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422 被引量:2,827H指数:18
相关作者:刘云林王跃朱小玲周莲芳杨海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1篇政治法律
  • 353篇文化科学
  • 314篇哲学宗教
  • 85篇经济管理
  • 44篇社会学
  • 28篇历史地理
  • 9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文学
  • 6篇艺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语言文字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军事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3篇主义
  • 197篇政治
  • 196篇马克思主义
  • 184篇教育
  • 136篇共产党
  • 134篇思想政治
  • 132篇社会主义
  • 122篇国共
  • 120篇中国共产党
  • 93篇文化
  • 91篇治教
  • 89篇政治教育
  • 86篇社会
  • 86篇思想政治教育
  • 86篇列宁
  • 86篇高校
  • 81篇意识形态
  • 53篇马克思主义中...
  • 52篇大学生
  • 49篇价值观

机构

  • 1,327篇南京师范大学
  • 2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8篇淮阴师范学院
  • 11篇河海大学
  • 11篇南京大学
  • 9篇江苏警官学院
  • 7篇安徽科技学院
  • 7篇南京审计大学
  • 6篇安徽大学
  • 6篇南京邮电大学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工业职业...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6篇江苏师范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5篇南宁师范大学
  • 4篇常州工学院
  • 4篇阜阳师范学院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无锡职业技术...

作者

  • 34篇王永贵
  • 25篇于水
  • 18篇俞良早
  • 17篇王刚
  • 16篇王跃
  • 15篇王磊
  • 14篇张志丹
  • 12篇孟宪平
  • 10篇王进芬
  • 10篇管新华
  • 9篇汤建龙
  • 9篇杨荣刚
  • 9篇徐建飞
  • 8篇孙迎光
  • 7篇张晓亮
  • 7篇武星
  • 7篇刘旺旺
  • 7篇王光森
  • 7篇王志强
  • 6篇徐芹

传媒

  • 23篇思想教育研究
  • 2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0篇学校党建与思...
  • 20篇广西社会科学
  • 20篇思想理论教育
  • 19篇当代世界与社...
  • 19篇江苏社会科学
  • 17篇社会主义研究
  • 16篇思想理论教育...
  • 15篇理论观察
  • 15篇南京政治学院...
  • 14篇中学政治教学...
  • 14篇思想政治教育...
  • 13篇马克思主义与...
  • 13篇江苏高教
  • 13篇大连干部学刊
  • 13篇时代人物
  • 12篇理论月刊
  • 10篇群众
  • 10篇理论视野

年份

  • 6篇2024
  • 133篇2023
  • 135篇2022
  • 146篇2021
  • 148篇2020
  • 151篇2019
  • 138篇2018
  • 163篇2017
  • 131篇2016
  • 44篇2015
  • 34篇2014
  • 53篇2013
  • 33篇2012
  • 11篇2011
  • 1篇2009
1,4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4
2020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具体体现在"中国之制"主要蕴含的领导优势、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目标优势等方面,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中国之治"则是"中国之制"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内蕴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彰显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即"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又应对当今世界之变,进而推动"全球之治",从而形成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王刚
关键词:内在逻辑
党风建设的有力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被引量:1
2012年
我们党一直以来都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它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是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力量和方法。在今日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情况,共产党员更要继续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郭靖
关键词:自我批评党风建设
隐疫追踪:抗战时期粤港澳地区传染病与日本细菌战略被引量:1
2020年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军对华南地区的侵略,其细菌战战略自战前、战时到占领,实现了从"知疫"—"防疫"—"检疫"—"制疫"—"施疫"的完整过程。在控制粤港澳地区之际,以广州为中心的海港检疫、内河营运、治安体系成为细菌战实施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行动。传染病蔓延与正常检疫、日本细菌战略之间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呈现出日本对华细菌战的时间差异、地域差异以及路径差异。对以上问题进行研讨,逐渐剥离隐蔽的疫情,扩展了对日军细菌战及当地传染病史的研究,深化了对日军"细菌战"到日本"细菌战略"的认知。
冯翠吕晶
关键词:粤港澳传染病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当代启示
2022年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党和国家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是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释的一部伟大著作。再读这部光辉文献,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王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光辉文献扎实
明晰法治优势 妥善化解纠纷——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模块阐释之四
2022年
国家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以下简称《法律与生活》)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通过系统介绍我国调解、仲裁、诉讼等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旨在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妥善化解纠纷。本单元的教学要以增强学生的“重要性感受”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以“程序性知识”为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参悟影响深远的传统法律文化、体认成效显著的人民调解制度、模拟因时而进的在线诉讼活动。
崔维云江舟
关键词:程序法模拟法庭
技术赋能线上课程精准思政:满意度及实效性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线上课程思政是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思政,与之深度融合而成的教学方式创新。大学生对于线上课程思政的满意度是衡量教学实效的天然标尺。基于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442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方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线上课程思政的总体认知程度偏低,对现行线上课程思政满意度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对总体满意度的贡献较大的是线上课程与思政内容融入情况、教师教学感受,而教学环境与硬件则具有弱负相关作用。因此,既要平衡内容供给,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又要形塑教师角色,增强教学的引领力,还要推动技术融合,实现教学的智能化,以此提升线上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吴轲威黄军伟
关键词:线上教学融入度满意度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治理被引量:11
2018年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要害和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绝非什么一般的思潮或流派,而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散布,以否定共产党领导、搞乱社会主义国家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目的,以攻击、丑化和污蔑人民革命及革命领袖、英模人物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书写历史”为幌子,以“碎片化”甚至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主要手段的政治思潮。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企图从歪曲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党的历史入手,达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其影响之坏,危害之大,是怎么估价都不为过的。
张志丹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权政治思潮社会主义制度革命领袖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缘起和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极为重视党的建设,其中,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并将改进党的作风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从"八项规定"的颁布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践行。
曾璐瑶
关键词:党的建设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专题教育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多维诠释
2023年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文本群中,分别从理论形式的转化之维、理论内容的创新之维和以矢射的的实践之维来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根据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诠释,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形式层面的转化,也要对这一理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发展,同时更要注重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这种多维度的诠释,不仅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意义真谛,而且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语义空间,从而使这一概念超越扁平化而形成立体化的语义叠层。
王朝庆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南京市王子楼社区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基于对南京市王子楼社区的调研,从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居民参与、文化管理这四个方面对"村改居"社区的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重视文化工作队伍和团体的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宣传及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为破解"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实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马孟庭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
共1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