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作品数:766 被引量:1,406H指数:14
相关作者:朱红林陈恩林张建华杨龙王同策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02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3篇历史地理
  • 134篇艺术
  • 73篇文化科学
  • 73篇语言文字
  • 47篇哲学宗教
  • 31篇政治法律
  • 29篇社会学
  • 18篇文学
  • 14篇经济管理
  • 5篇军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9篇书法
  • 43篇北魏
  • 37篇墓志
  • 33篇战国
  • 27篇文化
  • 25篇艺术
  • 18篇金文
  • 17篇铭文
  • 16篇东汉
  • 16篇考释
  • 16篇古籍
  • 16篇北朝
  • 15篇秦汉
  • 15篇文字
  • 14篇社会
  • 14篇古文字
  • 13篇左传
  • 13篇先秦
  • 12篇汉简
  • 11篇札记

机构

  • 749篇吉林大学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 9篇北华大学
  • 8篇长春师范大学
  • 5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渤海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艺术研究...
  • 2篇吉林省社会科...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聊城大学
  • 2篇大庆师范学院
  • 2篇广州美术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鲁迅美术学院
  • 2篇吉林艺术学院
  • 2篇吉林警察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赤峰学院
  • 1篇东北大学

作者

  • 27篇张鹤泉
  • 24篇吴良宝
  • 22篇吕绍纲
  • 20篇丛文俊
  • 18篇王连龙
  • 17篇张金梁
  • 15篇陈恩林
  • 14篇张固也
  • 14篇刘钊
  • 13篇刘军
  • 13篇李无未
  • 11篇沈刚
  • 11篇吕文郁
  • 9篇李春桃
  • 9篇邵正坤
  • 9篇何景成
  • 8篇朱红林
  • 8篇王同策
  • 7篇孟忻
  • 7篇于博

传媒

  • 59篇中国书法
  • 53篇古籍整理研究...
  • 45篇吉林大学社会...
  • 31篇中国文字研究
  • 30篇社会科学战线
  • 21篇古代文明
  • 18篇人文杂志
  • 17篇文献
  • 16篇史学集刊
  • 16篇东北史地
  • 11篇中国史研究
  • 11篇古籍研究
  • 11篇中国书画
  • 11篇艺术品
  • 10篇史学月刊
  • 9篇文艺争鸣
  • 9篇北方论丛
  • 9篇辽宁省博物馆...
  • 8篇华夏文化论坛
  • 7篇北方文物

