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作品数:430 被引量:1,383H指数:15
相关作者:张昀青张天伟康拥政周小平金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8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0篇交通运输工程
  • 72篇建筑科学
  • 33篇经济管理
  • 3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3篇文化科学
  • 31篇机械工程
  • 19篇理学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电气工程
  • 6篇电子电信
  • 4篇社会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8篇铁路
  • 33篇轨道交通
  • 30篇城市轨道交通
  • 22篇沥青
  • 22篇列车
  • 22篇公路
  • 19篇教学
  • 18篇隧道
  • 18篇高速铁路
  • 17篇路面
  • 15篇地铁
  • 13篇仿真
  • 13篇分数阶
  • 11篇沥青路
  • 11篇沥青路面
  • 10篇网络
  • 8篇神经网
  • 8篇神经网络
  • 8篇无砟轨道
  • 8篇交通工程

机构

  • 407篇石家庄铁道大...
  • 24篇北京交通大学
  • 10篇河北建筑工程...
  • 7篇长安大学
  • 6篇河北省交通规...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5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 4篇中建路桥集团...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铁二院工程...
  • 3篇河北科技大学
  • 3篇石家庄铁路职...
  • 3篇石家庄交大建...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铁路设计...
  • 3篇北京全路通信...
  • 2篇贵州大学

作者

  • 20篇吕希奎
  • 19篇张天伟
  • 14篇陈进杰
  • 13篇王兴举
  • 12篇王希良
  • 11篇杨绍普
  • 11篇刘永强
  • 11篇高桂凤
  • 9篇杨广庆
  • 9篇于雪涛
  • 9篇马毅
  • 8篇张文胜
  • 8篇姚胜永
  • 7篇司春棣
  • 7篇张洪亮
  • 7篇闫小勇
  • 7篇张慧丽
  • 6篇刘博航
  • 6篇贾晓秋
  • 5篇卜建清

