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理学部 作品数:9 被引量:91 H指数:4 相关作者: 饶毅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做自己尊重的人 2017年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饶毅关键词:毕业典礼 大学本科 学术机构 生物学系 国家科学基金 孩子年龄小,别着急送出国 2017年 我不主张国内家长送小学生、中学生去国外读书。主要原因在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家庭的关系、和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密程度密切相关,与家庭分离对他一生会有很大的影响。 饶毅关键词:毕业典礼 中文教学 现代文 北大附中 送孩子出国读书 先思考这些问题 2018年 如今,有些家长在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不要引进西方的方法,二是有些孩子要不要送到西方去进行教育,比如到美国或英国去接受学校教育。这些问题都与中关教育的差异有关,思考这些问题,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准备。 饶毅关键词:孩子 学校教育 读书 中国高校高水平基础科研发展现状分析--基于自然指数的国内外20所高校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在国家科技发展、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高校是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准确识别我国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态势及特点,理清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对于全面提升高校基础研究能力至关重要。文章以自然指数排行榜中10所顶尖国外高校、10所中国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指数、Web Of Science数捆库和Incites分析平台,从数量和质量两类指标,系统分析我国高校发展特点。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整体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大幅提升,但研究的“质”与“量”、高校层次、区域分布、学科生态。科研国际合作等发展仍不均衡。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中国高校基础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原帅 贺飞关键词:中国高校 竞争力 交叉与融合下学科建设的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例 被引量:59 2019年 学科广泛交叉、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重大趋势,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的关键方式。世界一流大学在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实践中,普遍具有以解决重大科学挑战为使命、以合理组织管理架构为保障、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特点。在分析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与融合探索与困境后,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提出我国高校未来学科建设的对策与展望,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有利于学科融合的体制机制,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原帅 黄宗英 黄宗英以智识推动科学,以科学贡献社会 2019年 如果,科学家在中文中是崇高词汇,而在英文中是一般词汇;知识分子在中文中是一般词汇,而在英文中是崇高词汇。那么,什么是科学知识分子,有不同看法;如何做科学知识分子,有不同方法。科学知识分子有两种:Intellectuals in Science,或 Scientific Intellectuals;分别侧重在科学研究中以智力为重,或在社会中承担科学家的责任。 饶毅关键词:社会 一般词汇 知识分子 科学家 中文 英文 世界主要国家近十年科技研发投入产出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2020年 以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这7个全球研发投入规模最大的国家为对象,分析了7个国家近10年来研发投入总量、投入强度、投入结构、经费来源和使用方向、研究人员数量等投入指标,对比7个国家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专利、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等有代表性的产出指标,以判断全球科技发展态势,找准中国科技发展方向。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提升科技产出影响力、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等政策建议。 原帅 何洁 贺飞关键词:R&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与挑战 被引量:1 2020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分阶段实现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从量上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发展,从质上也开始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同时,高等教育也从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发展、优秀文化传承、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各项国家战略的实现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发展,聚焦人才培养根本,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何洁 原帅 贺飞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等教育 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的演进与启示 被引量:6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原帅 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