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 作品数:24 被引量:50H指数:5
- 相关作者:何文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生代的蝴蝶”--脉翅目丽蛉类昆虫被引量:1
- 2017年
- 丽蛉类昆虫是脉翅目昆虫在中生代特有的一类绝灭昆虫,被誉为"中生代的蝴蝶",其体型巨大、脉序复杂,部分身体特征高度特化,与现代脉翅目昆虫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其在脉翅目演化中的地位也是一直难以确定。同时,由于化石保存的局限性,该类昆虫多是依靠不完整的结构进行分类,缺少系统的总结和修订,也为该类群的深入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对中生代丽蛉类昆虫进行了总结,统计了至今全世界所发现的所有丽蛉类昆虫名录,概述了其研究历史,地质年代及地理分布,系统发育研究进展,功能形态学研究及生态学特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研究该类群有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 杨强王永杰师超凡任东
- 关键词:脉翅目系统发育
- 皮蠹科昆虫化石研究进展
- 2017年
- 皮蠹科化石主要发现于新生代波罗的海和多米尼加琥珀,以及中生代和新生代欧洲、北美等地的湖相遗迹化石中,近期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大量皮蠹科化石。本文回顾了世界皮蠹科昆虫化石研究进展,统计了已发表的化石属种,探讨了皮蠹科昆虫化石分布的地质年代及地层,简要介绍了皮蠹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并提出了目前皮蠹科化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 邓从双任东庞虹
- 关键词:鞘翅目皮蠹科化石
- 吉丁科昆虫化石研究概述
- 2017年
- 吉丁科昆虫是鞘翅目中化石记录相当丰富的类群之一。本文回顾了世界吉丁科昆虫化石的研究进展,整理了已发表的化石物种名录、地层分布及地质年代,并简要推测了其与植物的协同演化关系,提出了现今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俞雅丽任东金建华庞虹
- 关键词:化石昆虫
- 沟背甲科(鞘翅目:牙甲总科)昆虫研究历史及中国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沟背甲科Helophoridae的研究进展,回顾了沟背甲科沟背甲属的研究历史,以及沟背甲科在染色体方面的分类研究;总结了中国沟背甲科的研究历史,给出了中国已发现沟背甲科的昆虫名录;提出了沟背甲科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张芮娟贾凤龙
- 鞭蝽次目分类学研究进展
- 2017年
- 鞭蝽次目是异翅亚目(蝽类昆虫)的7个次目之一,由于其体型微小、颜色暗淡、生活习性隐秘等特点,导致其成为蝽类昆虫中目前研究最少、资料最不详尽的类群。该类群在异翅亚目中处在近基部的位置,对于研究异翅亚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鞭蝽次目的分类学研究历史,回顾了世界及中国的研究概况,并且从经典分类学、比较形态学以及分子系统学等方面对鞭蝽次目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要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 骆久阳谢强
- 关键词:分类学蝽类系统发育
- 大黑毛肩长蝽(半翅目:异翅亚目:地长蝽科)线粒体基因组及地长蝽科系统发育地位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长蝽科的基因组水平特征,测序并分析了大黑毛肩长蝽Neolethaeus assamensis(半翅目:异翅亚目:地长蝽科:毛肩族)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大黑毛肩长蝽线粒体基因组是双链共价环状DNA分子,长度为17097 bp,编码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基因和2个r RNA基因,基因排列方式同果蝇Drosophila yakuba一致。大黑毛肩长蝽线粒体基因组内存在2个大的非编码区。一个是控制区,另一个是位于ND6和Cyt B之间的串联重复区域,TRR4.4。控制区内包含7类共9个结构显著的区域,如一个茎环结构,3个非串联的重复序列以及其他5个结构区域。TRR4.4长802 bp,包括4个184 bp的重复单元和1个66 bp的部分重复单元。TRR4.4的重复单元与控制区中TRR2.7的重复单元在长度、方向以及核苷酸组成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22个t RNA全部能够折叠为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16S r RNA二级结构包含6个结构域(结构域III在节肢动物中缺失)和44个茎环结构,12S r RNA二级结构包含3个结构域和28个茎环结构。基于蝽次目15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分析得到的系统发育结果,支持地长蝽科位于长蝽总科基部分支的观点。
- 郭鹏磊吴燕卓王艳会吴昊阳李腾李俊兰卜文俊谢强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系统发育
- 广州市花地湾市场宠物两栖动物调查被引量:3
- 2018年
- 通过对广州市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两栖类宠物贸易进行为期3年27次调查,共记录贸易两栖类类44种,隶属2目16科35属。有尾目(Caudata)2科7属8种,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1属2种,蝾螈科(Salamandridae)6属6种;无尾目(Anura)14科28属36种,铃蟾科(Bombinatoridae)1属1种,蟾蜍科(Bufonidae)3属3种,角花蟾科(Ceratophryidae)2属5种,其中1种为杂交种,丛蛙科(Dendrobatidae)2属4种,雨蛙科(Hylidae)3属5种,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1属1种,角蟾科(Megophryidae)2属2种,姬蛙科(Microhylidae)5属6种,澳雨蛙科(Pelodryadidae)1属1种,叶泡蛙科(Phyllomedusidae)1属1种,负子蟾科(Pipidae)1属1种,箱头蛙科(Pyxicephalidae)1属1种,蛙科(Ranidae)2属2种,树蛙科(Rhacophoridae)3属3种。分布于国内的两栖类16种,外来物种共28种。受保护种类26种,所占比例达59.09%。讨论了两栖类宠物贸易对国内外珍稀濒危种类保护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对两爬类研究的影响。
- 王健齐硕郭淳鹏林灿荣肖嘉杰王英永林石狮
- 关键词:宠物外来物种
- 湖南发现四川竹叶青蛇
- 2023年
- 2020年7月30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碾子沟(30°00′46″N,110°32′18″E,海拔615 m)采集到1号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和分子系统关系比较,确定为四川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ichuanensis),为湖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该标本(CSUFTHPS2007080)存放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此次发现增补了四川竹叶青蛇的生物学信息,也表明该物种在武陵山脉及其延伸地区可能有着更为广泛的地理分布。建议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以便为该特有种种群和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
- 高志伟齐硕钱天宇黄太福康祖杰杨道德
- 关键词:分子系统
- 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2012年对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本底普查,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7科18种,包括中国特有种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CITES公约附录Ⅱ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1种、近危(NT)1种。爬行动物共记录3目(含亚目)11科35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种,受保护和受胁物种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蟒蛇Python molurus。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区系的过渡特征。另外,调查发现掌突蟾属1种、湍蛙属1种分别与已知同属物种存在分化,颈槽蛇属有1新种。
- 唐跃琳陶青陈永锋张雄芳崔平越王英永林石狮
-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
- 彩叶乡土引鸟植物乌桕景观构建探讨——以宁波奉化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在宁波奉化,利用优良食源植物乌桕(Triadica sebifera)作为引鸟植物和彩叶景观树种构建特色江南景观,既可有效吸引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等多种鸟类提升生态效益,也可结合该种的文化底蕴、当地河网构建声景观和色彩景观俱全的特色景观。提出3种乌桕景观构建方式:"网络状彩叶乡土河岸与迁飞通道"、"斑块状彩色鸟类栖息地"、"复合风水林乡土栖息地景观优化",可有效应用于奉化生态文明建设中。
- 俞婷韦希陈宏辉邓星林石狮
- 关键词:乌桕彩叶植物乡土植物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