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

作品数:131 被引量:697H指数:14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4篇政治法律
  • 33篇经济管理
  • 15篇历史地理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社会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军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主义
  • 9篇金融
  • 8篇情感
  • 7篇政府
  • 7篇政治
  • 6篇网络
  • 6篇一带一路
  • 5篇议题
  • 5篇特朗普
  • 5篇国际秩序
  • 5篇安全化
  • 4篇网络空间
  • 4篇逻辑
  • 3篇帝制
  • 3篇新自由主义
  • 3篇秩序
  • 3篇社会
  • 3篇视域
  • 3篇屠杀
  • 3篇全球治理

机构

  • 123篇南京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5篇国防科技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江苏省社会科...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苏省广播电...
  • 1篇江苏省广播电...

作者

  • 15篇毛维准
  • 10篇袁光锋
  • 7篇张仲民
  • 6篇吴小康
  • 6篇郭未
  • 5篇崔建树
  • 4篇于津平
  • 4篇石斌
  • 3篇闾小波
  • 3篇曹强
  • 3篇蒋昭乙
  • 3篇李里峰
  • 3篇刘慧
  • 3篇赵光锐
  • 3篇王志坚
  • 2篇王迎春
  • 2篇祁玲玲
  • 2篇郑莹
  • 1篇孙江
  • 1篇舒建中

