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作品数:325 被引量:2,519H指数:29
相关作者:刘兰芳周松秀向清成李红伟刘一曼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3篇经济管理
  • 55篇历史地理
  • 54篇文化科学
  • 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天文地球
  • 29篇建筑科学
  • 17篇农业科学
  • 12篇水利工程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社会学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60篇旅游
  • 53篇村落
  • 50篇传统村落
  • 28篇教育
  • 27篇地理
  • 24篇景观
  • 22篇环境教育
  • 21篇教学
  • 20篇人居
  • 19篇乡村
  • 19篇城市
  • 18篇人居环境
  • 17篇文化
  • 16篇生态
  • 15篇城镇化
  • 13篇乡村旅游
  • 12篇剖面
  • 12篇聚落
  • 11篇课程
  • 11篇GIS

机构

  • 320篇衡阳师范学院
  • 1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辽宁师范大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 4篇长沙学院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湖南工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科技职业...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0篇刘沛林
  • 17篇郑文武
  • 15篇王鹏
  • 14篇李伯华
  • 13篇熊平生
  • 12篇田亚平
  • 10篇窦银娣
  • 9篇刘兰芳
  • 8篇杨立国
  • 7篇钟顺清
  • 7篇胡最
  • 7篇周松秀
  • 7篇何清华
  • 7篇韩青
  • 6篇邓育武
  • 6篇凡非得
  • 6篇贺伟
  • 6篇李强
  • 5篇邓运员
  • 5篇黄一民

