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作品数:769 被引量:2,243H指数:19
相关作者:刘永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8篇天文地球
  • 138篇经济管理
  • 113篇文化科学
  • 102篇农业科学
  • 9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0篇历史地理
  • 54篇生物学
  • 27篇水利工程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社会学
  • 8篇建筑科学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3篇地理
  • 93篇青藏
  • 91篇青藏高原
  • 61篇土壤
  • 54篇教学
  • 50篇生态
  • 50篇旅游
  • 37篇气候
  • 35篇植被
  • 34篇青海湖流域
  • 33篇影响因素
  • 33篇流域
  • 30篇高中地理
  • 27篇土地利用
  • 27篇理教
  • 24篇河流域
  • 23篇课程
  • 22篇降水
  • 20篇生态系统
  • 19篇地理教学

机构

  • 751篇青海师范大学
  • 74篇教育部
  • 74篇中国科学院
  • 57篇北京师范大学
  • 48篇青海省人民政...
  • 23篇兰州大学
  • 17篇青海大学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2篇陇东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西...
  • 9篇宁夏大学
  • 8篇青海省气候中...
  • 7篇青海省地质调...
  • 7篇青海省气象科...
  • 6篇青海民族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青海省防灾减...
  • 4篇宝鸡文理学院

作者

  • 50篇曹广超
  • 30篇陈克龙
  • 26篇曹生奎
  • 21篇唐仲霞
  • 15篇鄂崇毅
  • 15篇侯光良
  • 14篇周华坤
  • 12篇肖景义
  • 12篇刘峰贵
  • 11篇魏晓燕
  • 10篇苏旭
  • 9篇张忠孝
  • 8篇毛旭锋
  • 8篇米文宝
  • 7篇刘玉萍
  • 7篇李玲琴
  • 7篇袁杰
  • 7篇解家安
  • 7篇付建新
  • 6篇余福承