传媒

  • 8篇世界经济与政...
  • 6篇学海
  • 5篇国际展望
  • 4篇江海学刊
  • 4篇信息安全与通...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3篇国际新闻界
  • 3篇世界经济与政...
  • 3篇世界经济
  • 3篇国际论坛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3篇国际安全研究
  • 3篇当代美国评论
  • 2篇当代世界与社...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新闻与写作
  • 2篇世界知识
  • 2篇史学月刊
  • 2篇国际问题研究
  • 2篇和平与发展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5篇2022
  • 16篇2021
  • 14篇2020
  • 28篇2019
  • 26篇2018
  • 12篇2017
  • 3篇2016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的东南亚“可持续基建政策”:演进、逻辑与前景
2023年
可持续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美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2016年至今,美国先后面向东南亚提出十余项可持续基建合作倡议,经历了前期试探、逐步推进和系统集成等3个阶段。美国聚焦东南亚的可持续基建,既基于东南亚各国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基础设施需求,又服务于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国际引领力的战略考量,特别是试图在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美国的可持续基建政策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发展战略对接和调动次国家层面合作,在倡议执行中注重提高项目透明度和价值观嵌入,又通过议题联结、话语塑造、盟友动员、规范操纵,构建其在东南亚的可持续基建体系。美国的可持续基建计划在融资方面对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双方的可持续基建合作也会受到资金落实、基建能力、东盟国家态度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一方面可以从美国的倡议和行动中借鉴经验,另一方面也应加强规范标准协商对接,促进可持续基础设施跨国务实合作。
张宁毛维准
“伊斯兰国”遭重创后前景评估被引量:3
2018年
近两年来,在美俄各自主导的反恐力量、叙利亚和伊拉克政府军、库尔德人武装等多方力量的打击下,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实力、领土面积和财政收入损失惨重。2017年7月,"伊斯兰国"占领的伊拉克摩苏尔地区丢失,这标志着该组织在遭受沉重打击后进入衰败阶段。但目前该组织并未消亡,而是在组织结构、战术策略和恐怖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转变后的"伊斯兰国"将继续利用网络技术和社交工具传播极端思想、制造恐怖活动、获得资金支持。此外,"伊斯兰国"武装人员的扩散、跨国"圣战者"的回流及其庞大的分支网络和众多的效忠团体将继续对中东和世界的安全形势构成威胁。为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将"伊斯兰国"残存势力清除出叙伊境内,建立以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国际反"伊斯兰国"合作机制,消除其重新崛起的威胁。
宫小飞
国际河流水资源去安全化管理模型综述被引量:1
2018年
国际河流水资源安全化是指共享水资源竞争被国家视为"存在性威胁",因而被政治化、战略化的过程。水资源去安全化是将水问题从"威胁—防卫"这种序列中剔除,不再将其作为安全问题,使其进入普通的公共领域,成为常态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当前国际河流水资源管理主要围绕水资源稀缺、水资源公共属性、水资源流域安全三个方面展开,并分别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模型和框架,如提出解决水冲突的自反模型、一阶二阶资源矩阵、水谈判四阶段框架等。但这类以水资源作为逻辑起点,以缺水流域为对象的研究对于全球大部分国际河流管理没有太多的应用价值。强调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共享性,忽视流域国水权的存在,使去安全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出现了脱节。只有在国际河流水权明确的基础上讨论资源和利益的共享性,才能提高流域各国对国际河流管理去安全化的积极性。
王志坚
关键词:国际河流水资源管理
深化自贸区金融创新被引量:2
2019年
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威胁全球贸易增长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自贸区的设立既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通道。2019年8月26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获批,意味着江苏发展空间将得到拓展,同时自贸区将会助推江苏经济更好地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蒋昭乙
关键词:金融创新贸易保护主义江苏经济贸易增长经济转型自由贸易
哈贝马斯的欧洲认同思想评析
2018年
哈贝马斯认为"欧洲"主要是从政治上界定的,一体化是欧洲特质的重要内容,欧洲认同是建构的产物,政治归属感不一定非要沿民族国家边界才能形成,可以利用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逻辑来培植欧洲认同。由地方和部落意识上升抽象为民族国家意识,再扩展为欧洲认同,最后形成世界公民意识,其集体认同理论呈现连续扩展和超越的逻辑脉络。他的欧洲认同主要源于西欧经验,未能真正摆脱欧洲中心论,他强调全球化造成同质化但又忽视地方化和"根性"意识的增强。以美国为对立面界定欧洲身份隐含着实力政治的危险因素,与他对世界主义的期待格格不入,对于欧洲认同向世界公民意识转化的论证也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和现实困境。
赵光锐
关键词:哈贝马斯欧盟一体化
西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及行为选择被引量:5
2018年
西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迁、家庭结构小型化、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致使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从而导致其养老局面严峻。本文立足于在西部农村收集的一手质性访谈资料,从家庭和国家两个维度对当前西部农村养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在整体上明显弱化,但是国家的宏观政策体系以及家庭的自适应功能使得家庭仍然是养老供给主体,但这种情况存在多重风险,会损害老年人的福利感知与体验。低度化的福利供给无法满足西部农村家庭和老人的养老需求,亟需针对目前的养老模式进行完善。操作层面来讲,西部农村养老服务要形成和谐之态就需要多元化的供给匹配,即合理整合政府、社区、市场、家庭、社会工作、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到西部农村养老服务中来。
郭未李霞
关键词:养老体系家庭功能政府职能社会工作
迈向“实践”的理论路径:理解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被引量:37
2021年
"情感转向"改变了人们对于情感的理解,受益于此,公共领域、公共舆论等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情感,但不少研究面临着"二元论"的困境,情感甚至被认为是个体的、内在的、不可分析的体验。本文聚焦于情感的表达层面,基于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提出一种研究情感表达的理论路径。情感表达依据特定的社会规则,并据此进行情感表达的管理。人们表达情感的话语也是遵从特定的社会意义脉络。情感表达也具有表演性。通过情感表演,个体不仅交流情感,还建构了某种权力关系。情感表达可以被视为布尔迪厄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它有着自己的场域、资本和惯习。这一路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情感研究的二元论,为我们讨论公共舆论、公共空间中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视角。
袁光锋
关键词:情感情感表达公共舆论情感管理
美国大选移民政策争论背后的价值难题被引量:4
2020年
美国大选有关移民问题的争论,就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政策宣示来看已变成"美国利益"与"美国价值"的对峙。但将移民现象降低为经济的争利活动或者拔高为道德化的国家精神,均无助于合理理解移民政策对现代政治与民族国家提出的挑战。移民难题一方面引发自由民主国家所承诺的平等主义立场的国内外不一致问题,进而要求国家担负比人道主义援助责任更高的全球分配正义义务;另一方面,移民权利在内容上的不断扩张及其在地位上趋向一种超国家的普遍人权,削弱了国家传统上以授予公民资格及其相关联权益来归化移民的权力,这又进一步导致民族国家同一性难以维系的隐忧。美国移民问题看似独特和例外,但它提出了全球化时代国家的权力、责任与功能如何革新的课题。
陈肖生
关键词:美国大选美国移民政策公民资格
“印太”视域下“四国机制”的同盟化及其限度被引量:14
2021年
拜登政府上台后,强化了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在“印太战略”的核心地位。“四国机制”呈现机制升级、对话扩员和议题拓展等同盟化的态势。而“四国机制”的同盟化动因主要来自:遏制中国崛起的需求与能力不足的矛盾,使美国更依赖对盟友和伙伴国的诱导、拉拢和利益激励;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和“重点”,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基于本国战略利益需要,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美国采取追随政策。然而,“四国机制”的同盟化受到成员国各自的政策优先性和利益诉求分歧等问题影响,尤其是各成员国与中国维持着极其密切的经贸往来,以致难以完全实现遏制中国的目标。即便如此,“四国机制”也会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曹鹏鹏石斌
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链竞争:东亚地区的视角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对美国及东亚地区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态势的判断,拜登政府积极拉拢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组建“半导体联盟”,加强对华半导体产业链竞争。美国此举主要出于三重动因:维护美国主导下的等级制半导体产业链体系,遏阻中国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借机汲取东亚地区优势资源,增强美国半导体供应链韧性和产业霸权;收拢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围堵网。为此,美国重视“相对收益”,一面要求东亚地区盟友及伙伴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另一面要求其提交半导体生产数据,向美国转移先进产能及技术,并与美国开展联合技术研发。而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均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美国“半导体联盟”做出有所保留的政策回应,利益分歧势必制约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链战略布局的发展前景。为应对半导体产业链竞争,中国应当加强政治层面的对外战略沟通,更需要锤炼内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半导体融资及人才机制,明确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与分工,从根本上增强半导体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李金锋
关键词:半导体产业链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