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新大陆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亚洲整体外交被引量:3
- 2017年
- 在世界大变动的背景下,国际关系经历了古代的"大陆时代"、近代以来的"海洋时代",即将进入到"新大陆时代"。这将是一个陆海协同的国际关系新时代。新中国的周边外交在国际关系的时代变化进程中,从初期的"睦邻外交",转变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安邻外交",正在向"富邻外交"的亚洲整体外交的方向转换。中国在亚洲大陆努力建构由内而外的跨境合作的"镶边外交"、双边合作的"2+1"模式、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区域一体化框架,进而将"东亚经济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中俄蒙协作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四环外交"的亚洲整体区域一体化大框架,从而为"一带一路"建构跨亚欧大陆的宏大战略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 苏浩周帅
- 关键词:中国周边外交
- 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与中国的角色被引量:11
- 2017年
- 自冷战结束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海盗活动、恐怖袭击、跨国犯罪、自然灾害、过度捕捞、生态保护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南海周边国家构建起了一系列囊括多边、双边及非官方层面的合作机制与准则。非传统安全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东盟海洋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南海非传统安全合作还受到传统安全争端、域外大国干涉、机制结构性缺陷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发展势头良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等为南海非传统安全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是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重要倡议者、积极参与者和机制建设者,应当提倡并引领构建新的南海地区合作机制、利用好当前推动南海地区合作的关键机遇期、充分照顾参与各方的舒适度、加强推动各国国内法律法规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对接,并从战略高度看待实践层面创新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
- 任远喆刘汉青
-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国角色
- 从“北极日出号案”看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缺席审判被引量:2
- 2015年
- "北极日出号案"涉及缺席审判与临时措施这两种机制,引发了适用上的矛盾。从文本和实证两方面对案件进行考察,指出争议的焦点问题在于:认为法庭对缺席审判的论理不够直接、清楚,法庭未直接适用《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第28条有关缺席审判的规定,法庭未能对强制程序中的缺席审判问题做专门解释。在将来的案件中,国际海洋法法庭需着力解决《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中有关缺席审判与临时措施关于管辖权的规定的调和并适用,以及缺席审判与强制程序的目的和宗旨的冲突问题。
- 王佳
- 关键词:国际海洋法法庭缺席审判争端解决
- 中国周边外交的新进展与新挑战被引量:3
- 2017年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做好新时期周边外交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中国周边外交迎来奋发有为的新阶段。在2013年周边外交座谈会的讲话中,习主席对周边外交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及战略布局做了全面的阐述。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细心耕耘,可以说,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所确立的"经略周边"方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中国周边形势发生复杂变化,但从实际结果看,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依然管控了热点、化解了压力,稳住了局面、推进了合作。尽管上半年,因南海问题的牵动,
- 郑启荣
- 关键词:南海问题东盟国家
- 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治理:政策评估与未来走势被引量:3
- 2015年
- 在澜沧江-湄公河水电开发中,中国在上游的开发活动及中国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始终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过去中国的政策特点可以概括为积极但有限的合作,结合流域水资源治理的新形势,中国应变有限合作为全面参与,以流域水资源治理为重点和切入点,在宏观和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和规划,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服务中国周边战略。
- 郭延军
- 关键词:水电开发流域治理
- 南海地区渔业合作及其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渔业合作是南海海上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海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面临着过度捕捞、海上执法争端加剧等风险。为此,南海地区建立起了一系列渔业合作机制,中国也同相关国家开展了多项双边、多边的渔业合作。随着南海地区秩序的变化,渔业问题成为一些国家牵制中国的重要议题。中国“渔民威胁论”“渔业责任论”等论调开始出现。当前渔业问题已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试金石”,渔业合作是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之一。为此,应该加快理念转变、实践创新、制度建设,以渔业合作带动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任远喆张航
- 关键词:渔业合作海上民兵过度捕捞命运共同体
- 亚太地区安全结构转型与东盟的角色被引量:9
- 2016年
-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中关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权力分享"乃至"权力转移"之际,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调整尤为显著。一方面,以美国为枢轴的"同盟型"结构经历了由"轮辐体系"向"网络化"的转型,形成了新的同盟、准同盟和潜在同盟的层次化布局;另一方面,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强化原有的"协作型"安全架构的同时,又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联盟"等战略性倡议重塑亚太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态势。作为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中的"第三股力量",东盟通过对一系列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既为两种大国主导的安全架构提供了对话平台,也已成为实现未来亚太地区整体性安全架构的可行性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逐渐侵蚀了东盟聚合力、中立性乃至在整体性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未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的解构和重构需要中关找到新的战略共识,并对东盟的中心地位进行"再确认"。
- 任远喆
- 澳大利亚海洋战略的构建及其困境探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澳大利亚正在形成自己的海洋战略。其基本构架是在对当前战略环境评估的基础上,对国家战略利益的重新界定,依靠不断发展的海军力量、多兵种协同以及民事执法能力,围绕着美澳同盟关系逐渐发展与完善起来的。未来澳大利亚海洋战略的完善还需要克服战略"独立性"与"依附性"之间的转换困境、海洋战略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匹配困境、双重身份叠加与冲突产生的认同困境等挑战。伴随着海洋战略的发展,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海洋权力结构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其战略效果取决于在中美之间的角色定位及目标确定。
- 任远喆
- 关键词:海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