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2,952 被引量:13,203H指数:36
相关作者:吴建华杨汝德方颖岑人经张毅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55篇期刊文章
  • 47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4篇医药卫生
  • 693篇生物学
  • 619篇轻工技术与工...
  • 344篇化学工程
  • 262篇农业科学
  • 16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7篇理学
  • 32篇文化科学
  • 26篇机械工程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电子电信
  • 9篇经济管理
  • 9篇天文地球
  • 7篇哲学宗教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建筑科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58篇基因
  • 242篇细胞
  • 216篇酵母
  • 171篇发酵
  • 144篇蛋白
  • 103篇脂肪酶
  • 89篇分子
  • 83篇活性
  • 79篇毕赤酵母
  • 73篇催化
  • 68篇微生物
  • 67篇血管
  • 66篇克隆
  • 64篇废水
  • 63篇曲霉
  • 60篇动力学
  • 59篇杆菌
  • 59篇纯化
  • 48篇芽孢
  • 43篇植物

机构

  • 2,929篇华南理工大学
  • 231篇广州军区广州...
  • 6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1篇中山大学
  • 49篇华南农业大学
  • 47篇广东省农业科...
  • 38篇深圳职业技术...
  • 36篇暨南大学
  • 34篇广东省微生物...
  • 32篇中国科学院
  • 29篇广东省人民医...
  • 28篇广东省人民医...
  • 18篇华南师范大学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广东轻工职业...
  • 16篇广州甘蔗糖业...
  • 13篇兰州大学
  • 13篇四川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24篇吴效明
  • 180篇郭勇
  • 169篇梁世中
  • 155篇林影
  • 144篇杨博
  • 119篇姚汝华
  • 104篇潘力
  • 102篇王永华
  • 101篇宗敏华
  • 101篇方颖
  • 101篇吴建华
  • 96篇韩双艳
  • 94篇吴振强
  • 90篇王菊芳
  • 78篇朱明军
  • 76篇赵树进
  • 76篇郑穗平
  • 75篇林炜铁
  • 75篇罗立新
  • 65篇黄岳山

