 12篇王新安
  • 10篇张正
  • 9篇刘滨
  • 8篇关长涛
  • 8篇高淳仁
  • 8篇王妍妍
  • 7篇丁福红
  • 7篇荣小军
  • 7篇王峰
  • 7篇崔勇
  • 7篇黄智慧
  • 7篇李彬

传媒

  • 24篇渔业科学进展
  • 12篇海洋科学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海洋与湖沼
  • 9篇鱼类种子工程...
  • 6篇中国工程科学
  • 6篇水产研究
  • 4篇渔业现代化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渔业信息与战...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第三届全国现...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2013年全...
  • 2篇2012年中...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34篇2012
  • 20篇2011
  • 18篇2010
  • 1篇2009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菱鲆体重性状不同生长期的基因效应分析
马爱军王新安
不同生长环境褐牙鲆的外观性状与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赵侠关长涛董登攀崔勇李娇高天翔
关键词:褐牙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野生
鲆鲽鱼类遗传改良的家系选育和非线性选择
项目组利用电子标记的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对大菱鲆进行遗传改良。根据家系选育理论,结合对大菱鲆进行遗传改良的实际操作经验,对鲆鲽鱼类家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进行完善,进一步优化育种方案,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育种规划。并汇报了项目...
马爱军
文献传递
条斑星鲽卵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份,E2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值,4月产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下一个生殖季节。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7月达到第1个峰值,并在翌年1月份达到第2个峰值,在4月份产卵后降至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下一个生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E2与T存在正相关关系,E2与光周期调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与GSI和CF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倪娜柳学周徐永江赵明曲建忠
关键词:条斑星鲽卵巢发育组织学性类固醇激素
盐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 ♀)×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 ♂)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杂交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了盐度为30时,正常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变化,分为仔、稚、幼鱼3个时期。在本研究条件下,初孵至2日龄为前期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959±0.152)mm,主要特征为卵黄囊和油球未被吸收消化;3–30日龄为后期仔鱼,3日龄仔鱼全长为(2.765±0.108)mm,主要特征是第2背鳍棘与腹鳍棘的绝对长度已达到仔、稚鱼阶段的最大值;31–45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稚鱼全长为(18.130±1.565)mm,主要特征为内脏器官发育完善、鱼体呈透明状;46日龄后进入幼鱼期,此时全长为(39.850±2.565)mm,体色形成、开始被鳞、体表布满细小的棕色斑点。
张梦淇陈超李炎璐孔祥迪刘莉翟介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盐度胁迫
短期低盐度胁迫对驼背鲈(♀)×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抗氧化及消化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为探讨在不同程度的盐度降低下对驼背鲈(Cromilepptes altivelis♀)与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杂交品种(鼠龙斑幼鱼)摄食、抗氧化和消化生理的影响,本实验设置盐度突变组:5×10^(–3)、10×10^(–3)、15×10^(–3)、20×10^(–3)、25×10^(–3)、30×10^(–3)(对照组);盐度渐变组(每天盐度降低5×10^(–3))。在第0、3、7天时分别取样,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力;胃组织中的胃蛋白酶、肠道中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盐度突变组中,盐度降低幅度越大对酶活性的影响越大,尤其5×10^(–3)~15×10^(–3),3种抗氧化性酶活性在肝脏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清中的SOD、CAT在第3、7天活性相似,均显著高于其他同时期各组,MDA在第7天显著升高;3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盐度越低,下降幅度越显著;其他各组的抗氧化性酶和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盐度突变组各组的摄食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5×10^(–3)组最低。盐度渐变组SOD、CAT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MDA先上升再下降,胃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是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持续下降;其摄食量下降后又恢复至胁迫前。综上,鼠龙斑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当盐度突变为较低的水平(<15×10^(–3))时,对鼠龙斑的抗氧化性及消化生理的影响较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可能对鱼体肝脏抗氧化系统具有损害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逐渐降低盐度的方式对鼠龙斑进行驯养,以达到降低应激伤害的作用。
刘玲陈超陈超刘莉陈建国李文升陈建国
关键词:盐度胁迫
大菱鲆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真鲷冷冻精子诱导及其生长评价
本文对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真鲷(Pagrus major)冷冻精子诱导方法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鲷精子与大菱鲆卵子杂交,受精率较高,但杂交二倍体和杂交加倍胚胎都不能孵化出膜;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真鲷冷冻精...
孟振刘新富雷霁霖王国栋张和森苏珂刘滨丁福红
关键词:真鲷人工繁殖冷冻精子雌核发育
养殖圆斑星鲽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与卵巢发育及温光调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1年
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及其与卵巢发育成熟及温光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圆斑星鲽卵巢发育属非同步分批发育模式,一年一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可见5个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化分为4个成熟阶段,6个发育时期。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在亲鱼的年周期发育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产卵期达峰值;排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至较低水平。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10月达峰值,并在产卵期间保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明,血浆E2水平与GSI和HSI值的变化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水温和光周期对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显著影响E2的表达,G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H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CF与光周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认为,圆斑星鲽雌性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变化与性腺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水温等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作为温光调控人工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激素诱导亲鱼产卵的重要参考技术依据。
徐永江柳学周王清印赵明王妍妍曲建忠
关键词:圆斑星鲽卵巢发育性类固醇激素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CO_(2)脱除工艺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循环水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系统中CO_(2)的过度富集会影响生物滤器过滤效率和养殖对象生长发育,因此CO_(2)的高效脱除是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循环水养殖产业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各项CO_(2)脱除技术日渐成熟。文章围绕着目前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循环水系统中CO_(2)的来源、危害以及脱除的基本原理,综述了气体交换法、化学法和生态法3种CO_(2)脱除工艺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类脱除技术的优点,针对CO_(2)脱除主要存在的方法单一、主要设施占据空间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多种脱除工艺并用、运行设备系统集约化、优化脱除过程及装备智能化等未来发展对策。本研究旨在为未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CO_(2)高效脱除技术工艺的优化与专用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郭春阳王伟平张现红曹淑全张延青赵奎峰刘宝良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繁殖期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被引量:5
2013年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材料,研究其繁殖期内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大菱鲆繁殖周期内,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排卵中期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早期和晚期(P<0.05),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同卵子中相反的变化趋势;此外卵子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及卵巢液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显著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菱鲆卵子和卵巢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同受精率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卵子质量优劣,可作为评判卵子质量辅助指标。
贾玉东孟振刘新富高淳仁牛华欣雷霁霖
关键词:大菱鲆卵子酸性磷酸酶受精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