传媒

  • 97篇衡阳师范学院...
  • 17篇资源开发与市...
  • 15篇经济地理
  • 12篇地理科学
  • 8篇高师理科学刊
  • 7篇地理研究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人文地理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3篇广西农学报
  • 3篇科教文汇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0篇2021
  • 51篇2020
  • 52篇2019
  • 55篇2018
  • 62篇2017
  • 56篇2016
  • 18篇2015
3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动态演变问题,利用GIS和RS技术,基于PSR概念模型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水资源脆弱性指标综合权重,对2005—2013年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呈现"中高周低,东强西弱"之势;(2)重度和极度脆弱区域团聚在东部和北部,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域呈阶梯状分布在西南两翼,中度脆弱区域如星罗棋布般分布在各个州市;(3)从时间变化上看,大体呈现"首尾时段波动明显,中间时段相对稳定"的特征;(4)从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看,其脆弱性变化大致分为2种类型:持续增速型和低速稳定型。由此可见,近9年来,湖南省水资源脆弱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水资源持续脆弱的主导因素;强降雨事件发生的频率是区域水资源系统性增强与减弱并存的直接原因。
杨琴柯樱海李小娟宫辉力邹君
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PSR模型
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数字音频编辑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017年
数字音频编辑是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程,通过世界大学城平台设计开发网络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线学习为辅的混合式教学.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祝志敏李强匡丽娟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策略教学活动
景观基因信息链视角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上甘棠村为例被引量:32
2020年
传统村落风貌研究历来是建筑学、景观学和规划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地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村落上甘棠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借助景观基因理论对村落进行风貌景观基因识别和提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四要素(景观信息元、景观信息点、景观信息廊道和景观信息网络)的风貌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1)上甘棠村整体风貌景观基因保存度较好,具有巨大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上甘棠村的内在文化基因,即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元内涵丰富,但未得到有效传承;风貌特征保存度较差;(3)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整体上人文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的保存度要好于自然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4)作为联接通道的风貌景观基因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存在局部松动、断裂等现象;(5)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整体保存度一般,局部装饰受损度非常严重,需要尽快修补。未来应加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数字化研究,可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精准化的修复方案。
李伯华刘敏刘敏窦银娣
关键词:风貌特征传统村落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以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分值达到84.89,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状况良好,管理绩效较好,但用地效益有待提高。提出了制定集约标准、设立开发区用地门槛等提高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用地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贺伟况福民王鹏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口山
不同类型传统村落脆弱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以湘南地区作为研究单元,多元化获取数据,运用"敏感—暴露—适应"分析框架和数理模型评价法对3种类型、6个村落的脆弱程度和致脆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务工型强脆弱、工贸型中脆弱、旅游型微脆弱;②旅游型和工贸型属复合E-A致脆类型,务工型属均衡E-A-S致脆类型;③务工型的敏感性远大于其他类型,民俗文化和村落居民是主要敏感因子;④旅游型为强暴露、工贸型为中暴露、务工型为微暴露。城镇化和旅游开发是主要暴露因素;⑤旅游型的适应性最高,工贸型次之,务工型最差;⑥不同类型村落的致脆短板因素差异较大。
邹君刘媛刘沛林
关键词:传统村落脆弱性
基于GIS空间插值的降水分布模拟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为了获取区域最优插值方案,模拟降水空间分布信息,基于1960-2015年湖南省87个气象站点资料,利用ArcGIS 10.2软件平台,采用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法和趋势面法对研究区近56 a年均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通过比较各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获得适合区域的插值方法,并分析了研究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降水空间插值受多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交叉验证显示幂值为4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精度较高,基于TENSION模型的样条函数法次之,基于三角函数模型的克里金法精度略差,阶为2的趋势面法插值精度最差,然而4种插值方法一定程度上均能反映湖南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此外,不同插值方法插值结果存在差异性,其中,普通克里金法插值面较为粗糙,反距离权重法和样条函数法插值面较为光滑,趋势面法插值结果较为单调。
符静易臻照赵莎
关键词:年降水量插值ARCGIS
基于“3Y”目标的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资深教师,尤其是教学点与乡村学校的资深教师,由于地处偏远、师资紧缺、工学矛盾等因素,难以走出乡村接受系统性、集中性的脱产培训。探索建立以"3Y"(养生、养心、养教)为目标的关爱培训模式,通过将关怀理论贯穿到训前需求调研与学员通知、训中教学管理与日常服务、训后学员跟踪与回访座谈的全部过程,积极为边远地区乡村学校资深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搭建有效平台,取得了明显的培训成效。
申秀英王敏凌云志
关键词:关爱教育教师培训模式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被引量:163
2018年
在快速城市化与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PRA)、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与机制,结果如下:(1)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三生"空间的系统耦合特征。认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在空间上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产功能协调和生态空间优美,这与"三生"空间系统目标和特征非常契合;(2)从"三生"空间演变特征来看,兰溪村生活空间由血缘集聚向外围扩散转换,生产空间由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生态空间由外部整体收缩向内部斑块化发展。"三生"空间演变过程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过程,"三生"空间逐渐由传统的人居空间向新型复合空间转变;(3)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是在旅游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引导、空间行为转变和自组织反应力的内外双重驱动作用下的结果,内力驱动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空间结构特征上的延续与转化,外力驱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态空间结构的转型与更替。
李伯华曾灿窦银娣刘沛林陈驰
关键词: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特征分析——以张谷英村为例被引量:12
2018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在研究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景观基因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该文运用聚落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技术,构建了六大类十八小类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指标,并从建筑、布局、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对张谷英村进行景观基因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张谷英村建筑朴实耐用、色彩简洁大气,结构以砖木为主,整体呈线性布局。(2)张谷英村以宗族血缘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规范、以神灵祖先崇拜为寄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湘北聚居文化。(3)张谷英村选址与环境营造秉承靠山面水建屋,傍水环水结村这一原则,打造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该文对张谷英村景观基因的研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伯华石凯霞
古村落旅游农户感知、态度与行为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古村落旅游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农户作为旅游地东道主,其感知与态度是旅游开发与规划效益"晴雨表"。通过对张谷英村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谷英村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对农户态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收益与农户态度对农户参与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古村落旅游开发与规划中,要合理分配经济收益,协调多方利益矛盾,促进古村落有效保护与旅游良性发展。
刘天曌刘沛林朱源湘
关键词:古村落旅游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