传媒

  • 238篇现代食品科技
  • 143篇华南理工大学...
  • 74篇食品工业科技
  • 65篇中国油脂
  • 57篇安徽农业科学
  • 54篇中国酿造
  • 54篇食品与发酵工...
  • 53篇医用生物力学
  • 47篇医疗卫生装备
  • 44篇生物技术通报
  • 44篇广东农业科学
  • 4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9篇中国医学物理...
  • 35篇生物工程学报
  • 31篇生命的化学
  • 30篇暨南大学学报...
  • 30篇中国组织工程...
  • 29篇食品科学
  • 24篇微生物学报
  • 24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45篇2023
  • 69篇2022
  • 77篇2021
  • 52篇2020
  • 58篇2019
  • 67篇2018
  • 66篇2017
  • 87篇2016
  • 121篇2015
  • 96篇2014
  • 116篇2013
  • 203篇2012
  • 190篇2011
  • 253篇2010
  • 249篇2009
  • 235篇2008
  • 163篇2007
  • 171篇2006
  • 128篇2005
2,9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鲎素抗菌肽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及生物活性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实现鲎素这种高效、广谱的抗菌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采用不同温度、pH值、体外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B)分别处理鲎素,通过检测鲎素最小抑菌浓度(M IC)的变化来衡量鲎素的生物活性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鲎素残留量,通过HPLC图谱变化来评定鲎素分子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小于120℃、pH值小于11.30时,鲎素对大肠杆菌K88的M IC为1.25~5.00mg/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鲎素残留量在65.46~70.21μg之间;鲎素对胃蛋白酶的作用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对胰蛋白酶、羧肽酶B、弹性蛋白酶的作用稍微敏感;在胃蛋白酶酶活浓度不高于5.33mmol/(s.L)、胰蛋白酶酶活浓度不高于0.67mmol/(s.L)、羧肽酶B酶活浓度不高于0.17mmol/(s.L)、弹性蛋白酶酶活浓度不高于0.021mmol/(s.L)的条件下,鲎素仍具有活性.这说明鲎素抗菌肽具有较强的高温耐受性,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稳定性,且具有一定的耐受蛋白酶降解的能力.
谢海伟代建国郭勇金刚魏京广张燕
关键词:鲎素抗菌肽蛋白酶抗菌活性分子结构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系统的构建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系统,探讨利用泡盛曲霉表达异源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从国内主要菌种库中购买泡盛曲霉菌株,根据分泌蛋白图谱分析确定合适的宿主菌,在此基础上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确定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并利用构建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体系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基因RML进行转化、表达研究,通过转化子鉴定及性质分析考察泡盛曲霉作为异源蛋白表达系统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分泌蛋白图谱分析确定泡盛曲霉CBS115.52和CICC2257作为异源蛋白表达的宿主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潮霉素抗性基因(HygBr)作为有效的遗传选择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将带有HygBr的质粒pHGW-amdS成功导入泡盛曲霉宿主菌CBS115.52,建立以HygBr为选择标记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介导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hizomucor miehei lipase,RML)的表达载体转化泡盛曲霉,通过底物水解试验、SDS-PAGE及Western blot确定RML基因已在泡盛曲霉中表达。[结论]该研究证明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泡盛曲霉作为异源蛋白的表达体系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陈凤王坤银超李德明任楠李俊星
关键词:泡盛曲霉
氨基酸类聚合物材料及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3年
氨基酸类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控释药物领域有独特的用途,本文就氨基酸类 聚合物材料的类型、优点、生物降解与生物相容性、合成以及其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了一简要的综述。
黄岳山赵修华吴效明吴源清
关键词:生物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药物控释系统
整合素αvβ3与纤连蛋白FN复合物的解离动力学模拟
<正>整合素αvβ3(integrinαvβ3)与纤连蛋白FN(fibronectin)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多种肿瘤细胞的恶性转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αvβ3和FN的键合和解离,受到血流剪应力环境的调制。揭示其中的力...
李趣欢方颖刘广建刘文平吴建华
文献传递
速冻水饺细菌总数FISH检测技术的优化
为了探索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速冻水饺中细菌总数的可行性及特异性,优化样品的快速、准确和便捷的检测体系。采用TAMRA标记的EUB338探针与大肠杆菌进行FISH实验条件的优化,并利用优化的FISH技术对4种速...
井洪珍罗剑飞林炜铁何庆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细菌鉴定安全控制
文献传递
抗血栓单克隆抗体6B4与GPIbα间相互作用的MD模拟
2009年
方翔刘黎刘广建吴建华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抗血栓同源模建抗原分子
响应面法优化胶质芽孢杆菌GM1增殖发酵培养基被引量:5
2012年
在摇瓶培养条件下,优化提高胶质芽孢杆菌GM1菌体浓度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糖蜜、复合氮源(硫酸氨与豆粕)以及初始pH为自变量,芽孢杆菌数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以及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了胶质芽孢杆菌GM1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糖蜜3.2%、复合氮源0.4%,pH为8.0,在此条件下最大理论数值为3.03×108CFU.mL-1。经过3次平行实验验证,实际活菌体数为3.09×108CFU.mL-1,该实验值与预测值拟合较好。优化后的活菌浓度与优化前菌体浓度相比提高了40%,由此可知,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生物发酵条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李东华杨博
关键词:胶质芽孢杆菌响应面法
液质联用法测定鸡肉组织中氯霉素残留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建立鸡肉中氯霉素残留的电喷雾电离液质联用(LC/ESI-MS-MS)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选用 Agilent Zorb-ax BDS C_(18)(2.1mm×150mm,3.5μm)反相色谱柱,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流动相为乙腈-水(起始比例90:10,梯度洗脱),进样量30μL,流速0.3mL·min^(-1),采用大气压喷雾电离源液质联用仪测定,定量离子 m/z 152.1(负离子),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MRM)。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kg^(-1),测定低限为0.10μg·kg^(-1),线性范围为0.05~1.00μg·L^(-1),加标回收率为74.3%~84.0%,RSD 为7.9%~12.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能够满足残留检测的要求。
陈小霞岳振峰郑卫平谢丽琪梁世中
关键词:液质联用仪氯霉素
何首乌的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为探讨野生和种植品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并为其鉴别提供分子依据,分析了不同产地野生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及种植品种和伪品芭蕉的核基因组18S rRNA序列.何首乌的18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809 bp,且高度保守,在680、1 712和1 724位点存在碱基替代.与何首乌基因序列相比较,伪品芭蕉有71个位点发生碱基置换,在284和1 537位点上分别插入了C和A碱基,而在135和500位点分别缺失了T和A.通过18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基本可以认为野生品种和种植品种基原一致,说明DNA测序技术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何首乌分子鉴定方法.
严萍焦旭雯庞启华赵树进
关键词:分子鉴定何首乌基因
灵芝多糖的结构分析被引量:33
1998年
从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热水提取液中分离和纯化得到两种多糖,凝胶过滤层析测得分子量分别为3.7×104和4.2×104。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菌丝体多糖含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L-鼠李糖,其摩尔比为5.35∶2.67∶1.00∶1.19∶0.38∶0.37;子实体多糖含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其摩尔比为5.82∶2.23∶1.00∶1.35∶0.72∶0.51。通过IR、13C-NMR、高碘酸盐氧化、甲基化分析、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等手段对灵芝多糖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两种多糖都是以β(1→3)糖苷键为主链的杂多糖,在6-O和4-O上有分枝。
罗立新周少奇姚汝华
关键词:灵芝多糖
共29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