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作品数:26,598 被引量:136,036H指数:96
相关作者:钱学贤杨继震周玫王铁丹李树祥更多>>
相关机构: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788篇期刊文章
  • 1,865篇会议论文
  • 544篇学位论文
  • 124篇科技成果
  • 68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24,408篇医药卫生
  • 809篇生物学
  • 701篇文化科学
  • 2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73篇机械工程
  • 130篇哲学宗教
  • 111篇化学工程
  • 90篇农业科学
  • 86篇理学
  • 69篇政治法律
  • 61篇经济管理
  • 31篇语言文字
  • 28篇电子电信
  • 25篇军事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电气工程
  • 20篇社会学
  • 1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860篇细胞
  • 1,682篇肿瘤
  • 1,595篇基因
  • 1,121篇血管
  • 972篇蛋白
  • 908篇手术
  • 883篇免疫
  • 824篇护理
  • 784篇动脉
  • 666篇外科
  • 604篇病毒
  • 602篇中医
  • 598篇病理
  • 543篇疗效
  • 522篇教学
  • 513篇疗法
  • 503篇肝炎
  • 495篇术后
  • 486篇凋亡
  • 482篇慢性

机构

  • 26,39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37篇第一军医大学
  • 490篇广州军区广州...
  • 240篇中山大学
  • 22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0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6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55篇中山医科大学
  • 15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6篇暨南大学
  • 109篇中国人民解放...
  • 99篇第四军医大学
  • 87篇广州中医药大...
  • 80篇中山医科大学...
  • 78篇第三军医大学
  • 77篇成都军区昆明...
  • 67篇广东省人民医...
  • 63篇复旦大学
  • 59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702篇钟世镇
  • 492篇周殿元
  • 426篇张万岱
  • 400篇徐如祥
  • 389篇张亚历
  • 359篇徐达传
  • 296篇裴国献
  • 284篇刘伊丽
  • 256篇骆抗先
  • 232篇张振书
  • 231篇丁彦青
  • 208篇张雪林
  • 201篇周淑芸
  • 197篇金大地
  • 186篇朴英杰
  • 186篇李铁林
  • 182篇俞守义
  • 181篇漆松涛
  • 170篇马文丽
  • 169篇曾抗

传媒

  • 2,294篇第一军医大学...
  • 648篇中国临床解剖...
  • 384篇广东医学
  • 347篇中国临床康复
  • 278篇解放军医学杂...
  • 225篇世界华人消化...
  • 190篇中国医学物理...
  • 187篇第一军医大学...
  • 179篇中药材
  • 179篇现代消化病及...
  • 16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60篇实用医学杂志
  • 147篇中国病理生理...
  • 135篇实用护理杂志
  • 13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3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25篇医疗卫生装备
  • 120篇医学综述
  • 116篇临床放射学杂...
  • 108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22篇2008
  • 104篇2007
  • 245篇2006
  • 623篇2005
  • 3,119篇2004
  • 3,549篇2003
  • 3,184篇2002
  • 3,156篇2001
  • 2,651篇2000
  • 2,229篇1999
  • 1,709篇1998
  • 1,427篇1997
26,5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常型银屑病受累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受累表皮各层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异常变化。 方法 通过粘附式细胞仪用吖啶橙染色10例寻常型银屑病受累皮肤组织切片,测表皮各层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与正常皮肤对照比较。 结果 银屑...
张堂德毛祖豪鲍永耀
关键词:银屑病表皮细胞DNA
文献传递
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形态学及生物物理学研究
本文应用电镜形态学和酶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 TUNEL染色、FRAP技术等技术,对γ射线照射诱导淋巴细胞、肝细胞以及Cona-Hrp诱导巨噬细胞等细胞的自噬与凋亡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
朴英杰黄行许朴仲贤
文献传递
特发性房颤患者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关系
目的研究特发性房颤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特发性房颤的患者和年龄、性别因素匹配的健康对照个体,测定其血血小板计数,并采用Griess法测定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NOx),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
傅锐斌吴平生吴书林邱健
文献传递
三氧化二砷联合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应用As2O3和5-FU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As2O3组抑瘤率为55.5%,而联合治疗组抑癌率为77%(P<0.05),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As2O3和5-FU能提高As2O3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钱伟峰黄宗海赵玲美金雷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5-FU大肠癌裸鼠皮下种植瘤
空回肠间质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空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对我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 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头晕、乏力、黑便 ,发病至确诊时间 2月~ 7年 .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 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 1例 .剖腹探查确诊 7例 ,腹腔镜探查确诊 4例 ,因其他疾病腹腔镜探查确诊 1例 ,术前确诊仅 1例 .随访 2月~ 9年 ,除 1例患者死于其它疾患外 ,余 12例患者均健在 ,未发现空回肠间质瘤复发 .结论 空回肠间质瘤预后甚好 ,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 ,易致长期延误诊治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是避免空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
黄祥成巴明臣卿三华李国新石汉平闻英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间质瘤
常用实验动物的麻醉被引量:49
2004年
对实验动物的麻醉是动物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从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途径的选择、麻醉深度的把握及麻醉后的监护等方面 ,阐述了对常用实验动物的麻醉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王元占杨培梁刘秋菊刘谋荣刘华盛吴湘慧曾俊岭
关键词:实验动物麻醉处理麻醉药物戊巴比妥钠盐酸氯胺酮阿托品
p38 MAPK通路在佛波酯诱导人绒癌JAR细胞体外侵袭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研究细胞内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人绒癌JAR细胞体外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测定JAR细胞中p38 MAPK的活性变化;用Transwell细胞侵入系统检测细胞的侵袭作用;用MTT法评价细胞生长状况。结果佛波酯(PMA)呈浓度依赖性地激活JAR细胞中p38 MAPK。PMA能促进人绒癌JAR细胞的体外侵袭作用,而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了JAR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p38 MAPK通路在人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以及人绒癌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p38 MAPK抑制剂可能会为人绒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张曦倩赵晓山庞战军李红陈思梅罗仁陈士岭邢福祺
关键词:肿瘤侵袭佛波酯
硒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意义被引量:101
2000年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近年来大量资料证明 ,许多疾病与缺硒有关。就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硒与疾病的关系 ,对硒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及硒与机体免疫功能、人体硒缺乏及需要量部分文献资料作一回顾 ,同时对硒的开发应用国内现状和前景谈一点看法 。
罗海吉吉雁鸿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免疫需要量微量元素
维通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肠粘连预防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观察维通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肠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 :维通注射液能够减轻术后肠粘连程度 ,使盲肠组织羟脯氨酸水平下降 。
王梦炎李会晨陈振德侯连兵罗仁石汉平
关键词:肠粘连羟脯氨酸中药药理
PTCA、支架植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喝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 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 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 24例均行 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 28.l±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 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l.2次和2.l±0.8次,且常规组总 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 心力衰竭所致。结论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P<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李公信傅向阳刘映峰钱学贤赵霞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PTCA顿抑心肌冬眠心肌
共2,6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