传媒

  • 24篇石家庄铁道大...
  • 19篇铁道运输与经...
  • 16篇教育教学论坛
  • 13篇铁道学报
  • 13篇石家庄铁道大...
  • 12篇城市轨道交通...
  • 12篇铁道标准设计
  • 12篇国防交通工程...
  • 10篇振动与冲击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公路
  • 6篇交通运输系统...
  • 6篇北京交通大学...
  • 6篇科技创新与应...
  • 5篇机械工程学报
  • 5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交通世界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时代汽车
  • 4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40篇2023
  • 43篇2022
  • 47篇2021
  • 41篇2020
  • 38篇2019
  • 22篇2018
  • 24篇2017
  • 33篇2016
  • 39篇2015
  • 13篇2014
  • 15篇2013
  • 16篇2012
  • 23篇2011
  • 11篇2010
4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铁路客运专线特大桥沉降预测模型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客运专线特大桥沉降提出混沌行为测定方法,利用非线性理论与混沌时间序列方法,建立了铁路客运专线特大桥沉降预测模型。采用嵌入定理,对特大桥沉降时间序列进行重构。通过计算相关维度、Kolmogorov熵、最大Lyapunov指数来测定该时间序列的混沌行为特征,并以石武客运专线某座特大桥A、B桥墩为例进行实例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沉降预测模型,A桥墩的最大沉降量为0.072 5mm,最小沉降量为0.020 1mm,B桥墩最大沉降量为0.069 7mm,最小沉降量为0.030 4mm,预测值和实际值误差均在±0.005 0mm范围内。可见,预测模型有效,预测结果满足桥梁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张文胜崔志伟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特大桥沉降变形时间序列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CPU/GPU协同快速建模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能有效地改进设计质量。针对传统基于CPU的线路三维建模方法存在着建模速度慢、等待设计成果时间长、渲染效率低、场景优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PU离散-GPU建模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维模型快速建模方法。首先,将线路分为线状模型和点状模型,然后根据线形设计成果利用CPU分解线状模型得到离散化的边界条件,解析点状模型得到空间信息参数,分别形成独立的、数据量极小的离散数据包;然后利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通过离散数据包实现线路三维模型的快速建立;联合CPU的场景拣选能力和GPU的顶点扩展能力,建立了一种用于长线状模型显示的场景优化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该方法建模耗时仅为传统方法的0.55%~1.30%;②浏览体验相比基于传统CPU建模和场景管理的方法显著提升,最小帧数在70帧以上;③可有效降低内存及CPU占用率等性能指标,释放设计平台计算压力;④为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实用化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李鸣魏庆朝吕希奎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铁路隧道结构构造重要度权重计算分析研究
2017年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铁路隧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震后损失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从铁路隧道结构构造角度出发,采用分层加权综合评估法对铁路隧道的不同构造及常见震害形式权重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在铁路隧道震后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时,准确合理的权重值,可以实现震后单座隧道以及整个震区所有隧道的震害损失评估,也可以为震害修缮或重建决策提供依据。
戎密仁王海龙戎虎仁霍晓燕曹海云
多损伤钢-混组合梁桥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方法
2023年
为了研究钢-混组合梁桥多损伤状态有限元分析方法,探明不同损伤类型和程度对钢-混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研究了钢-混组合梁桥多损伤组合有限元模拟方法及损伤等级量化评定方法;然后,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了不同车速和不同损伤等级下钢-混组合梁桥跨中动力响应和车体加速度响应;最后,研究了不同损伤等级下钢-混组合梁桥关键截面挠度、板梁间相对滑移与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损伤组合模拟方法能够有效表征钢-混组合梁桥的多构件损伤交织状态,可实现钢-混组合梁桥多损伤状态的定量描述;随着损伤等级的增加,跨中竖向振动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峰值增大,车体的竖向、侧倾和俯仰振动加速度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与无损伤状态相比,其峰值的最大增幅分别为2.16倍、92.5倍、205倍、565倍和235倍;关键截面的挠度、滑移亦随之增大,钢梁下缘应力变化不明显,混凝土板上缘应力显著增大。
卜建清郭至博张吉仁荀敬川黄晓明
关键词:桥梁与隧道工程车-桥耦合
货改背景下传统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基地转变的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文章首先对近几年国内物流业与铁路运输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对比阐述,进而从铁路货场现状角度出发,阐释我国铁路货场向铁路物流基地进行转型的必要性,接着明确了传统铁路货场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员工思想僵化、城市闲置货场缺乏有效的利用及资金缺乏等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以点带面发展专业铁路物流人才;结合政府及地方资金政策支持完善配套的技术设施建设;加大力度引进互联网技术以推进铁路货运系统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传统铁路货场的转型建设.
代宏斌
关键词:铁路货场物流基地
私家车位预订匹配优化模型及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现有停车难问题,以共享经济理念充分挖掘私家车位停车资源以供社会停车需求者停放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从私家车位供给、资源的优化配置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关于私家车位的预订匹配的优化模型与计算方法。以提高共享停车位利用率和停车用户满意度为目标,将停车用户按照偏好的先后顺序依次将以同一偏好预订同一车位的用户与该停车位进行匹配,使得停车位利用率最大的停车用户为最终预订成功的用户。首先,建立停车位预订匹配模型,其次针对该模型利用树和深度优先遍历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先预订先得的方法相比,用户满意度和停车位利用率较高。
孙智慧李文雄
轮胎作用下钢-混组合梁桥面铺装动态响应被引量:1
2021年
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面铺装层受力十分复杂,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与其车辆荷载的动态响应密切相关。建立了实体橡胶轮胎和三跨钢-混组合连续梁模型,轮胎采用Yeoh模型,桥面铺装材料(沥青混合料)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将整车后轴悬架动态力施加于橡胶轮胎,求解桥面各铺装层垂向挠度、垂向应力、纵向应力、横向应力及位移谱,并且与移动荷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跨钢-混组合梁的每跨垂向挠度比移动荷载大21.3%,4.7%,8%,纵梁垂向挠度比桥面铺装层小8.9%;上面层与水泥混凝土层应力变化趋势相似,下面层应力比较复杂;上面层位移响应频率集中于0~6 Hz范围。文中数据对桥面铺装层结构优化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严战友崔向阳陈恩利陈恩利
关键词:桥面铺装层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运行路径选择优化模型
2021年
跨线列车运行路径选择是列车运行组织研究的重要环节,为满足跨线客流出行需求,提高路网区段通过能力,将该问题转变为0-1规划问题,并考虑列车站内跨线作业难度、跨线可能性、区段线路通过能力等约束,以列车运行总距离最短、列车运行总时间最小、区段线路影响最小为目标,构建跨线列车运行路径选择优化模型,并以高速铁路路网中太原—南京、济南—成都、北京—重庆3条列车OD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列车选择跨线节点问题,生成的跨线列车运行路径方案可为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
闫绍辉张天伟董隆健
关键词:高速铁路跨线列车
基于渗流和区域生长联合分析的红外图像裂缝病害检测方法被引量:2
2020年
裂缝病害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复杂服役环境下,既有裂缝视觉检测方法难以保证算法的鲁棒性和高效性。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渗流和区域生长联合分析的裂缝病害检测模型。首先,为了抑制不均匀光照和背景杂波的干扰,文章选用红外热图像作为裂缝病害感知源。针对红外裂缝图像数据,提出大津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相结合的裂缝区域种子点提取方法,提高裂缝病害检测效率。基于选取的种子点区域,展开裂缝病害渗流与区域生长联合分析,在保证裂缝检测精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裂缝病害检测速度。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现场混凝土结构进行裂缝图像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既有裂缝视觉检测方法,文章算法在裂缝病害检测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严世强张宇峰刘宁宁马月辉刘明静韩泽夏
关键词:红外图像渗流模型
软土地区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行为现场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依托现场试验,研究了桩间距和垫层形式对高速公路桩承式加筋路堤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埋设测试元件,对路堤中心线、中心线右侧10 m、路肩垂线对应位置的桩顶土压力、桩间土应力以及土工格栅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桩、土应力变化规律、路基横断面荷载变化规律以及路基横断面土工格栅筋材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堤临界高度为1.0~1.5倍桩净间距;以路堤中心线开始向路肩方向,应力折减系数逐渐增大,应力集中效应逐渐减小;以路堤中心线开始向路肩方向,土工格栅变形量逐渐减小;桩承式路堤的荷载转移以土拱效应为主,拉膜效应为辅;将试验结果与5种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评价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杨广庆王昕王昕靳进钊王锡朝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土工格栅土拱效应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