年份

  • 15篇2023
  • 23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35篇2019
  • 41篇2018
  • 48篇2017
  • 43篇2016
  • 44篇2015
  • 31篇2014
  • 28篇2013
  • 42篇2012
  • 39篇2011
  • 29篇2010
  • 42篇2009
  • 37篇2008
  • 10篇2007
  • 23篇2006
  • 13篇2005
  • 15篇2004
7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北魏前期汉人士族的入仕起家与世资门第被引量:5
2022年
公元4世纪末,塞外游牧异族拓跋入主中原,顺从汉地固有的贵族主义,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谋求双方的谅解与合作,此乃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表现在仕进起家方面,北魏依照魏晋惯例广泛吸纳汉人士族步入官场,放宽世资核算的标准,充分满足其提升门第的利益诉求,从而整合社会力量,扩大统治基础。关键举措是在起家官与世资门第之间搭建约略四等差的比例对应,同时调节品位职级与清浊要闲的关系,基于阀阅形成彝伦攸叙、各任其性的理想格局,深入落实流品之精神实质。紧迫的认同危机,迫使置身华夏边缘的北魏忠实继承魏晋传统,令其早期制度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汉式面相,其在中古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作用亦由此得以发挥。
刘军
关键词:北魏前期
传抄古文考释四篇被引量:1
2012年
《汗简》、《古文四声韵》成书于宋代,是专门辑录传抄古文的书籍,书内收录了大量古文形体。传抄古文记录的是战国文字,所以随着近年来战国文字资料的不断增多,《汗简》、《古文四声韵》也逐渐为学者所重视。但也应注意到,这两部书成书于宋代,人们会把一些当时不熟悉的文字误当作古文收录,致使古文中包含了许多后世文字。研究这部分古文有利于后世文字研究,同时也可避免学者误把这些后世的"古文"当成战国文字。
李春桃
关键词:战国文字古文成书宋代
三晋铜器铭文札记两则
2014年
一合阳鼎器、盖非原配合阳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鼎铭最先著录于《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为《集成》),定名'二十三年槀朝鼎',编号2693。黄盛璋~①、李朝远~②、吴良宝~③等先生先后撰文对该鼎的铭文及相关问题进行过考证。这里主要谈谈对该鼎器、盖是否原配问题的一点意见。为了便于讨论,根据去锈后的新拓本,~④先将铭文重新释写如下:十九年,邛干为合阳,(?)(容)半(?),□(五?)。(器盖刻铭)
杨坤
关键词:著录鼎铭札记铭文
中国文化史宜从尧舜讲起被引量:6
1998年
现在很多人喜欢讲“炎黄文化”,专家们治中国文化史也往往从炎黄讲起。其实这个“炎黄文化”的提法有问题。说炎黄是中华民族的最早祖先,我们这众多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的中国人是他们的后代,这很正确,事实就是如此。可是若说中国文化史从炎黄开始,则证据显然不足。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诸多文化内容,都可以在尧舜那里寻到源头,再往前推就困难了。我认为讲中国文化史(原始文化除外)宜从尧舜讲起。以下约略地讲讲我的道理,错了也无妨,有赖方家指正。
吕绍纲
关键词:中国文化史《尧典》《尚书·尧典》民本思想部落联盟
西周王畿采邑新证
<正>十七年前,我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周代采邑制度研究》时,对其中的《西周王畿采邑分布变迁》一章颇感吃力。主要是因为文献不足征,故对一部分王畿采邑语焉而不详,甚至误信某些文献的记载,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近年来陕西一带不断...
吕文郁
文献传递
《甘誓》浇说被引量:8
1993年
《尚书·甘誓》记伐有扈氏事。谁伐有扈氏,经文未明言。《史记·夏本纪》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说,“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以为伐有扈氏者是夏启。《墨子·明鬼下》引用《甘誓》全文,而篇名作《禹誓》,以为伐有扈氏于甘者是禹。我们认为前说符合历史实际,《甘誓》所记伐有扈氏者不是禹。禹容或有伐有扈氏事,但是这次不是他。自《甘誓》本文看来,作誓者口气严厉,态度决绝,誓与有扈氏作殊死战,显然只有杀益夺权,用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因而遭到有扈氏激烈反对的启才能如此。
金景芳吕绍纲
关键词:史记禅让制墨子淮南子世袭制
张金梁作品
2022年
张金梁
南宋《九经直音》俗读“入注三声”问题被引量:5
1998年
南宋《九经直音》俗读“入注三声”问题李无未一《九经直音》是南宋宁宗时出现的一种主要采用直音方式为九部儒家经典著作注音的文献。它的作者为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孙奕。因为“取便童蒙”,其音注渗入了许多俗读成分,由此,它成为今人所关注的研究宋代语音的宝贵资...
李无未
关键词:《中原音韵》浊音清化平分阴阳
“刘墉学北碑”考辨
2022年
刘墉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书法巨擘,对后世影响深远。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指出刘墉晚年曾学北碑,后世著述多引用此论,以证明刘氏为碑学权舆。包氏此论影响虽大,却无可靠旁证,且《艺舟双楫》中另有多处记载与此论有龃龉之处,故包氏记载的“刘墉学北碑”一事与史实不符。
张鑫
关键词:碑学包世臣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出版三题被引量:2
2018年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出版颇为曲折。1952年《积微居金文说》出版的时候,陈、于二序因故未能刊出,出版酬金也有困难。《积微居金文余说》的审查让杨树达颇为不满,虽多方努力,但在其生前却未能出版。
曾庆炳
关键词:杨树达陈寅恪
共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