传媒

  • 35篇中学地理教学...
  • 31篇中学教学参考
  • 29篇青海师范大学...
  • 23篇生态科学
  • 23篇全球变化数据...
  • 16篇内蒙古科技与...
  • 16篇青海环境
  • 15篇地理科学进展
  • 14篇青海科技
  • 14篇干旱区研究
  • 12篇干旱区地理
  • 1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1篇地理研究
  • 10篇水土保持通报
  • 9篇兰州大学学报...
  • 9篇地理教育
  • 9篇第四纪研究
  • 9篇草地学报
  • 8篇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 9篇2024
  • 119篇2023
  • 158篇2022
  • 125篇2021
  • 106篇2020
  • 101篇2019
  • 68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7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 6篇1993
  • 4篇1992
7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测评研究——以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本文以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案例地,采用均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开展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测评研究,并对旅游地生命周期同属参与阶段的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影响感知与态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促进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
肖景义肖景义张嘉昱张纯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00—2018年青海湖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气温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是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和基础,为开展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基于2000—2018年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气象站观测数据,以高程为协变量,结合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对气温和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00—2018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青海湖流域气温和降水量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增速为0.30℃·(10a)^(-1),春季增温显著。(2)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增速为73.20 mm·(10a)^(-1),春夏季增速显著、秋季变化不明显、冬季趋于变干。(3)青海湖流域气温和降水量空间匹配差异显著。从年尺度来看,气温和降水量莫兰指数(Moran’s I)为-0.66,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面积比为67.56%,水热组合空间匹配不佳。从季节尺度来看,青海湖流域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气温和降水量Moran’s I分别为-0.49、-0.80、-0.32和-0.14,均为空间负相关。春夏季,流域低海拔区域气温逐渐升高,高海拔区域降水量逐渐增多,气温和降水量空间负相关面积逐渐增大,水热组合空间匹配不佳。值得强调的是青海湖巨大水体对环湖区局地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是青海湖流域的“气候调节器”。
韩艳莉于德永陈克龙杨海镇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空间自相关青海湖流域
“尺度”大概念下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大气”为例
2023年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整体规划课时安排,科学制订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成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以“尺度”为大概念,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大气”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统筹设计,从重构单元学习体系、设计学习过程及制订评价体系出发,探讨了基于尺度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
王思涵李海林陈宗颜陈宗颜
关键词:单元教学
基于SAR偏移量跟踪法提取岗纳楼冰川流速被引量:7
2020年
冰川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反映全球和区域气候演变,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近年来,基于SAR数据研究冰川运动已成为主流技术之一。基于SAR提取冰川流速主要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多孔径雷达干涉和偏移量追踪法。本文采用SAR偏移量追踪法中的强度追踪法,提取青海省哈拉湖东北部岗纳楼冰川沿距离向、方位向的冰川流速。试验结果表明,距离向冰川运动速度提取效果较好,最大流速达15.36 m/a,流速从中轴向两侧递减,在冰舌末端趋于0;方位向提取的冰流速最大达18.27 m/a,但因电离层干扰,方位向流速图中存在一些方位向条纹。此外,由于冰流速在方位向分量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提取的方位向流速精度低于距离向。
张生鹏周中正赵利江张永荥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连续筑坝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以青海省湟水支流火烧沟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河流筑坝后水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排放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筑坝后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取青海湟水支流火烧沟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实验法,对4个连续筑坝断面水气界面的3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夏季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研究河流筑坝前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筑坝对河流碳、氮等有机质形成滞留效应,筑坝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未筑坝区,二者排放通量平均相差4.12倍。(2)时间尺度上,CO2排放的最高值主要分布于8月;而CH4排放的高峰值多分布于6月;N2O排放高峰值多分布于7月。(3)空间分布上,CO2排放通量无明显的规律,排放低值-1554.19 mg/(m^2·h)和高值778.84 mg/(m^2·h)均出现在筑坝区;CH4和N2O排放低值均出现在未筑坝区,分别为360μg/(m^2·h)和34.72μg/(m^2·h),而高值均出现在筑坝区,分别为6163.4μg/(m^2·h)和746.7μg/(m^2·h)。(4)不同筑坝段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不同,相关分析表明,火烧沟水体CO2排放通量与电导率(Cond)(r=-0.914,P<0.05)、pH(r=-0.907,P<0.05)、总溶解固体(TDS)(r=-0.914,P<0.05)、盐度(Sal)(r=-0.926,P<0.05)以及气温(T)(r=-0.978,P<0.01)呈显著负相关;CH4排放通量与氧化还原电位(ORP)(r=-0.968,P<0.01)、pH(r=0.979,P<0.01)呈显著相关;N2O排放通量与电导率(Cond)(r=0.903,P<0.05)、总溶解固体(TDS)(r=0.904,P<0.05)、气温(T)(r=0.970,P<0.05)以及氧化还原电位(ORP)(r=0.929,P<0.05)呈显著正相关。
陈玉鹏毛旭锋魏晓燕苏晓虾张帅刘小君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标准体系构建被引量:6
2020年
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标准体系是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依据,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学科性、时代性5项原则,采用过程—目标结构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5个水平等级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标准体系。权重分析表明:课前教学目标设计的适切性、课中教学行为的过程性、课后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的重要因素。该标准体系的构建对完善高中地理教育理论、提高教师教材理解水平、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孔祥丹申大魁
关键词:高中地理
黄河上游近60a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黄河上游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基于唐乃亥、下河沿、头道拐3个水文站近60 a的降水量、径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趋势检验、Mann-Kendall检验法(M-K趋势检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M-K突变检验、Pettitt非参数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累积距平法、双累积曲线等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黄河上游及上游不同子区域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径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上游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在2003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变化率为4.67%;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突变年份为1986年,突变前后变化率为35.34%。3个子区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分别呈显著增加、不显著增加和显著减少趋势,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以唐乃亥以上的Ⅰ区为基准区时,唐乃亥—下河沿所在的Ⅱ区降水量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达到25.08%,非降水量因素为74.92%,而下河沿—头道拐的Ⅲ区,降水量对径流量的影响为32.14%,非降水量因素为67.86%。研究结果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科学配置具有参考意义。
成艺武兰珍刘峰贵沈彦俊
关键词:径流量降水量
美国地缘环境解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5
2019年
基于地缘环境理论,构建了地缘环境解析框架,从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和地缘空间4个层次对美国地缘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地理环境赋予美国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条件、绝对的地缘优势和拥有世界权力的可能。美国的地缘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对抗、竞争、合作、同盟等多种形式。地缘结构具有重要功能,倒三角结构、多极结构、两极结构、一超多强结构带给美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权力和利益,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地缘理念结构亟需更新。美国主要的地缘空间横跨北美洲、亚洲及欧洲,可划分为腹地、核心地缘空间、海洋地缘空间和外围地缘支点。进入21世纪,美国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对外关系与地缘战略也呈现出新一轮的变动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地缘环境。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构建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制定自身发展的地缘战略等手段积极塑造自身的地缘环境,破解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问题,维护中国地缘安全。
胡伟刘晓凤葛岳静胡志丁刘文新党琴
关键词:地缘环境地理环境地缘关系
青海县域经济发展敛散性检验分析
2020年
运用理论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以青海省2000年-2015年县域人均GDP为主要指标,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敛散性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开始,青海省县域经济不存在绝对β-收敛,区域经济非均衡态势逐步加深;从相对差异来看,县域经济发展σ-收敛趋势明显,县域经济俱乐部收敛显著,县域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显著,其中东部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贡献度最大.分析认为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盈余状况和人力资源等因素能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收敛,人口增长具有负向作用,工业化和商品经济发育程度对县域经济发展影响不太显著.
杨显明高莉苹
关键词:县域经济Β收敛Σ收敛俱乐部收敛
东昆仑地区驼路沟钴(金)矿床硅质钠长岩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是青海省发现的首个独立大型喷流沉积型矿床,说明容矿围岩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区短沟矿段YM1坑口的硅质钠长岩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钠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57.3±4.6)Ma,佐证了该矿区喷流作用成岩与成矿的同时性;另外获得9.20~1.10 Ga和2.40~2.50 Ga的2个年龄集中区,说明了研究区基底演化和源区物质的复杂性。Hf同位素显示为两个集中区,其中年龄峰值422~459 Ma的锆石获得εHf(t)值为-0.61~12.72,表明锆石母岩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指示硅质钠长岩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另外0.85~1.10 Ga的锆石εHf(t)值为-15.09~-0.07,其锆石母岩中主要为再造的古老地壳,表明该区基底源区物质的复杂性。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驼路沟矿区含矿火山-沉积岩系形成时代与钠长岩年龄、成矿年龄非常接近,喷流沉积时代应为晚奥陶世。
余福承陈静黄广文杨雪松丛殿阁邱炜
关键词:钠长岩U-PB定年HF同位素
共7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