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作品数:403 被引量:1,414H指数:14
相关作者:陆幸妍杨国柱刘顺会徐彬施静雯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7篇医药卫生
  • 45篇生物学
  • 38篇文化科学
  • 22篇农业科学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化学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9篇细胞
  • 45篇活性
  • 32篇基因
  • 31篇教学
  • 25篇蛋白
  • 23篇肿瘤
  • 23篇小鼠
  • 16篇凋亡
  • 16篇免疫
  • 16篇肠道
  • 14篇药理
  • 14篇增殖
  • 12篇血管
  • 12篇受体
  • 12篇课程
  • 11篇中药
  • 8篇内生真菌
  • 8篇耐药
  • 8篇基因组
  • 7篇转录

机构

  • 397篇广东药科大学
  • 18篇广州中医药大...
  • 11篇广东省实验动...
  • 10篇暨南大学
  • 9篇华南理工大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6篇广东安诺药业...
  • 5篇佛山科学技术...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北京城市学院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海南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3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20篇陈珺
  • 15篇李青南
  • 8篇何崚
  • 8篇杨艳红
  • 7篇黄泽波
  • 7篇沈晗
  • 6篇贾欢欢
  • 6篇周林
  • 6篇邵红伟
  • 6篇李岩
  • 6篇卢丽
  • 5篇陆幸妍
  • 5篇张文峰
  • 5篇李海峰
  • 5篇陈伟明
  • 5篇吴玉娥
  • 5篇朱爽
  • 5篇王兆玉
  • 5篇王辉
  • 4篇金小宝

