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486 被引量:1,901H指数:17
相关作者:常慧陈舰张腾云张妮王励申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4篇化学工程
  • 115篇理学
  • 10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6篇文化科学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8篇医药卫生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电气工程
  • 9篇机械工程
  • 9篇建筑科学
  • 8篇生物学
  • 8篇水利工程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0篇废水
  • 36篇教学
  • 25篇污染
  • 25篇纳米
  • 25篇催化
  • 22篇电极
  • 21篇污泥
  • 18篇污水
  • 18篇教学改革
  • 15篇电化学
  • 15篇絮凝
  • 15篇色谱
  • 15篇离子
  • 14篇丙烯
  • 13篇课程
  • 10篇实验教学
  • 9篇制浆
  • 9篇制浆中段
  • 9篇制浆中段废水
  • 9篇中段废水

机构

  • 483篇东莞理工学院
  • 108篇华南理工大学
  • 37篇湘潭大学
  • 15篇中山大学
  • 13篇青岛科技大学
  • 12篇暨南大学
  • 9篇广东医学院
  • 9篇香港科技大学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学研究院
  • 6篇东莞市疾病预...
  • 6篇中水珠江规划...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南华大学
  • 4篇上海宝钢工业...

作者

  • 75篇范洪波
  • 45篇阮湘元
  • 41篇吕斯濠
  • 40篇兰善红
  • 30篇赵鸿斌
  • 29篇彭敏
  • 25篇周亚民
  • 25篇梁志辉
  • 24篇周显宏
  • 24篇武秀文
  • 23篇刘治猛
  • 23篇徐勇军
  • 23篇罗群
  • 22篇程发良
  • 21篇谢毅文
  • 19篇陈舰
  • 19篇邵友元
  • 18篇刘传生
  • 18篇常慧
  • 16篇邱永福

传媒

  • 136篇东莞理工学院...
  • 56篇广东化工
  • 11篇分析测试学报
  • 8篇化工进展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高分子材料科...
  • 5篇化工学报
  • 5篇化学学报
  • 5篇精细化工中间...
  • 5篇工业水处理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食品研究与开...
  • 5篇造纸科学与技...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分析化学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山东化工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 5篇2017
  • 27篇2016
  • 44篇2015
  • 37篇2014
  • 22篇2013
  • 39篇2012
  • 70篇2011
  • 44篇2010
  • 48篇2009
  • 32篇2008
  • 22篇2007
  • 16篇2006
  • 7篇2005
  • 16篇2004
  • 5篇2003
  • 15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4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孔炭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采用硬模板法,通过选取蔗糖、糠醇、萘作为不同的碳源和不同的模板剂,控制模板剂投加量、碳化时间工艺条件,制备介孔炭材料,结合SEM、BET等分析测试手段,探究不同条件对介孔炭材料的形貌和孔径的影响,为实现孔径可调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采用SBA-15为模板剂、蔗糖为碳源、1.5 g的模板剂投加量,6 h的碳化时间,制备出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呈有棒状排列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特征。
梁志辉曾燕艳吕斯濠刘昌胜
关键词:SEMBET
对量纲分析法与π定理的理解与应用被引量:13
2010年
针对学生在《化工原理》课堂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对量纲分析法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总结了量纲分析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几个关键步骤;以对流传热中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工程计算为例,例举了正确掌握和使用量纲分析法的思路和步骤。
邵友元
关键词:量纲
土壤中铅的简易测量方法和分布特征研究
通过比较分析便携式荧光X线分析仪(Niton Xlt792)测量土壤中铅含量的简易分析方法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了污染土壤随粒径和浓度的不同其相关性也存在相异倾向的结论(相关系数0.84-0.98之间),...
白云鹤梁志辉罗群范洪波林智然
关键词:土壤污染
文献传递
SBR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SBR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系统对COD、TP、NH4+-N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运行工况为:瞬时进水,厌氧1 h,曝气3 h,沉淀1 h。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时,COD、TP、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5%、85.7%、68.1%左右,且通过20 d稳定运行试验,处理效果一直保持良好,为校园生活污水的中水回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
蔡勋江张赵田范洪波吕斯濠
关键词:SBR校园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处理制浆中段废水优势菌的筛选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实验驯化筛选出4种能够耐受和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优势菌A、B、C、D,其中优势菌C对制浆中段废水的CODCr综合去除效果最好。随后研究了优势菌C在不同的处理时间、温度、pH值和废水浓度下对CODCr去除率,从而确定优势菌C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值为8、废水浓度为750mg/L的条件下反应9h,CODCr去除率最高,到达50%以上。
武秀文兰善红邱献欢李小丽
关键词:制浆中段废水优势菌
负载型抗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如何有效克服小分子抗氧剂热稳定性低,易迁移及耐抽提性能差等缺点,是抑制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老化现象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采用化学法将小分子抗氧剂接枝到无机材料表面或聚合物分子链上制备负载型抗氧剂是一条重要的解决途径,已成为抗氧剂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无机材料和聚合物(低聚物)为载体制备负载型抗氧剂的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负载型抗氧剂的特性,提出了目前负载型抗氧剂研究面临的问题。
吴文剑杨树颜蔡海宁李红强曾幸荣
关键词:无机材料
电销市场机动车冷却液产品质量分析
2015年
采样互联网电销市场六种机动车冷却液产品,参照GB/T29743,对其产品冰点、沸点、储备碱度、泡沫倾向、防腐蚀等几个方面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观察了各产品的电销价格并与其产品质量技术参数比较。结果显示,电销机动车冷却液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但各产品质量与价格良莠不齐,现象普遍。
王永东
Fe^(3+)存在下制浆中段废水好氧活性污泥的驯化被引量:5
2015年
研究了Fe3+存在下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的好氧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首先通过Fe3+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影响确定Fe3+最佳用量为30 mg/L;然后在Fe3+用量为30 mg/L下,采用制浆中段废水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并设置不加Fe3+的空白组对照。结果表明,整个驯化过程中,加Fe3+组CODCr去除率和污染物去除率(以UV-254减少率表示)均高于空白组;驯化结束后,加Fe3+组和空白组CODCr去除率分别达78.2%和76.0%,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50.0%和37.7%。通过对脱氢酶活性的分析表明,加Fe3+组活性高于空白组。
蓝惠霞耿士文李慧洁王传路王晓红兰善红
关键词:FE3+制浆中段废水好氧活性污泥驯化
超临界CO_2中醇类的分子氧氧化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以催化剂体系为主线,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以分子氧代替化学计量氧化剂的醇类清洁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所研究的催化剂体系的催化性能,主要有钯、铂、钌、金等金属催化剂以及杂多酸催化剂体系;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相行为的影响。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醇类清洁氧化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中高效催化剂体系的开发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醇类清洁氧化技术能否工业化的关键。
张腾云范洪波钟理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醇类分子氧氧化催化剂
电化学电容器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被引量:1
2006年
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电容器制备方法、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比较,指出溶胶凝胶法最适合制备具有准电容特征的电化学电容器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
文建国阮湘元彭舒军刘宇
关键词:电化学电容器过渡金属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