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

作品数:1,539 被引量:5,088H指数:24
相关作者:杜修海谢少玲邓劲松王洁刘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10篇期刊文章
  • 16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04篇医药卫生
  • 22篇机械工程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哲学宗教
  • 11篇生物学
  • 10篇经济管理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社会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1篇细胞
  • 88篇手术
  • 75篇疗效
  • 67篇护理
  • 62篇肿瘤
  • 46篇血管
  • 46篇超声
  • 43篇术后
  • 39篇蛋白
  • 39篇糖尿病
  • 38篇药物
  • 38篇糖尿
  • 37篇妊娠
  • 36篇静脉
  • 35篇动脉
  • 32篇免疫
  • 31篇疗效观察
  • 30篇综合征
  • 30篇外科
  • 29篇切除

机构

  • 1,477篇武警广东总队...
  • 3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广州军区广州...
  • 17篇中山大学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5篇武警总医院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3篇暨南大学附属...
  • 12篇暨南大学
  • 10篇广东省人民医...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武警北京总队
  • 8篇广东药学院
  • 8篇中南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1篇孔欣
  • 58篇邓劲松
  • 56篇王洁
  • 48篇李龙
  • 43篇杨辅直
  • 43篇常会民
  • 42篇张春丽
  • 35篇刘永刚
  • 30篇程广斌
  • 30篇邓素雅
  • 27篇王彩霞
  • 26篇马承华
  • 26篇郭培奋
  • 25篇张娟辉
  • 25篇钟汝玲
  • 25篇廖贤平
  • 24篇刘换新
  • 24篇姚雪峰
  • 23篇张国祥
  • 22篇郑志满