传媒

  • 54篇广东药科大学...
  • 12篇广东化工
  • 9篇基础医学教育
  • 8篇中国骨质疏松...
  • 8篇生物技术
  • 8篇中药材
  • 8篇解剖学研究
  • 8篇中华骨质疏松...
  • 8篇教育教学论坛
  • 7篇中国比较医学...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6篇神经解剖学杂...
  • 6篇广东药学院学...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中国药理学与...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5篇食品安全质量...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2篇2024
  • 41篇2023
  • 43篇2022
  • 57篇2021
  • 56篇2020
  • 61篇2019
  • 47篇2018
  • 53篇2017
  • 37篇2016
4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NA在膀胱癌的凋亡通路机制及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膀胱癌是目前泌尿系统常见且高发的肿瘤之一,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发挥重要作用。miRNA于肿瘤的作用机制多以凋亡通路作为切入点。本文对miRNA的作用机制和肿瘤标志物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其作为辅助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骆阳傅晓仪孟民杰
关键词:MIRNA膀胱癌凋亡标志物
生物可还原性聚酰胺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主链含二硫键的聚酰胺胺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可还原性和低细胞毒性,从而成为基因递送研究的热门载体。这类载体经阴离子基团、胍基、咪唑等官能团修饰后,结构和性能有很大改变,如DNA凝聚能力、细胞转染能力等。本文重点介绍经功能化修饰的生物可还原性聚酰胺胺对基因传递的影响,并对聚酰胺胺的结构修饰策略进行详细综述。
马琳钰胡海梅
关键词:功能化转染效率
蜚蠊肠道放线菌WA23‐4‐4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WA23‐4‐4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菌株WA23‐4‐4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质谱(MS)等技术鉴定结构;微量肉汤稀释法体外测定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结果从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WA23‐4‐4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环(L‐脯‐L‐缬)二肽(1)、环(S‐脯‐S‐异亮)二肽(2)、环(R‐脯‐R‐亮)二肽(3)、环‐(L‐脯‐L‐酪)二肽(4)、环(甘‐亮)二肽(5)、环(丙‐酪)二肽(6)、反式对羟基肉桂酸(7)、邻氨基苯甲酸(8)、N‐[2‐(4‐羟苯基)‐乙基]乙酰胺(9)、环(丙‐缬)二肽(10)。其中化合物1、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MIC值均为128μg/mL),化合物1、2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213)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值均为256μg/mL)。结论化合物1、2、5可能是该放线菌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成分。
叶宇歆曾还雄陈柳汕汪洁刘文彬金小宝沈娟
关键词:蜚蠊放线菌
知母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浅表感染真菌的体外拮抗活性被引量:2
2022年
分析药用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对浅表感染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寻找皮肤真菌病的潜在药物奠定基础。从河北省太行山采集到5株健康的野生知母,采用组织块法分离根、茎、叶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类鉴定内生真菌;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抑制速率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对5种浅表感染真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本研究从知母中共分离获得438株内生真菌,隶属于23个属。根、茎、叶的真菌定殖率分别为99.33%、74.00%和47.33%,其中根部的优势类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60.29%)和棘壳孢属Setophoma(33.97%);茎部的优势类群为镰刀菌属(91.50%)和粘帚霉属Clonostachys(7.19%);叶部的优势类群为镰刀菌属(35.53%)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14.47%)。香农多样性指数显示,叶中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根和茎。对30株代表性菌株发酵液的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对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黏膜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ucoides、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具有抑制活性的菌株分别占总数的96.67%、100.00%、100.00%、3.33%和3.33%,其中菌株ZMR35对4种浅表感染真菌均具较强的抑制活性,菌株ZML33则对犬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黏膜毛孢子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0%,经分子鉴定两者分别属于黑团孢属Pericon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知母蕴含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中还有较高比例菌株的发酵产物对浅表感染真菌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活性,这为浅表感染真菌病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潜在资源库。
李佳琪胡海艳姚华雄李鉴滨陈美琪王俊彦周晓铃邓祖军
关键词:内生真菌多样性抑菌活性
甘草水提物中miRNA对人免疫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细胞活性的功能已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miRNA的跨界调控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为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miRNA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植物miRNA由于通常经过了甲基化修饰,因此较为稳定,不易降解。前期研究表明,甘草干燥药材的水煎剂中存在着丰富的小分子RNA,这为了解甘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研究中,利用从甘草水煎剂中提取的小分子RNA以及合成的miRNA模拟物(mimic)作用于分离自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然后利用RT-PCR对其模式识别受体(PRR)基因以及部分转录因子、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草miRNA对人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为进一步更全面地了解甘草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制带来了新的思路。
向静黄洁嫦徐畅何免徐鹏程张丹张文峰沈晗邵红伟
关键词:小分子RNA基因表达
不同物质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近年来,非病毒基因载体中的阳离子脂质体由于其低细胞毒性、高转染率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受到关注。阳离子脂质体由亲水性头部,链接键和疏水性尾部3个部分组成,它们对阳离子脂质体的结构和生物性能,特别是对其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极其重要的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基于近年来阳离子脂质体的最新研究,对以糖类、氨基酸及多肽、酒石酸、环状化合物和叶酸修饰的及以氨基甲酸酯为连接键的阳离子脂质体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能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对阳离子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冯莹莹胡海梅
关键词:非病毒基因载体阳离子脂质体
棉铃虫中HSF1的分子克隆、选择性剪接及亚细胞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昆虫滞育过程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其转录调控因子(热休克因子HSF1)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研究HSF1以期为阐明滞育昆虫中的热休克蛋白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进而为开发新型的棉铃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首先,从棉铃虫中克隆了HSF1基因,对棉铃虫HSF1基因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随后在棉铃虫不同组织中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最后,鉴定并分析棉铃虫中的7个HSF1的选择性剪接体,并对它们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HSF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全长2 275 bp,编码一个655 aa的蛋白质,预测其分子量为72. 26 k Da,命名为Har-HSF1 (Gen Bank登录号为KP307027)。根据预测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棉铃虫HSF1蛋白包含4个经典的功能域:DNA结合域DBD,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A/B,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C以及C末端反式激活结构域CTAD。这些说明HSF1蛋白是一个在生物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质。此外,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命名为HSF1-A到HSF1-G。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所有的选择性剪接体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这为它们调节靶基因提供了便利。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滞育昆虫中热休克蛋白的分子调控机制打下了基础。
覃富健李玉娟施静雯林月霞罗利琼陈伟
关键词:棉铃虫热休克因子1滞育
医教联体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中的探究
2020年
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主要以课堂理论结合实验室标本观察、解剖进行教学。该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人体的结构,成为了解剖学教学的经典。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新时代,对具有实践性强、关系民生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一种全新的医教联体模式教学,即充分运用网络化平台实现临床医院与解剖课堂的对接,并阐述该教学模式的探究过程与实践效果。
李明哲罗永平刘维罗利张黎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改革联合教学
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造模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近交系和封闭群wistar大鼠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不同给药频率作用下骨量、骨结构和骨力学性能变化,为不同遗传背景大鼠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模型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月龄SPF级两种品系雌性Wistar大鼠各32只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4组:近交系的对照组(J-C)和Dex低、中、高频给药组(J-L、J-M和J-H);封闭群的对照组(F-C)和Dex低、中、高频给药组(F-L、F-M和F-H),C组肌注0.9%氯化钠注射液(1 m L/kg,3次/周);L、M和H组分别肌注Dex(1 mg/kg,分别1、3、5次/周),共给药3个月,处死前进行2次荧光标记。取大鼠胫骨上段(proximal tibia,PTM)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取股骨和第五腰椎行分别行三点弯曲和压缩试验测定。结果(1)与J-C组比较,J-M和J-H组生长板下骨小梁结构紊乱,各给药组静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H组骨矿化沉积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e,MAR)、荧光周长百分率(percent fluorescence perimeter,%L.Pm)、骨形成率-组织(bone formation rate/tissue,BFR/TV)、骨形成率-体积(bone formation rate/volume,BFR/BV)和骨形成率-周长(bone formation rate/bone surface,BFR/BS)分别下降39.27%、61.92%、79.21%、75.08%和77.14%;单位骨小梁周长成骨细胞数(osteob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b.N/BS)、成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blast perimeter,%Ob.S/BS)分别下降57.35%和61.16%;单位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steoc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c.N/BS)、破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clast perimeter,%Oc.S/BS)分别下降50.29%、42.92%;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载荷、股骨长度、最大断裂吸收能、骨材料韧性均显著下降(P<0.05)。(2)与F-C组比较,F-M组和F-H组均呈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表现,F-H组MAR、%L.Pm、BFR/TV、BFR/BV、BFR/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b.N/BS和%Ob.S/BS分别下降87.36%、87.9%,Oc.N/BS、%Oc.S/BS分别增加
彭方美刘洋林晓文翟玉莹柯诗韵肖珊叶小天陈珺李青南李文德陆幸妍
关键词:WISTAR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骨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
茶籽油不同提取工艺的特点分析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0年
茶籽油主要由茶籽提取而来,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浸出法、超声波提取法、水酶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本文通过对比各提取工艺的提取原理、出油率、脂肪酸成分、感官评定、提取成本等特点,分析这几种提取方法在工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优劣势,并展望其发展潜力。
曾奥陈元堃罗振辉何树苗李春梅林树真卢群
关键词:茶籽油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