传媒

  • 286篇武警医学
  • 63篇武警医学院学...
  • 37篇武警后勤学院...
  • 28篇医疗卫生装备
  • 2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7篇医学信息(医...
  • 14篇中药材
  • 1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2篇人民军医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家庭医学(上...
  • 10篇临床误诊误治
  • 10篇现代医学与健...
  • 9篇中国实用妇科...
  • 8篇中国药房
  • 8篇临床军医杂志
  • 7篇中华医院感染...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9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8篇2019
  • 33篇2018
  • 29篇2017
  • 54篇2016
  • 56篇2015
  • 69篇2014
  • 98篇2013
  • 56篇2012
  • 82篇2011
  • 81篇2010
  • 84篇2009
  • 72篇2008
  • 62篇2007
  • 78篇2006
  • 67篇2005
  • 66篇2004
1,5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SS患者窦房结恢复时间曲线分布的意义
1994年
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技术测定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病人和29例窦性心动过缓(SB)病人于不同起搏频率时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SSS病人起搏频率与SNRT值有8种相关图形,不同起搏频率SNRT值曲线分布弥散,多为双峰甚至三峰,各病人SNRT最大值(SNRTmax)与SNRT最小值(SNRTmin)差值大,其中59例差值>500ms,平均899.5±98.0ms,最大差值6540ms。而单纯SB病人SNRT分布曲线光滑、弥散度小,多为单峰。44.6%SSS病人和41.4%SB组病人最适起搏频率(PHRp)在100~130bpm之间,而有13.8%SSS病人和6.9%SB病人PHRp<70pm。
洪少勇黄自珍邓昭文
关键词:窦房结病窦综合征
4548名夜间急性腹痛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增加对急诊科夜间就诊的腹痛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断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家医院急诊科夜间(晚17:30至晨08:00)收治的4548名急诊腹痛患者的年龄、发病季节、病因等临床资料。结果非创伤性急性...
吕军彭娜吕芳方和金何长街
关键词:急诊腹痛病因
文献传递
白内障手术患者局部用药预防感染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患者局部用药预防感染的效果,为预防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8月1 300例(眼)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结膜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650例,单纯结膜囊用药组术前、术后眼部局部滴加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感染,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结果单纯结膜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有10例和4例发生眼内感染,感染率分别为1.54%和0.62%,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结膜囊用药组细菌培养阳性85例,阳性率为13.08%,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革兰阴性菌7株,分别占91.76%和8.24%,联合用药组细菌培养阳性79例,阳性率为12.15%,其中革兰阳性菌73株,革兰阴性菌6株,分别占92.41%和7.59%,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4.87%、89.74%、89.74%和85.90%。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眼部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无需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是值得优先考虑的滴眼液。
向晖陆伟业任艳妮罗碧单赵玉琴
关键词:白内障围术期局部用药
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神经系统损伤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红细胞压积(HCT)、PaO2、PaCO2、体外循环(CPB)时间与血浆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4月在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于CPB前、CPB中、CPB结束时三个时间点分别采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HCT、PaO2、PaCO2,同时分离出血浆,-70℃冰箱保存,同时选择该院同期门诊健康对照儿童30例,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浆NSE、S-100β蛋白含量。结果(1)心脏病组在CPB前的血浆NSE、S-100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脏病组中<7岁组与≥7岁组在CPB前、中、结束时的血浆NSE、S-100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向左分流组与左向右分流组的患儿在CPB中、CPB结束时的血浆NSE、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PB开始后,心脏病组血浆NSE水平随时间而逐渐升高,从(8.28±17.01)μg/L升至(38.84±23.80)μg/L,血浆S-100β从(3.11±2.74)μg/L升至(9.37±6.24)μg/L,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PB时间、HCT及PaCO2三个研究因素与血浆NSE、S-100β水平关系密切(P<0.10)。结论围体外循环期间,缩短CPB时间,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HCT及PaCO2至正常范围,可减少CPB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许煊何瑛周丹王晓黎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神经系统
湿性愈合理论在一例左颊粘膜恶性肿瘤患者伤口中的应用
<正>前言密闭环境贮留的创面渗出液中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利于白细胞介导的宿主吞噬细胞发挥作用,增强局部杀菌能力~([1])。以湿性创面愈合理论为基础,密闭性敷料加速了创面的上皮化,肉芽形成,纤维素和坏死物...
张瑞曾晓莲
文献传递
结节病1例被引量:2
2005年
龚卫东银翠云杨溢杨昱陆秀红
关键词:胸片检查结节病肺门止咳药咽痛气促
硒: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星”
2011年
防治癌症发生 目前,硒与癌症的关系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某些地区的癌症死亡率与当地环境中的含硒量呈负相关,即低硒地区癌症死亡率高。
钱莘丁金勇
关键词:含硒量微量元素癌症死亡率抗癌癌症发生低硒地区
腓肠浅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在小腿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小腿远端处于肢体末端,血供相对较差,又缺乏丰富的肌组织覆盖,皮肤软组织可延展性差,故该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难以通过松解周围皮肤直接缝合,牵引带牵引或通过邻位皮瓣转移来修复,交叉腿或游离皮瓣移植,不仅患者痛苦且风险大,技术...
郭志勇
关键词:小腿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美蓝液在肛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992年
近年来,我们将美蓝液应用于46例痔瘘术后患者,发现此药可对术后创面产生长效(?)痛,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6例,年龄15~58岁,病程4个月~5年。其中肛瘘28例,亍肛瘘切除或挂线术;混合痔8例,行外切内(?)术;血栓性外痔切除10例。方法:取1%美蓝2m1(内含美蓝20mg)用%普鲁卡因稀释成0.1%~1.2%。
许宝来
关键词:肛肠外科血栓性外痔挂线术术后创面痔瘘肛门部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实验研究
1998年
为进一步证实人胎盘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织的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776%(45/58)GST-π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0/12)、893%(25/28)、667%(6/9)、250%(1/4)和600%(3/5);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中GST-π阳性率分别为760%(19/25)和893%(25/28)。正常胃粘膜组织中仅103%(4/39)呈微弱阳性。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粘膜高(P<001);分化较好的腺癌高于分化差的腺癌。表明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胡宝春张金桃曾明新张远兵刘兴京
关键词:腺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GST-Π免疫组织化学
共1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